陳立暢 林娜娜 鄭嘉鑫 曾維詠 冷雪梅
摘 要:高校班主任、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兩支重要隊伍。文章通過陳述協同育人的內涵和外延,從本校實際情況出發,探索協同育人實施途徑,著力加強兩者的協同配合,發揮兩支隊伍之間的優勢互補作用,從而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班主任;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若干挑戰,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育人工作仍任重道遠。”隨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對“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理念的深化發展,一種高度系統性、整合性、協同性的高校育人格局呼之欲出。當前,高校班主任、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然選擇,是推進學校全員育人的客觀需要。
一、協同育人的內涵和外延
科學教育學之父郝爾巴特說:“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就是一種失去了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科學家的這句話道出了教學與思政工作的關系,同時也說明了高校班主任、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重要性。協同用英文來表示有“synergy、collaboration、cooperation”等幾種表達,在《漢語大詞典》中協同是齊心協力、相互配合的意思。所謂協同,就是協調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協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標的過程或能力。協同育人模式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辦學主體通過相互合作、互相配合,發揮各方優勢,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充分利用各方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能適應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本文中高校班主任、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強“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設計。
當前高校班主任、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的育人職能相對分離,工作環節相對獨立,部分專業課教師甚至不能明確自身應承擔的思想政治教育責任使命。高校班主任、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各有專長。傳統教育模式一直以班主任、輔導員作為班級管理的中心,但是并不能很好的了解專業更深層次的發展和前沿知識,同時還增加了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工作負擔。
二、高校班主任、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現狀分析
通過與云南農業大學六個學院的教師、202名學生以及部分其他高校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和訪談緊緊圍繞大學生思想政治方面、專業知識學習方面、班主任或者輔導員方面、專業課教師方面四個方面了解高校班主任、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現狀,具體表現如下:
(1)大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當前大學在思想政治方面重形式、意識淡薄;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學習動力不強;以應試為主,機械地學習,無明確的學習和生活目標。
(2)大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方面:專業學習淺表化,缺乏探究精神;不能獨立思考形成知識體系;由于條件有限,實踐和實習的機會相對較少,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薄弱;被動接受知識,沒有那種如饑似渴的學習愿望;學生專業知識面窄,不夠刻苦,鉆研精神欠缺,思維局限。
(3)班主任或者輔導員方面:班主任或者輔導員更多的是從學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班級管理、班級活動方面溝通交流的多,但是班主任或者輔導員很少在班級管理或者開班會時和學生溝通交流專業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專業思考,開展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部分班主任如果是本專業的教師一般會在班級管理方面引導學生了解專業知識和發展前景,但是也不是很多,學生掌握的信息很少。
(4)專業課教師方面:學生對專業認知度不足,導致大多數學生對學習專業知識不熱衷,覺得以后沒有用,導致一些專業課教師在講授方面的教學互動效果不明顯,在課堂中引入思想政治方面的內容很少;大部分專業課教師只和學生交流專業知識方面的東西,很少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經驗交流、人文素養和道德溝通等等。
(5)兩支隊伍協同育人方面:思想觀念不協同,兩支隊伍把教書與育人分割開來,專業課教師只負責教書,不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質提升;班主任或者輔導員只管育人,沒有很好的了解學生專業方面的知識提升和專業能力的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形式不協同,部分專業課教師只負責把教學內容講授完,不管學生的思想變化,不管學生的紀律,比如出現遲到、早退、缺席等情況,專業課教師一概不管,班主任或者輔導員很少了解學生課堂情況,任務課堂就應該是專業課教師的事情,從來不跟蹤班級課堂學習情況,這樣就出現你完成你的,我做我的現象,兩支隊伍的協同配合很少。體制機制的不協同,班主任或者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缺乏可行的配合方式、方法,不管從學校還是學院方面,沒有很好的進行著兩支隊伍的協同,沒有一套可行的機制或者實施途徑解決協同育人的效果,專業課教師更加注重教學和科研的成果,對學生不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并不影響專業課教師的績效,對教師個人的發展沒有任何影響;同樣的對于班主任或者輔導員這支隊伍更加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級管理,而對于學生的專業課學習以及課堂學習效果并不關心,認為這應該由專業課教師來完成。
三、高校班主任、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實施途徑
根據目前高校協同育人的現狀以及調查和訪談中的問題,高校應探索協同育人機制和實施途徑,兩支隊伍應配合學校,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立足專業,培養學生正確思維方式;基于專業,給予學生全方位指導,發揮兩支隊伍之間的優勢互補作用,以學生為中心,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搭建協同育人的平臺
一是線上平臺以系為單位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進行交流,把班主任或者輔導員、專業課教師拉入群中進行班級管理和教育的交流;二是線下平臺以系為單位定期召集班主任、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交流和理論研討,這樣經常面對面或者通過網絡平臺隨時隨地地交流,取長補短。
(二)引領學生開展具有專業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結合專業優勢和特色,通過引導學生熱愛專業、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開展思政教育,比如外語學院的小語種專業讓學生用小語種寫思想匯報等。領導講黨課,請退休老師講述他們身邊的故事,和專業時代背景結合起來,讓同學們更深的體會。結合專業發展歷程和專業課程的社會應用與支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其中。結合專業培養方案,培育學生愛國敬業的基本情操,將國情、政治、政策與就業創業相聯系。
(三)形成合力成為學生的“三師”
高校班主任、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一定要形成合力,努力成為學生的“三師”,即“政治導師+人格導師+專業導師”。同時要形成合力做到“以德育人”和“以學育人”的結合。班主任與專業課教師需要及時有效的溝通,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避免學生出現更嚴重的情況。兩支隊伍有條件的情況下一起參加班級活動,增進師生友誼。班主任加強專業認知教育,協助專業課老師讓學生增加專業認同感,學到扎實的專業知識。課前班主任像專業課教師說明班級整體情況;專業課教師及時向班主任反映考勤、課堂、作業等動態,班主任協助監督;班主任與專業課教師共同幫學生做好學習生涯、就業生涯規劃。班主任最好都由本系的專業課教師擔任,這樣既可以傳授專業知識,同時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對本班級的同學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便于更好的管理學生。
(四)建立高校協同育人的考核評價體系
各學院根據本院思政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量化的、科學的評價體系,進行綜合考評,考核內容可以涵蓋協調育人實際績效、學生評價和院系評價等主要的三部分。實際績效包括學習成績、學風狀況、參加各類比賽的獲獎、班主任、輔導員每周進課堂次數,專業課教師每周和學生進行專業溝通的次數等;學生評價由所在班級的學生通過不記名投票完成,包括學生對相關工作提出的建議以及相關考評量表的填寫兩部分;學院評價由學院制定考核細則,每學年進行一次。同時,實施一定的獎懲措施,將協同配合的考核評價結果作為教師年度考核、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和崗位聘任的基本指標,對考評優秀者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班主任、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調育人是本科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找到專業教育活動與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點,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和針對性,培養出綜合素質高的創新型人才,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明顯提升。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調動學校各方面的教育資源和育人力量,形成合力,進一步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性的協同配合模式。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影響最深的兩支教育力量,高校班主任、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調配合程度,直接影響著高校育人工作的最終效果。
參考文獻
[1] 朱惠蓉,陶思亮.跨界協同育人共同體:教與學的對話[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
[2] 朱惠蓉,陶思亮.跨界協同育人共同體:思與行的融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
[3] 蔡志奇.應用型本科協同育人模式多樣化芻議[J].教學研究,2014,37(4):5-8.
基金項目:云南農業大學學生工作項目“高校班主任、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研究”(項目編號:xs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