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的講話意味著我國第四次創業大潮的來襲。高職學生是創業大潮的生力軍,既存在創業機遇,同時也面臨創業挑戰,文章通過我校“四融一體”的創業實踐體系實施的情況對高職學生進行了創業實踐案例分析與問題研究,并提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高職;創業實踐;對策建議
就業是我國社會和諧的根本,而創業足擴大就業的有力武器。隨著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 的講話,意味著中國的第四次創業大潮已經來襲。學生是創業大潮中的生力軍,而高職學生又約占整個群體的一半,因此對高職學生創業實踐的研究工作就顯得重要。
一、研究意義
雖然我國高職學生專業實踐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相對本科院校大學生較強,但是學習能力卻相對較差,而且整體理論水平偏低,此外政府對高職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和扶持舉措還沒有全面落實到位,學校的創業教育工作還有諸多不足,家庭方面也不是太支持其創業,導致了高職學生在創業實踐上常常處于困境。本論文的研究旨在通過對我校“四融一體”創業實踐體系下的高職學生創業案例進行分析,總結出一些典型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幫助高職學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實現人生價值,也有利于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以及當地的經濟建設。
二、高職學生創業的機遇與挑戰
(一)創業機遇
從2013年起,我國就在稅收、融資、創業培訓等方面開始出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以支持大學生創業。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指出,"即日起將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工作",其中包括"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等。于是在各級政策的推動下,高職院校開始越發重視學生的創業實踐教育工作,舉辦了各類創業活動、創業計劃比賽,開設了大學生創業的必修課、選修課、實踐課,搭建了大學生創業的模擬平臺。有的高職院校甚至建設了大學生科技園,大學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等創業載體,讓大學生能夠較容易的進行創業嘗試,經歷創業過程,積累創業經驗。
(二)創業挑戰
面對創業機遇的同時也必然存在創業的挑戰。首先,從國家層面看,由于全球經濟增速的低迷,國內的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創業的大經濟環境不算理想;而國家為扶持大學生創業所出臺的相關政策看似很多,可大多重復且“落地性”不好,門檻高、手續復雜,就像“天花板”看得到摸不著,相應配套設施未更上。其次,從高職院校層面看,創業教育課程較美德日韓還很滯后,往往只是開設一些選修課程,并沒有系統化,創業理論講得多,離真實創業實踐卻很遠。再次,從創業者自身看,會存在多方面的壓力,比如創業資金的缺乏、創業資源的匱乏、創業技能的欠缺、其他創業者的競爭、甚至可能出現家庭方面的不支持等。
(三)“四融一體”的高職學生創業實踐體系
為了幫助我校高職學生抓住創業機遇,迎接創業挑戰,課題組在學校的支持下構建了一套較為全面的、適用于高職學生創業實踐的,融活動、苗圃、孵化、成型于一體的“四融一體”創業實踐培養體系。
在“四融一體”的培養體系中:“活動”環節 由學工部支撐,指學校對學生進行創業思想意識形態的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模擬創業活動等相關活動,一方面提高學生創業興趣,另一方面隱性培養學生創業思想品質;“苗圃”由教務處支撐,指學校開設系統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培育學生創業苗圃,讓學生在前一步的基礎上較為全面地學習創業相關知識;“孵化” 由招生就業處支撐,指通過一定的機制從苗圃中優選出具備創業基本條件的學生,為其提供一定的創業環境支持,進行創業孵化;“成型”指學生創業者在創新創業園管理公司的幫助下注冊公司,并在實踐過程中“實打實”地鍛煉能力積累經驗、資源,實現成功運營。
三、創業實踐案例分析與問題研究
(一)案例分析
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設計了高職學生創業意向、創業狀態問卷調查表,對我校高職學生數百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同時對我校近四年較為典型的學生創業企業進行訪談。其中,有創業團隊創始人17人,團隊成員14人,訪談問題涉及創業者處于“四融一體”中的哪個環節,存在什么問題以及政府、學校、家庭、自身等各個方面對創業項目有何影響。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進一步了解高職學生在創業意愿、自身特質、創業動機、創業項目、存在問題等方面的詳細情況,總結出主要的問題。
(二)主要問題
第一,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以及創業能力的欠缺。系統的創業教育更可能使高職學生成為創業者,是一切創業實踐活動的理論基礎,為創業實踐活動提供理論指導,也有提振創業信心的作用。相對而言,沒有接受過創業教育的學生創業者會存在一些能力上的欠缺,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方面。因此,我校目前已經開設了近10門創新創業類課程,主要包括有《大學生創業基礎》、《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網絡創業理論與實踐》等,內容覆蓋了創業意識、創業技能、創業態度以及創業精神等方面。
第二,創業資金來源較少。在本次問卷調查和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創業資金的來源是高職學生創業者最大的難題。大部分高職學生的家庭情況不富裕,選擇兼職、創業為了減輕家里負擔,所以獲得家庭資金的支持非常少,對政府扶持性政策不了解也難以“落地”,加之創業項目科技含量不高也很難得到風投,因此我國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中基本上看不到創業資本。
第三,創業項目科技含量不高。本文對我校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中30多個項目就行了調研,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創業項目的科技含量不高,且和創業者的專業相關性不大。他們的創業項目往往集中于零售、服務、家教等行業,即便是有一些和專業技術相關的項目,但也都是以基礎維修、維護為主,幾乎不涉及產品設計、開發等方面的工作。他們在選擇創業項目時幾乎都是僅僅從利潤豐厚、容易上手上考慮,全國的高職高專大學生創業者都十分顯著的存在這種情況。
第四,沒有市場拓展的經驗。市場拓展需要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又不拘泥于純粹的理論,實踐性很強、靈活、機動,覆蓋了市場營銷的全部內容。當今的市場,客服越來越理性、成熟,產品的營銷與服務趨于同質化,不斷挑戰著傳統的市場理念、行為,所以對于新創業公司而言,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本文在研究時還發現我國高職大學生雖然動手實踐能力相對強一些,但長期接受的仍然是“應試”為主的教育,對公司經營的“游戲規則”不熟悉,以至于在管理、營銷、溝通上處于劣勢,有不少高職學生創業者幾乎完全不動如何進行市場調研,僅僅憑想象進行市場推斷,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
從以上問題可以看出,高職學生創業者并不會對一些不利因素做充分的準備,甚至根本就沒有思考對策,更不會去考慮如果失敗的預案。所以他們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毫無察覺,就導致整個創業過程會十分艱辛,或是還沒開始就失敗了。
四、對策與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基于創業生態系統理論提出一些對策與建議。首先從政府層面上看,其服務職能需要強化與完善,創業扶持制度需要更切實地制定、落實,創業輿論與創業環境要積極營造;其次從高職院校層面看,創業教育效果需要大力提升,創業平臺資源需要充分的整合,各類創業比賽、活動需要更多地開設開展,創業獎勵與扶持力度需要繼續加大;再次從創業者家庭層面看,家長需要多接觸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客觀審視孩子選擇創業的做法,努力為孩子創業提供幫助;最后從創業者自身層面看,需要關注了解創業政策,積極參加創業教育學習,鍛煉創業實踐能力,組建互補型團隊,優化、整合創業資源,冷靜、客觀選擇創業項目。
綜上所述,通過“四融一體”體系來引導學生創業實踐行為,總結學校在學生創業方面的主要做法、實際成效,提出合理化解決策略,讓更多的高職學生能夠成功搭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列車,成功創業。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中共中央委員會,2012.
[2] 楊永利.讓創業創新的活力充分迸發[N].經濟日報,2015,12(31):15.
[3] 霍雄飛.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36):40.
基金項目:基于“四融一體”的高職學生創業實踐研究,項目編號:173230。
作者簡介:姜帆(1979.07- ),男,重慶大學,研究生,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