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以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界非常重視的主要課程,近年來隨著新時代網絡文化的出現以及普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技術以及陣地空間都得到了擴展,相應的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從事這一領域的教育工作者們需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這一發展,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時應當加強對大學生的媒介素質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法、課程內容等進行創新,進行網上網下的疏導結合,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的提高,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促進新課程改革的推進。
關鍵詞:新時代網絡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
一、新時代網絡文化的出現對大學生信息傳播產生的影響
在新時代網絡文化下,大學生在進行信息傳播時的方式以及傳播特點都發生了改變,主要體現在:首先是信息傳播的速度大大提高,憑借著互聯網的發展與進步,人們信息交流更加便捷,社會上產生的所有信息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及時的傳播,大學生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快速了解到社會上發生的所有信息,極大地提高速度以及效率;其次是信息傳播時的位置發生了改變,新時代網絡文化下大學生們不僅僅是信息的接收者來接收人們發布的信息,還可以作為信息的發布者來創造信息并進行傳播,互動性大大提高;再次是信息傳播的碎片化,新時代網絡文化下人們獲取的信息多是快餐性的,也就是碎片化的信息,接收到的信息不僅有官方發布的權威信息,同時也存在一些如微信、微博等發布的只言片語,信息數量大但內涵不豐富;最后是信息傳播的誘惑性,新時代網絡文化下信息可以以多種形式進行傳播,如文字、圖片、短視頻等,因此信息更加豐富多彩也更容易吸引大學生的目光,誘惑性明顯。
二、網絡文化下大學生思想政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崇尚自由民主、多元化價值觀
新時代網絡文化的出現使得當代大學生可以快速的了解到世界各國的發展狀況,因此多元化的各國民主法治信息不斷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使得他們對自由民主推崇備至。新時代網絡文化的發展更使得大學生獲取的信息趨于多元化,除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他們還可能會接觸到一些低級趣味甚至于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觀念相反的信息,這樣難免就會造成部分大學生思想上的落后,道德觀念不強。
(二)追求自由平等、忽視紀律性
互聯網及新時代網絡文化的發展使得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發出自己的聲音,實現隨時隨地的交流溝通,在新媒體上,大學生可以不分時間地點地發布任何觀點而不用考慮到應當承擔的自認以及可能會造成的后果,同樣的也會接觸到很多新媒體信息,在這樣的環境下個人性格必然會受到影響,在現實生活中也崇尚自由,注重個性的表達。這樣容易引起的弊端就是大學生的自律意識普遍不強,在當代高校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曠課、作息不規律等問題,這些都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責任感不強,缺乏長遠規劃
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使得人們對于競爭機制逐漸適應,大學生在高校中也表現出對眼前利益的在乎,而不重視長遠利益以及集體利益。很多大學生功利心較強,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更加強調使用注意。而且新時代網絡文化的發展使得大學生們可以在線發表自己對于社會熱點新聞的看法和評價,同時實現與他人的及時在線交流,這在拓寬人們交流空間的同時可能會造成人們尤其是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感,反而使其封閉心靈,在現實生活中卻反判斷力以及自我控制水平。很多大學生成為了新媒體和互聯網技術發展的犧牲品,缺乏責任感,喪失了現實生活能力。
(四)重視線上交流,人際交往能力下降
新時代網絡文化發展的初衷是為人們提供便利,使得人們可以獲取到豐富的生活資訊以及更快地學習生活技能,同時拓寬了交流的平臺,增快交流的便捷性。但是很多大學生在信息發展的過程中沒有真正有效的利用到新時代網絡文化,反而沉迷網絡,在虛擬世界力迷失了自我。這樣產生的一個嚴重后果就是在現實生活中缺乏生存能力,懼怕與人交流,心理上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因此人際交往能力嚴重不足,也使得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堪憂。
三、新時代網絡文化對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新時代網絡文化對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代網絡文化下也迎來了發展的重大機遇,主要包括: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創新,借助于新時代網絡文化下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們可以快速的獲取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資料以及前沿的科學信息,這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教育工作開展更加便利;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拓展,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基礎上,新時代網絡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信息量豐富、信息傳送快速以及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點,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工作空間大大豐富。
(二)新時代網絡文化對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新時代網絡文化給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主要體現在:高校政治教育作用弱化,由于新時代網絡文化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給大學生們,而在這多有的信息中不乏低俗、色情、反社會的內容,這些充滿垃圾信息、惡意攻擊的內容使得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位置受到威脅,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發揮不出應有的效果,同時新媒體信息中還有很多是宣傳西方資產階級思想,與社會主義價值觀、意識形態以及政治制度是全然不符的,對于未經世事的大學生而言,極易受到這些信息的煽動和誘惑,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會受到影響,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另外,新時代網絡文化的發展使得大學生可以快速的獲取知識信息進行自我學習,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需要在工作中注意方法與手段,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提高教育質量,增強教育效果。
四、新時代網絡文化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為了在新時代網絡文化下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質量,首先需要加強當代大學生的媒介素質教育,這一手段能夠有效指導學生對于大眾傳播資源的正確性判斷以及價值觀的培養,同時能夠使得學生甄別正面信息和負面不良信息,培養自身對于媒介信息的辨別,趨利避害,有效的利用新時代網絡文化提高自己。同時,在新時代網絡文化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對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在教育方式、教學內容等各方面進行創新,促進大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興趣并且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大學生提供好的新媒體平臺,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另外還需要對思想教育工作者進行培訓指導,從形勢政策星際政治理論、新時代網絡文化的使用等各個方面進行教育工作者的指導培訓,以更好的開展教育工作。最后,輔導員以及學生生活管理者應當進行線下心理疏導,對于網上信息可能帶給學生的負面影響進行規避,引導學生瀏覽價值觀正確的內容,樹立好的價值觀念。總的來說,在新網絡文化的時代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面臨著諸多挑戰,而且有著很多的機遇,我們需要充分的利用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帶來的影響,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網絡技術發展與進步,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信息傳播以及交流的方式也發生了質的改變。當前中國高校中大學生的主要群體是90后,這一群體是隨著互聯網以及新時代網絡文化的發展一起成長的,因此也是新時代網絡文化使用最頻繁的群體。因此,在新時代網絡文化下有必要對當代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時的狀態進行研究分析,探討新時代該課程開展的途徑與方法時現下教育工作者應當直面的問題,以更好的開展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晁夢雨.網絡文化視域下歸因理論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以“錦鯉效應”為例[J].現代交際,2019(04):140-141.
[2] 楊忠東.“95后”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及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智庫時代,2019(03):272-273.
[3] 董振中.新媒體環境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11):19-20.
[4] 覃利紅.淺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策略[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8(05):137-140.
[5] 陳怡霏.淺析網絡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聯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2):45-46.
作者簡介:胡伊雯(1988- ), 女,漢族,河南洛陽人,河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社會轉型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