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高校體育課程也需要積極做出改革和調整。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是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此種模式的體育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在運動技能上得以提升,對于增強學生參與運動鍛煉的積極性有重要意義。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也可以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環境和文化氛圍。因此課外體育俱樂部是高校體育課程中重要的教學模式。伴隨我國“陽光體育運動”項目的展開,高校體育教學有了一定改善。文章主要分析了“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創建問題。內容如下。
關鍵詞:陽光體育運動;高校體育課程;課外體育運動俱樂部;教學構想
“陽光體育運動”是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共青團一起簽發的教育方針。該教與方針明確指出需要將“健康第一”的理念作為體育教學活動的重點。學校就此掀起了“陽光體育運動”的高潮。在該項教育方針中體育總局明確指出了陽光體育運動需要加強與課外體育運動項目的結合性,確保學生每天可以有一小時的運動時間。因此各大高校針對教育部門制定的教育方針需要嚴格落實,課外體育俱樂部是高校體育教學中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模式與“陽光體育運動”不謀而合,因此積極構建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對于推進“陽光體育運動”教育方針有重要意義。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在高校體育課程中的實施情況。
一、高校體育教學開展課外體育俱樂部的意義
(一)促使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得以提升
體育俱樂部的開展可以將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得到豐富。大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可以積極參加相關的體育活動,這對他們體育素養的提升有重要意義。此外,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還可以拓展學生對體育專業知識的了解,對他們文化素養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二)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體育俱樂部活動是人們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高校在積極組建體育俱樂部時,有助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豐富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有重要意義。此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出來的,可以促使大學生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
(三)培養高校大學生團結互助的體育精神
體育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團隊性和競技性相結合的活動。學生積極參加體育俱樂部活動可以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能夠培養大學生團結互助的體育運動精神,這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有重要意義。因此各大高校需要全面認識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重要性,積極鼓勵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相關的運動項目,豐富自己的校園文化生活。
二、課外體育俱樂部在高校實施的構想和教學設計
(一)組織形式設計
高校課外體育運動鍛煉需要堅持三項統一原則。分別是高校學生的自愿性和規定性,自主性和指導性,教育性和娛樂性相統一。此種模式的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形式是完善的體育教學體系。其中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在組織形式上可以分為教學組織、外聯組織、后勤組織以及宣傳組織等四個組織形式。教學組織需要有體育部主任、校長俱樂部主要負責人以及體育老師等構成。外聯組織主要針對俱樂部的賽事和外聘教師問題負責。后勤組織主要針對外科體育俱樂部的選課信息系統進行日常的維護管理,并依靠信息管理系統對學生的俱樂部活動學時以及考核問題進行分析整體。宣傳組織主要針對學生和教師課外體育俱樂部的認知程度進行宣傳,依靠宣傳促進學生課外體育俱樂部活動的均衡性。
(二)活動內容設計
課外體育俱樂部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時,活動內容的設計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首先,體育活動需要結合不同俱樂部的特點,此外還需要結合活動實施的可靠性。綜合以上幾點內容設置體育活動的開展次數,一般情況下可以設置成每組活動兩次。再者,課外體育俱樂部除了實際運動上的內容外目還包括具體的理論性知識,因此不同俱樂部結合自身的特點,定期開展有關主題的講座,其中每學期俱樂部理論講座舉辦次數控制在2-3次。并在理論性講座開展的同時注意分析學生的學習和參與情況,針對高校學生在體育俱樂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此種活動教學設計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專項體育技能。最后,不同類型的俱樂部結合內部具體情況可以定期舉辦專項活動的競賽。競賽活動可以與體育部協同組織,從而提高高校大學生的體育競技意識[2]。
(三)活動形式設計
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在活動形式的設計問題上,可以靈活開展,不同類型的體育俱樂部結合自身內部的情況,組織高校學生進行鍛煉。此外,也可以利用體育俱樂部小競賽的形式開展,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3]。
(四)管理形式設計
課外體育俱樂部是與群眾性的體育組織,但是它同樣是在學校領導之下開展。因此校領導在管理課外體育俱樂部時,需要充分尊重俱樂部內部的自主性。定期對課外體育俱樂部進行檢查和指導,目的是督促課外體育俱樂部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此外,針對課外體育俱樂部舉辦的各項活動可以由校領導進行評價,針對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做出指正。可以將體育俱樂部活動開展情況與課堂教學成績相結合。這樣可以提高課外體育俱樂部與課堂教學之間的聯系性,促使課外體育俱樂部在課堂教學的指引下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影響課外體育俱樂部在高校開展的因素
(一)資金不足
課外體育俱樂部在高校開展的首要影響因素是資金問題的制約。體育設備是保障課外體育俱樂部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因此針對資金短缺的問題,學校可以向學生收取適當的費用。這樣可以將體育俱樂部資金短缺的問題進一步得到解決,比如,羽毛球俱樂部離不開羽毛球等運動設備。針對耗材比較嚴重的俱樂部可以適當增加收取費用。比如,越野俱樂部。這樣可以為高校開展課外體育俱樂部解決運轉過程中的資金問題。注意在學生身上收取的資金需要用在學生身上,不能出現假公濟私的行為。其外,還可以走向社會,倡導社會和政府部門的支持,利用社會團體的力量對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提供資金上的支持[4]。
(二)運動場地和人員影響
體育俱樂部在人員安置和場地選擇等問題上,需要綜合考慮。俱樂部的人員不宜過多,在人員過多的情況下不能有效管理,甚至出現負面影響。俱樂部的人數需要根據實際的運轉性安置。針對運動場地和運動項目比較充足的俱樂部,人員可以安置在30人左右。針對運動場地緊張,活動要求較為嚴格的俱樂部,人員安置在15人左右。這樣可以確保體育俱樂部的正常運轉。
(三)專業教練人員不足
體育俱樂部的開展離不開專業性的教練人員。不同類型的體育俱樂部需要安排專業的教練來指導學生參與活動。但是目前高校體育俱樂部中普遍存在的另一項問題是專業性的教練人員不足[5]。
四、促進課外體育俱樂部在高校開展的有效建議
(一)體育俱樂部的活動開展要多樣化
多樣化的體育俱樂部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便于:“陽光體育活動”的順利展開。因此,高校可以將游泳。棋牌以及花樣舞蹈等內容增加進去。此外還可以設置可以體現民族傳統文化的運動項目,如水球、沙灘排球等。再者,可以將保健康復性的俱樂部加入其中,從而可以將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的積極作用得到全面體現。
(二)積極開展競技性的體育俱樂部活動
競賽性的體育俱樂部活動可以帶動班級中體育骨干和文藝骨干的參與性。有助于全面提升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出高能力的優秀人才。此外,競賽性體育活動對于健康校園文化的建立有重要意義[6]。
(三)建立完善體育俱樂部的規章制度
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的管理需要依靠完善的規章制度。因此各個俱樂部需要擬定完善的管理方法,體局俱樂部活動的開展需要嚴格按照具體的規章制度進行。此外,在此基礎上制定嚴格的考核辦法,形成完善的建筑管理機制,校領導定期考察體育俱樂部的開展情況,這樣便于對體育俱樂部進行規范化的管理[7]。
五、結語
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與體育總局倡導的“陽光體育活動”教育方針的出發點是一樣的,都是以“健康第一”為原則開展運動項目。因此各大高校需要在“陽光體育活動”的背景下,積極開展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可以將高校體育課程不斷豐富,逐漸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各方面的能力,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安平.“陽光體育”背景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以分段型和俱樂部型為例[J].體育科技,2017,38(6):106-107,111.
[2] 張磊.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現狀與模式構建[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7,14(14):91-92.
[3] 黃喜燕.從陽光體育運動視角下探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教學模式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3):4,25.
[4] 吳潤平.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現狀與模式構建[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5):100-103.
[5] 陳玉群,彭彥銘,朱婷婷.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二段型俱樂部型公共體育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6(2):140-142.
基金項目:2018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8SJA1293)。
作者簡介:史傳華(1981.09- ),男,江蘇如皋人,江蘇省南通市南通理工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