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
人教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單元的練習五有一道這樣的習題(如圖所示)。

這是一道很好的思維訓練題,學生想到的買票方案基本上有兩種:將師生分為成人與學生兩組分別進行購票,票價共10×3+5×50=280(元);將師生合為一個團體,以團體名義購票,票價共6×(50+3)=318(元)。老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思考第三種方案,將3位老師和7名學生合為一個團體,購買團體票,剩下的43名學生購買學生票,票價共10×6+43×5=275(元)。這樣的題老師們一般都會作為重點題與孩子們探討。我也不例外,課前在腦海中預演了一遍,想好了在課堂上講解的策略以及如何拓展。課堂上我胸有成竹地開始了與孩子們的交流。孩子們也不負所望,一個個心領神會,侃侃而談。
十幾分鐘下來,師生愉快,我志得意滿,打算鳴金收兵,進入下一個環節。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小姑娘皺著眉頭高舉起了手,這無異于給火熱的課堂潑了一瓢冷水。
“這就是個砸場子的,我都講那么清楚了,還能有什么問題……”我想起她平時一貫的表現,心里有點不耐煩,但還是問道:“張同學,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小姑娘絲毫沒有看出我的不快,站起來脫口而出:“老師,我還是覺得應該全買團體票……”
教室里有孩子笑出了聲,很明顯,大家覺得她提出的這個問題有點多余。
沒辦法,我耐著性子問:“為什么呢?”
小姑娘沒理會別人,繼續說:“因為題目中說團體票的票價是6元呀!”
“是呀,團體票票價6元,可是學生票票價是5元,那你說學生是買學生票便宜還是買團體票便宜?”我解釋。
“團體票是10個人6元,50名學生就是(50÷10)×6=30(元),再加上3位老師的30元,一共才60元呢!”小姑娘不理會我的解釋,振振有詞。
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她是真的有自己的想法,我不禁為自己的簡單粗暴、自以為是而深感汗顏。幸虧我給了這個孩子一次表達的機會,否則在這樣的一次講題中孩子將收獲些什么呢?有這個困惑的又是否只有這一個孩子呢?更加可怕的是長此以往,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與興趣又將會走向何方?
我走到小姑娘的身邊,仔細地告訴她:團體票票價6元是指團體中的每個人都要買一張6元的票,不是說這個團體一起只需要一張6元的票。還告訴她,團體票也不是指正好10個人一個團體,10個人及10個人以上都可以組成一個團體。
終于,小姑娘滿意地點頭,笑了,那是“我懂了”的笑!
回到辦公室,小姑娘的笑臉在我心頭久久縈繞。“孩子,你是否真的懂了?”這是我們老師最擔心的問題。可是,老師,孩子的不懂你是否又真的懂呢?尊重孩子,將話語權交還給他們,細心地聆聽那些不同的聲音,并為之解答,這應該才是和諧的師生相處之道啊!
(作者單位:長沙市岳麓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