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常麗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氣道內呼氣氣流受限性疾病,臨床上以難以逆轉的氣流受限和肺功能進行性損害為特征,主要癥狀有慢性咳嗽、咳痰、氣短或呼吸困難、喘息和胸悶;其他癥狀出現體重下降,食欲減退、營養不良,精神抑郁和(或)焦慮等,合并感染時可咯血痰或咯血。目前臨床上治療的方法越來越多,但對改善癥狀和延緩并發癥仍缺乏有效治療手段。中醫適宜技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間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減少炎癥介質的釋放,從而減少并發癥及急性發作次數。本文就中醫適宜技術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關鍵詞】中醫適宜技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1..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疾病,發病后主要是呈現出氣流受限的狀況,該疾病可預防和治療。一旦氣流受限后多表現為進行性發展,該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香煙的煙霧等有害氣體對氣道造成損害,出現了慢性炎癥反應,且這種反應會逐漸增強。COPD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死亡率也躍居全球的前列,造成了較大的經濟負擔[1]。目前臨床治療用糖皮質激素、抗氧化劑、支氣管擴張劑、化痰和止咳,減少或消除病人的臨床癥狀、提高病人的活動耐力、減少其發作次數和嚴重程度以改善健康狀態。這樣治療費用高而且副作用大。中醫適宜技術具有價格低廉、安全可靠、操作簡便等優勢,本文將其在治療COPD穩定期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
1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COPD主要是屬于咳嗽、咳喘、水腫、痰飲、心悸等,發生的原因是慢性的肺部疾病出現復發,在經過長時間的治療后無明顯的效果或是久治不愈。患者發病后主要表現為肺部脹滿,胸部憋悶,咳喘痰壅,大部分患者會有心悸煩躁的癥狀,活動時癥狀更加明顯,嚴重的患者會表現為喘腫、喘紫等,嚴重危害著患者的生命安全。COPD的主要發病原因為長時間的疾病導致肺部虛弱,受到外部邪惡的侵襲,病機特點為肺脾腎虛、痰濁水飲、血瘀,病理產物需要從虛、痰、瘀進行論述[2]。患者在肺部開始發病,隨著病情的進展會對脾腎造成損傷,嚴重的患者會累及心臟。外邪從口鼻、皮毛 侵犯及肺,邪氣壅肺,長時間下去會導致肺部虛弱,發生嚴重的損耗,導致肺部脹滿,肺部長期處于虛弱狀態下會逐漸對累及脾腎。長時間的咳喘使得肺部疾病越來越深,氣血不暢,致喘鳴心悸,甚則心氣、心陽衰微,心脈滯塞。心根于腎陽,腎陽虛極,日久進一步加劇心陽外脫可出現肺脹的變證喘脫危候。清代沈金鰲指出了咳嗽涉及的臟腑是隨疾病的加重而由肺-脾-腎,至肺脾腎俱虛的證候演變[3]。
2 中醫適宜技術
2.1 穴位貼敷
潘其勝[4]對106例COPD患者平均分為兩組進行了觀察,一組采用常規西藥進行治療,另一組用中藥穴位貼敷法治療。穴位敷貼的患者取:大椎、脾俞穴、肺俞穴、膏盲俞穴、膻中穴和腎俞穴。從夏天頭伏日開始,在患者相應穴位上貼敷一次,每次貼敷持續2個小時,一共貼敷3次,隔10天穴貼一次。通過治療,觀察常規用藥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0.4%,進行穴位貼敷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7%,由此可得出,進行穴位敷貼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穴位貼敷患者各項免疫功能的指標均明顯提高,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中藥穴位貼敷的方法來治療慢阻肺的臨床效果比較顯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2.2 刮痧
胡倩等對80例COPD咳嗽患者運用刮痧聯合中藥治療和中藥治療進行了觀察。中藥組40例常規口服中藥,刮痧組40例在常規用藥的同時加刮痧療法,刮拭督脈、足太陽膀胱經、任脈、手太陰肺經,重點刮大椎、百會、太淵、肺俞、風池、風門、列缺、天突穴。①使患者處于合適的體位,用刮痧板的邊緣蘸取刮痧油進行鈍滑、與皮膚呈45°~60°角用直線刮法、按揉百會穴10~20次、點壓大椎穴5~10次,點壓風池穴5~10次、刮督脈10~20次;②用直線法刮足太陽膀胱經,所刮穴位為大杼穴至脾俞穴,次數為20~30次,按揉肺俞、風門穴、每穴10~20次、1周進行1次治療,且1周為1個療程,對患者連續治療2個療程。③按揉天突穴10~20次、從天突至劍突,刮任脈10~20次;④按揉太淵穴10~20次,點壓列缺穴5~10次,用直線法刮尺澤至太穴,刮肺經循行區10~20次。結果:刮痧組總有效率為95.0%,中藥組為87.5%。兩組患者治療后誘導痰上清液中SP濃度、中醫證候積分、咳嗽癥狀積分都明顯下降了(均P<0.01),刮痧組下降更大(均P<0.01);證明刮痧治療能改善感染后咳嗽風寒戀肺證患者的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朱天林通過刮痧法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運用,證明了刮痧可使人體經絡氣血暢通,宣肺氣、緩痙攣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現代醫學表明,刮痧能促進血流快速流動、增快淋巴液的循環、加快機體新陳代謝同時還有降低白細胞的炎性反應,起到了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2.3 拔火罐
韓芳將COPD、支氣管炎及哮喘137例患者采取拔火罐治療、穴位:大椎穴、肺俞穴(雙側)、定喘穴(雙側)、足膀胱經、膻中穴;痰量多者加陰陵泉、豐隆;喘促者加心俞、足三里、腎俞,一次10~15分鐘(兒童一次3~8分鐘),1天拔罐1次,5天為一個療程,拔2~3個療程。臨床上通過拔火罐治愈31例,有效97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93.43%。證明拔火罐調節臟腑功能,宣發肺氣,疏通肺之經氣,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肺部干濕羅音吸收,將風邪、寒邪祛除,達到了治療的目的。李芝萍對住院的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216例進行拔火罐,取肺俞、天突、檀中、大椎、定喘穴。治愈15例,好轉163例,未愈38例,總有效率為82.4%。證明了拔火罐使血管擴張、腠理開泄,使正氣漸復,抗病力增強,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拔罐在肺系疾病的運用中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拔罐促進氣血流暢,祛除風邪,祛除寒邪,疏通肺絡而起到宣肺止咳化痰的功能。
3 結 論
COPD是呼吸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在臨床上嚴重威脅了患者的健康與生命,有效防治COPD是目前國內外醫學界研究的課題。而中醫適宜技術的運用,具有方便、價廉、安全、無不良反應,較好地改善了臨床癥狀,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防病抗病能力,從而降低并發癥及急性發作次數,有效地減輕了患者疾病的痛苦和經濟上的壓力,提高了生活質量,患者非常滿意。但在運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中醫護理的文獻不全面、臨床運用針對性不強。今后應加強研究,根據患者的疾病進行正確的辯證,采取具有針對性
的、最有效的中醫適宜技術運用于臨床并推廣,護衛健康。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2014,6(2):67-79.
[2] 李學玉,姜春愛.從虛、痰、瘀論治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體會[J].中醫中藥,2012,9(39):382-383.
[3] 張惠敏,梁愛武,鐘美容,駱忠霖,周 鵬.三伏天穴位貼敷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免疫調節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17):65-68.
[4] 潘其勝.用中藥穴位貼敷法治療慢阻肺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1)97-98.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