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運鵬
【摘要】目的 研究3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臨床治療與預防措施,降低心血管并發癥發生率。方法 分別回顧調查醫院內2015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0例,對老年心血管患者進行心理干預、飲食干預、督促患者戒煙戒酒、加強運動以及指導合理用藥等臨床治療與預防措施,對比分析患者治療3個月前后的治療效果。結果 經過臨床治療與預防后,心血管老年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降低,睡眠質量提高,血壓血糖控制效果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心血管患者臨床治療與預防后,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明顯,生活質量提高,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老年心血管患者;臨床治療;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01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由多危險因素作用所致的慢性疾病,最近幾年,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并且人們運動越來越少,暴飲暴食逐漸增多,心血管疾病發生者越來越多,并且年輕人發病者也越來越多,患者生活質量和水平大幅度下降。因此,研究3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臨床治療與預防措施對降低心血管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分別回顧調查醫院內2015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0例,其中女12例,男18例。年齡61~86歲。
1.2 臨床方法
對老年心血管患者進行心理干預、飲食干預、督促患者戒煙戒酒、加強運動以及指導合理用藥等臨床治療與預防措施,對比分析患者治療3個月前后的治療效果。具體措施如下:
(1)心理干預:如果患者情緒不良,或者是外界刺激過大等會引起患者血壓變化。并且高血壓疾病只可以控制而不能根治,其治療時間比較長,患者治療過程中常常出現焦躁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緒。醫護人員應該耐心與患者溝通,從交談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醫護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高血壓的發病原理、影響因素以及護理措施,告訴患者一些
治療效果良好的病例,幫助患者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2)飲食干預:為了提高血壓控制能力,高血壓患者還應該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患者應該嚴格控制其鹽的攝入量在三克到五克之間,通過蔬菜和水果補充足夠的維生素,補充脂類時應該以植物油為主,盡可能不食用動物油。還可以通過豆腐、牛奶、雞蛋等補充蛋白質。
(3)督促患者戒煙戒酒:酒精會促進動脈壁硬化,使得動脈壁彈性降低,阻礙血流流動,引起患者血壓升高。煙葉中的尼古丁可以促進患者中樞神經興奮,繼而興奮交感神經引起兒茶酚胺大量釋放,使得患者收縮動脈,回心血量增多,心率增快。為了降低吸煙喝酒對患者的危害,醫護人員應該督促患者戒煙戒酒。
(4)加強運動:運動可以促進患者血液循環,增加免疫力,醫護人員可以根據患者具體身體情況,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例如清晨散步、太極、騎車、練劍等并不劇烈的運
動。患者運動鍛煉需要長期堅持,不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5)指導合理用藥:30例患者全部每天定期測量血壓,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和身體狀態,醫生需要給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冠心病患者治療藥物包括降血壓、擴血管以及增加心肌運動等,高血壓患者使用符合病情的降血壓藥物,單一或聯合藥物治療,糖尿病患者每天餐前餐后進行血糖的測量,服用降糖藥物或胰島素進行血糖的控制。醫護人員需要輔助患者準
確服用藥物,按時服藥,不可以私自增多或者減少藥物劑量。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治療前,3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并發癥發生者有13例,發生率為43.3%,睡眠質量評分為(9±2),血壓為(138±24)mmHg,血糖為(8.1±0.9)。治療3個月后,3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并發癥發生者有6例,發生率為20%,睡眠質量評分為(4±3),血壓為(126±19)mmHg,血糖為(7.3±0.6)。由此可知,經過臨床治療與預防后,心血管老年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降低,睡眠質量提高,血壓血糖控制效果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結 論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階段,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巨大的生活壓力,導致心血管疾病逐漸年輕化,發病率逐漸提高。然而,現如今心血管疾病患者仍然沒有很好的徹底治療有效方法,嚴重影響了患者以后的生活質量和水平,為了降低
心血管疾病對患者生活的影響,預防治療應用越來越廣泛。
綜上所述,對老年心血管患者進行心理干預、飲食干預、督促患者戒煙戒酒、加強運動以及指導合理用藥等臨床治療與預防措施,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明顯,生活質量提高,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龐 明.中國老年心血管病流行現狀[J].廣西醫學,2007(01):
147-148.
[2] 程昌谷.10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臨床與預防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14):101.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