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儀思 汪曉凡 楊文菊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社會支持水平對中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選擇的影響。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問卷,于2017年6~7月通過便利抽樣方法選取300名北京市房山區中老年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94份,有效回收率為98%。使用χ2檢驗分析影響中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選擇的因素。 結果 在人口統計學特征方面,不同婚姻狀況和最大經濟來源的中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的選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在社會支持方面,不同支持水平的中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的選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中、高水平社會支持的中老年人的理財方式更分散多樣;而低水平社會支持的中老年人的理財方式較單一。總體上看,中老年人的理財方式選擇還處在初級階段,老齡金融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關鍵詞] 社會支持;養老理財方式;中老年人;老齡金融
[中圖分類號] C91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9)04(b)-0046-05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choice of old-age financing mode for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WANG Yisi WANG Xiaofan YANG Wenju YOU Jiangnan SUN Jingkai
School of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social support on elderly people′s choice of financing. 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select 300 middle-aged and elderly residents in Fangshan district of Beijing from June to July 2017 through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29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overed, with an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of 98%, χ2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of elderly financing. Results In terms of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hoice of old-age financing modes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with different marital status and the largest source of income (P < 0.05). In terms of social support,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upport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hoice of old-age financing mode (P < 0.05). Conclusion The middle-aged and senior citizens with high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have more diversified financial management methods. The elderly with low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have a single way of financing. In general, the choic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methods for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and the old age financial market for the elderly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Social support; Old-age finacing mod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Old age finance
我國已進入“未富先老”型社會階段,人口迅速老齡化將對經濟增長、儲蓄、投資等社會經濟狀況產生全方位影響,同時影響著醫療保健和生活安排[1]。加之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居民儲蓄負利率,對以儲蓄為主的中老年人影響最大[2-3]。中老年人理財是自身財產增值的重要手段,對彌補社會支持不足,實現財產增值具有重要意義[4]。因此,老年人做好養老理財十分必要。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北京市房山區中老年人社會支持情況與養老理財選擇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影響中老年人養老理財的因素,為老年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合理性建議。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于2017年6~7月通過便利抽樣法,在北京市房山區選取300名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居住期滿1年,年齡≥50歲的居民;自愿參與本調查者。排除標準:有嚴重疾病影響讀、寫功能或存在交流障礙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調查內容 結合前期文獻[5]研究及專家訪談自行設計調查表,包括一般人口學信息、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以及養老理財方式選擇三部分。其中,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的測量結果包括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3個分量表得分以及社會支持總分??偡峙c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說明個體的社會支持情況越好。社會支持百分制得分=平均值/滿分×100[6]。
對社會支持的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對支持的利用得分進行排序,將社會支持得分的不同情況劃分為低、中、高三個等級,社會支持總分為66分,總分≤22分為低水平,23~44分為中水平,45~66分為高水平[7];客觀支持總分為22分,分數≤7分為低水平,8~15分為中水平,16~22分為高水平;主觀支持總分為32分,分數≤11分為低水平,12~22分為中水平,23~32分為高水平;對支持的利用總分為12分,分數≤4分為低水平,5~8分為中水平,9~12分為高水平。
1.2.2 資料收集 選取年齡≥50歲,居住期在1年以上,意識清晰且交流無障礙的居民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94份,有效回收率為98%。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對調查對象的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方面進行調查。其中男155名(52.72%),女139名(47.28%);50~<60歲80名(27.21%),60~<70歲116名(39.46%),70~<80歲63名(21.43%),≥80歲35名(11.90%);有配偶252人(85.71%),無配偶42名(14.29%);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的27名(9.18%),初中73名(24.83%),高中(中專)97名(32.99%),大學(大專)及以上97名(32.99%);工作類型為政府的24名(8.16%),企業60名(20.41%),事業單位125名(42.52%),農民22名(7.48%),自營工商業21名(7.14%),自由職業26名(8.84%),其他職業16名(5.44%);目前最大的經濟來源為退休工資或養老金186名(63.27%),額外收入67名(22.79%),親屬提供24名(8.16%),低?;蛏鐣葷?2名(4.08%),以往積蓄5名(1.70%)。
2.2 研究對象的社會支持情況
本次調查結果為北京市房山區中老年人社會支持總分為(38.10±7.66)分,百分制得分為59.53分。見表1。
2.3 養老投資理財方式選擇的總體情況
調查表設計“您已經為您的養老做了哪些理財?”為多選題,包括四個選項:商業養老保險、銀行養老理財產品、儲蓄、其他投資(包括債券、股票、基金等),共被選509次。見表2。
2.4 中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
2.4.1 人口統計學特征對養老理財方式選擇的影響分析 由于問卷設計“您已經為您的養老做哪些理財?”為多重應答,因此對數據進行多重響應后采用χ2檢驗進行中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將納入人口統計學特征變量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婚姻狀況和最大經濟來源影響中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的選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2.4.2 社會支持對中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選擇的影響分析 對社會支持的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對支持的利用三維度的得分進行排序,將社會支持得分的不同情況劃分為低、中、高三個等級,支持等級為低等級和高等級的人數均為97人,均占32.99%;支持等級為中等時的人數為100人,占比34.01%。不同社會支持水平、客觀支持水平、主觀支持水平及對支持的利用水平影響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的選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低水平組的中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儲蓄作為養老理財方式,比重均超過70%;中、高水平組的中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呈現多樣、分散的特點。見表4。
3 討論
3.1 社會支持對中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的選擇具有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北京市房山區中老年人的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得分及社會支持總分低于2012年謝朝輝等[8]對北京市西城區社區中老年人調查的社會支持得分,說明該區的中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狀況仍有待改善。社會支持與客觀支持、主觀支持以及對支持的利用是直接相關的,社會支持對中老年人退休后的晚年生活十分重要,影響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9-11]、生活滿意度[12-13],同時也會影響中老年人養老方式的選擇[14-15],可以說是“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重要基礎。中、高水平社會支持的中老年人可獲得更多經濟、情感等方面的支持,他們可用于理財的資金相對較多,理財方式更分散多樣;而低水平社會支持的中老年人可能受到生活質量的影響,用于理財的資金較少,理財方式較單一[16]。盡管儲蓄仍是中老年人的主要理財方式,但可以發現隨著社會支持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選擇儲蓄方式的比重逐漸下降,中老年人對其他理財方式的需求隨支持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3.2 中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選擇也受到婚姻狀況和最大經濟來源的影響
通過分析中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發現除社會支持外,中老年人的婚姻狀況和最大經濟來源兩個方面對其養老理財方式的選擇有較大影響。從婚姻狀況層面考察,受傳統婚姻觀念的約束,以往我國居民的婚姻狀況較為單一,戶主家庭長期呈現“已婚,有配偶”的模式。已婚群體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因而研究的現實意義有限。但婚姻除了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外,與居民收入、財產分配等經濟、金融問題之間的聯系也更加廣泛而密切,其金融屬性正在逐漸顯現[17]。國內外關于婚姻對金融投資偏好方面影響的研究,較為一致的結論是婚姻對居民金融投資偏好具有積極影響[18]。從經濟來源層面考察,居民的收入來源決定了居民可用于投資理財的資金的多少,而閑置資金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居民的投資意愿。收入水平高的居民,一般有較多的閑置資金,其往往愿意選擇購買各種金融產品、實業投資等理財方式。而收入微薄的居民,除去基本生活開支后,流動資金較少,一方面達不到許多投資理財產品的最低門檻,一方面難以承受投資理財產品帶來的風險,因此收入較低的居民更傾向于儲蓄,其他投資理財行為的參與意愿較低。
3.3 中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多樣,老齡金融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調查發現,中老年人的養老理財方式呈現多樣且分散的特點,受傳統理財觀念的影響,加之中老年群體的特殊性,他們僅能承擔較低的理財風險,而且獲取理財信息的途徑較少,因此總體上中老年人的投資理財方式偏向選擇保守型、低風險類型,中老年人養老理財方式的選擇還處在初級階段。當前市場上針對中老年人的養老理財產品的種類較少且差異性不大[19],而在西方發達國家,老齡金融是現代金融體系的主體板塊,大力發展老齡金融也是未來國際金融業務發展的主攻方向[20]。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老年人“自養”觀念的增強,他們對理財產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加,老齡金融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3.4 小結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群體在投資理財方面的需求是切實存在的,老年人理財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政府及金融監管機構應當重視這種需求,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扶持老年金融產業的發展;金融機構應重視老年投資理財市場的開發,向國外老年金融產業學習,同時培養針對性的服務人才,為老年投資者提供更多真實可靠的信息,針對不同社會支持水平的老年人提供不同層次的理財產品,減輕老齡化浪潮帶來的政府和家庭負擔,共同助力老年事業的發展。本研究在調查表設計時沒有量化考察中老年人的經濟收入,且納入的理財方式不全面,同時采用非概率抽樣的方法,存在樣本量小等問題,在未來的研究中將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林寶.北京市人口老齡化問題與戰略選擇[J].北京社會科學,2011(1):9-13.
[2] 張興夏.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理財問題研究[J].科技視界,2015(17):174-175.
[3] 曾靖,王路.老年群體理財產品計量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1):96-99.
[4] 艾正家.關于老年人理財問題的幾點思考[J].中國證券期貨,2011(8):113-115.
[5] 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4(2):98-100.
[6] 劉繼文,李富業,連玉龍.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8(1):1-3.
[7] 李苗,徐林城,高春梅,等.天津市某區居家養老老年人社會支持與抑郁相關性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4-6.
[8] 謝朝輝,郭惠平,李碩,等.北京市西城區社區老人社會支持隨訪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3,14(4):251-255.
[9] 雷鋮,代鳳玲,羅婧,等.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Meta分析[J].河北醫學,2018,24(2):181-188.
[10] 李莎莎,王麗娜,鄂緒,等.基于Pearson相關系數中國空巢老年人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相關性研究的Meta分析[J].重慶醫學,2018,47(1):66-70.
[11] 李建新.老年人口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人口研究,2007(3):50-60.
[12] 鄭志丹,鄭研輝.社會支持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基于代際經濟支持內生性視角的再檢驗[J].人口與經濟,2017(4):63-76.
[13] 王艷梅,張艷芬,李萍,等.烏魯木齊市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相關性分析[J].疾病監測,2008(2):111-113.
[14] 劉金華,譚靜.社會支持對老年人養老意愿的影響分析[J].社會保障研究,2016(4):13-18.
[15] 陳玉蘭,吳憂,林思勤.成都市中老年人社會支持與養老方式選擇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6,29(1):65-68.
[16] 田園,胡宓,肖水源,等.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及與負性生活事件、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3,27(10):734-738.
[17] 廖婧琳.婚姻狀況與居民金融投資偏好[J].南方金融,2017(11):23-32.
[18] 劉瀟,程志強,張瓊.居民健康與金融投資偏好[J].經濟研究,2014,49(S1):77-88.
[19] 李煜,劉婉瑩,張友慶,等.基于“互聯網+”的老年理財分析[J].對外經貿,2017(12):111-112.
[20] 韓素瑩.利率下行趨勢下老年理財的問題與對策[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6(1):2-6.
[21] 劉禎帆,李鑫,董文菊,等.四川地區老年人養老方式選擇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醫藥導報,2018,475(17):42-45.
(收稿日期:2018-09-09 本文編輯:封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