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津市財政局教科文處
為貫徹落實天津市委、市政府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部署,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經深入調研天津市科技成果轉化交易現狀以及國家和各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財政支持政策情況,形成本報告。
科技部將 “技術合同成交額”作為評價區域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工作的重要指標。2017年,天津市共簽訂技術合同12512項,合同成交額658.48億元,同比增長9.32%;技術交易額497.12億元,同比增長14.11%。
2017年,天津技術合同成交總額同比增長9.32%,占全國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的4.91%,在全國技術合同成交總額中排名第七(詳見表 1)。
2017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總額13424.22億元,占全國GDP總值827122億元的1.62%;天津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為658.48億元,占全市GDP總值18595.38億元的3.54%,連續十二年占比高于同期的全國水平。同時,在技術合同成交額排名前10的省市中,天津以3.54%的比值位居第三位。
通過以上情況分析,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天津地位有待提升,如何進一步促進天津科技成果轉化,亟待政府出臺引導和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政策。

表1 排名前10省市合同成交額

圖1 技術合同成交額與GDP的比較

圖2 合同成交額排名前10的省市成交額與GDP的比值
2015—2016年,針對科技成果轉化,我國形成了從修訂法律條款、制定配套細則到部署具體任務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三部曲”,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法規體系。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 《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廳字 〔2016〕35 號),鼓勵科研人員通過科技成果轉化獲得合理收入,加強科技成果產權對科研人員的長期激勵。
2017年 9月,《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國發〔2017〕44 號)(以下簡稱《方案》)發布,這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首次對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工作進行系統部署的綱領性文件。《方案》首次提出了國家技術轉移體系的概念,明確了兩步走的建設目標,并提出三方面重點任務:一是構建技術轉移體系 “四梁八柱”。建設統一開放的技術市場,構建互聯互通的全國技術交易網絡。發展技術轉移機構,加強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化技術轉移機構建設。二是拓寬技術轉移通道。依托創新創業促進技術轉移,深化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推動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擴散,拓展國際技術轉移空間。三是完善政策環境和支撐保障。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完善科研人員分類評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健全國有技術類無形資產管理制度,統籌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有關稅收政策等。
2018年4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指出,對依法批準設立的非營利性科研機構、高校等單位的科技人員,通過科研與技術開發所創造的專利技術、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生物醫藥新品種等職務創新成果,采取轉讓、許可方式進行成果轉化的,在相關單位取得轉化收入后三年內發放的現金獎勵,減半計入科技人員當月個人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減輕稅收負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速。2018年5月,財政部、稅務總局、科技部發布《關于科技人員取得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8號),以規范性文件落實李克強總理的講話內容,并對相關內容進行明確的解釋。
為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大力培育技術轉移中介服務機構,上海、浙江、廈門、青島、湖北、大連等多地出臺科技成果轉化的交易補貼管理辦法。補貼對象多為承接技術轉化的企業、中介服務機構、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等;補貼范圍涵蓋以技術轉讓合同方式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補助、成果轉化服務性收入補貼、二次開發補貼、成果熟化補貼、中介服務活動補貼、年度績效評價等。其中上海、浙江、青島等地對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進行補貼,廈門、青島、武漢等地對新獲批的技術轉移示范機構進行補貼,廣州、福建、廈門、武漢等地對進行成果轉化或購買科技成果的企業進行補貼。
為促進和規范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2017年,天津市出臺了從法律到政策層面的一攬子文件,優化天津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環境。
1.法律文件
2017年7月,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印發 《天津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津人發〔2017〕24 號)(以下簡稱《條例》),明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各主體權利與責任。市和區人民政府要將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利用財政資金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中的科技人員經單位同意,可以采取離崗、兼職、到企業掛職或者在崗創業等方式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后,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應當按照本單位的規定或者與科技人員的約定,對完成、轉化該項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和報酬。
2.市委市政府文件
2017年9月,中共天津市委辦公廳、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科技人員創新活力的意見》(津黨辦發〔2017〕44號)(以下簡稱 “意見”),針對解決科技人員利益問題,明確激勵政策,提出創新措施,充分釋放科技人才創新活力。《意見》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制度及收入分配機制,加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容錯免責機制,支持發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五大內容。
2018年5月,中共天津市委辦公廳、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天津市“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津黨發〔2018〕17號),提出鼓勵企業轉化或應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按照成果交易合同總額的一定比例,對成果受讓企業、促成交易的中介機構和技術經紀人給予補貼。
2018年5月,中共天津市委辦公廳、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 《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實施意見》(津黨廳〔2018〕38 號), 提出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自主權,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評聘、晉升、績效獎勵等標準,規范和保障科研人員開展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為目的兼職兼薪活動,充分發揮股權和分紅的長期激勵作用,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入的稅收支持政策。
3.相關部門出臺政策情況
2017年6月,天津市教委印發 《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實施意見》(津教委規范 〔2017〕3 號)(以下簡稱 《實施意見》),旨在推動高校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調動高校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實施意見》提出擴大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自主權、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獎勵機制以及規范對擔任領導職務科技人員的獎勵,即:各高校可自主決定對持有的科技成果采取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開展轉移轉化,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對科技成果的使用、處置和收益分配不再審批或備案;各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入用于人員獎勵的支出部分,計入當年單位工資總額,但不受當年本單位工資總額限制,不納入本單位工資總額基數;高校領導在履行勤勉盡責義務、沒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除其在科技成果定價中因科技成果轉化后續價值變化產生的決策責任,高校以作價投資方式轉移轉化科技成果發生的投資損失,不納入對高校資產保值增值考核范圍。
2017年12月,天津市科技局印發 《天津市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津科規〔2017〕9 號)(以下簡稱“建設方案”),旨在構建符合科技創新規律、技術轉移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的技術轉移體系,全面提升科技供給與轉移擴散能力,提出爭創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在技術交易市場方面,要建立與國內各技術市場互聯互通的技術交易市場,形成市、區、各類科技園區三級技術轉移工作網絡。在人才評價方面,發揮職稱評價“指揮棒”作用,在科技成果轉化中作出重大貢獻的科技人員,可以直接申報高級職稱。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方面,面向全市組織開展財政資助產生的科技成果信息收集、評估、轉移服務;培育、認定一批服務能力強、業績顯著、模式明確的示范機構,使其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對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的能力建設給予支持。
在已有政策基礎上,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加快建設天津市技術轉移體系,落實天津市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部署,充分發揮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企業、技術轉移機構以及技術經紀人積極性,經市政府117次常務會議決定,建設科技成果展示交易運營中心。同時制定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項目補助政策,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和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支持著力打造成果展示、交易、轉化“三位一體”科技成果展示運營中心,交易平臺建設和運營均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完成,并于2018年11月上線運行,呈現法律、政策、行動、平臺系統推進的新格局,技術交易呈現“量”、“質”齊升良好態勢。
為支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運營中心建設,2018年9月,市財政局經多方調研,會同市科技局印發 《天津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在平臺運營前三年,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轉化或應用科研機構、高校等單位科技成果的企業,促成交易的技術轉移機構及技術經紀人給予補助,補助標準最低不超過交易額的0.5%,最高不超過交易額的5%。《辦法》就交易項目補助資金的管理和監督等問題做出了規定,確定了交易項目補助資金的管理原則,理順了交易項目補助資金的管理分工,規定了補貼對象和周期,確定了補貼方式和范圍,規范了交易項目補助資金的撥付和管理流程,強化了績效評價和監督檢查。截止2018年12月底,科技成果交易平臺運行一個月,支持科技成果交易項目603項,涉及71家單位,補助資金670萬元。
除了上述專門針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之外,天津在最新出臺的人才政策中,也涉及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2018年2月,天津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天津市進一步加快引育高端人才若干措施》(津人才〔2018 〕1號)(簡稱 “人才新政八條”),針對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創業英才分別給予不同額度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資助和資金補助。對在津創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并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的頂尖人才,給予一次性200萬元獎勵資助和最高1000萬元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補助。對在津創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并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的領軍人物,給予一次性最高200萬元獎勵資助和最高200萬元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補助。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具備產業化前景創新成果的國內外高端人才來津創辦科技型企業的創業英才,本人為企業第一大股東且個人實際投入超過50萬元的,給予最高5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支持。
目前天津的技術轉移機構在實踐中開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各機構尚未形成協同轉化機制和合作網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術轉移的效率和效果。各主體的技術轉移活力尚未充分釋放,各環節仍面臨創新資源難聚集、企業需求難挖掘、供需對接不匹配、服務資源難協同等問題。
科技成果轉化是技術與經濟結合的復雜過程,也是對風險與收益進行權衡和選擇的過程,需要專業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和技術經紀人來發揮中介作用。為促進技術轉移服務行業健康發展,需要支持技術轉移機構能力建設,同時基于理論和實踐開發系統的技術經紀人培訓體系。
科技成果評價是篩選可轉化成果的重要工具,《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廢止后,科技成果評價工作交由市場化機構進行。但傳統的評價方式不能滿足科技成果報獎、轉化、投融資、折價入股、估值等多元化的市場需求。目前亟需建設適應市場需求、科學完善的科技成果評價指標和工作體系。
為了激活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在持續落實現有政策的同時,應進一步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舉辦各類研發眾包、技術“揭榜”活動,實現供需的精確匹配對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天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創新中心做出貢獻。
根據《天津市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管理辦法(試行)》(津科規〔2017〕7 號),天津已完成兩批天津市技術轉移示范機構遴選工作,使其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并支持其能力建設。在持續支持技術轉移機構能力建設的同時,為解決傳統技術經紀人培訓方式時間長、費用高、內容不系統等問題,建議開發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系統培訓模式,建立技術經紀人信息化、模塊化、分散式培訓體系。
建立以市場化為導向、適應不同用戶需求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核心,研究制定《天津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評價規范》,編制配套的評價報告、操作手冊、工作模板,經過試評價之后,面向全市推廣。探索建立以市場化為主體、行業規范自律、評估師對評價結論負責、評價機構對評價報告負責的新型科技成果評價機制,開展科技評價機構認定、科技評估師培訓、評價專家庫建設工作,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創新過程中各類主體的活力,共同服務于科技成果轉化。通過科學的成果轉化評價體系建設,使財政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項目補助資金發揮更大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