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蓮
(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領屬”揭示的是兩個實體之間的一種所屬關系,即領有者和被領有物之間的關系。根據領有者和被領有物之間的句法關系,領屬結構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的類型:名詞性領屬(possession attributive)、謂詞性領屬(possession prédicative)和外部領屬(possession external)。本文探討的主要是第一種類型,即名詞性領屬結構。名詞性領屬也稱作修飾性領屬,是指由領有者和被領有物兩個成分組成的名詞性短語結構,例如“我的書”、“小明的車”、“mon livre”、“la voiture de Pascal”等。
領屬結構一直是語言學界研究的熱點話題之一,國內外已有相當豐富的研究成果。Miller & Johnson-Laird(1976),Taylor(1989),Heine(1997)等學者對領屬范疇的語義類型進行了討論。國內學者呂叔湘(1976),張伯江(1994),吳早生(2011)等對領屬范疇的定義、分類以及句法結構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類型學方面,國外學者Ultan(1978)通過對名詞性領屬結構的跨語言考察,得出了一系列的共性特點;Chappell & McGregor(1996)通過選取亞洲、非洲、歐洲等在內的六個地區的語言作為樣本,對不可讓渡性領屬作了較為全面詳細的類型學介紹。國內學者吳福祥(2009),劉丹青(2013)等主要關注漢語方言中領屬結構的類型學研究。
本文所討論的形態類型主要是指編碼類型和標志位置。美國語言學家Croft(2003)指出,編碼是指語義概念如何通過語法結構來表達。以是否通過顯性語素表達作為劃分依據,編碼形式可分為零編碼(即不通過顯性語素來表達,如英語中的單數概念)和顯性編碼(即通過顯性語素來表達,如英語中的復數概念)。標志位置主要包括核心標志和從屬語標志。
Nichols(1986/1992)提出用附核標志和附從標志作為一種類型學上的兩分法。根據這個兩分法,語法關系的標志位置可能有四種:附核標志,附從標志,核心、從屬語雙重標志,核心、從屬語均無標志。附核標志(head-marking)是指一個結構的成分之間的關系的顯性標志由核心詞(如動詞短語里的動詞,名詞短語里的名詞)來負載。與此相反,附從標志(dependent-marking)是指一個結構的成分之間的關系的顯性標志由從屬語來負載。在名詞性領屬結構中,被領有物是核心詞(head),領有者是從屬語(dependent)。例如,“小明的車”中,“小明”是從屬語,“車”是核心詞。所以,在名詞性領屬結構中,標志詞附加在被領有物上的為附核標志,標志詞附加在領有者上的為附從標志。
Nichols & Bickel(2013b)曾對236項語言進行了考察,得出這些語言的領屬結構的標志位置分布,見表1。

表1 領屬結構的標志位置
領屬結構附核標志的例子,如例1中匈牙利語的領屬結構,名詞短語中的領屬關系的顯性標志就是在核心名詞上:
例1 匈牙利語(Comrie 1989:53)
az ember ház-a
這 男人 房子-他的
這個男人的房子
領屬結構附從標志的例子,如英語短語“the boy’s book”中,領屬關系的標志“’s”附加在領有者上。無標志的例子,如在漢語普通話領屬短語 “我爸爸”中,領有者和被領有物簡單并列,并無明顯的標志詞。雙重標志的例
子可在土耳其語中得到查證。
在法語中,名詞性領屬結構有兩種編碼方式。當領有者是人稱代詞時,領屬結構表現為“主有形容詞+被領有物”,如例2(a);當領有者是普通名詞時,領屬結構表現為“被領有物+de+領有者”,如例2(b):
例2(a)notre professeur
我們的 老師
son livre
他的 書
例2(b)la maison de Pascal
帕斯卡爾的房子
le livre de cette dame
這位女士的書
在例2(a)中,領有者為人稱代詞“我們”和“他”,領屬范疇的編碼形式是通過詞匯手段來實現的,即由主有形容詞“notre”(我們的)、“son”(他的)來傳達領有關系,并且主有形容詞要與其后的表示被領有物的名詞保持性數一致,這也體現了被領有物的核心語的地位。因此,領有關系的標志是蘊含在主有形容詞之中,也就是蘊含在領有者之中。由此,我們可推導出,當領有物為人稱代詞時,法語名詞性領屬結構為附從標志。在例2(b)中,領有者分別為表示人名的專有名詞“Pascal”(帕斯卡爾)和名詞短語“cette dame”(這位女士)。在這兩個領屬短語中,領屬范疇的編碼是通過附置詞來實現的,即由介詞“de”來實現的。“de”作為前置詞,附加在領有者上,所以當領有者為普通名詞時,法語名詞性領屬結構為附從標志。綜上,法語名詞性領屬結構的標志類型為附從標志。
名詞性領屬結構包含三個組成成分,即領有者、被領有物以及二者之間存在的領有關系。因此,我們可以從這三個要素出發,探討法語名詞性領屬結構的語義類型。
根據生命度的特征,領有者可分為有生命和無生命兩類。有生命的情況又可細分為人稱代詞、表示人名的專有名詞,以及表示人類、親屬術語以及動植物的普通名詞。前文已經提到,在法語中,領有者為人稱代詞的情況與領有者為名詞的情況,存在兩種不同的標記策略,如“son stylo”(他的鋼筆)、“le stylo de Pascal”(帕斯卡爾的鋼筆)。
根據被領有物的性質,可分為可讓渡性和不可讓渡性領屬。可讓渡性領屬是指被領有物和領有者之間存在一種固有的內在的穩定的不可分離的領有關系,主要包括親屬關系以及整體-部分關系等;不可讓渡性領屬則是指被領有物和領有者之間存在的領有關系是臨時的、可轉讓的、可分離的,如在短語“我的鉛筆”中,領有者“我”對被領有物“鉛筆”的所有權可通過贈送或出售等方式轉讓給其他人。在有些語言中,有專門的標記形式用于區分可讓渡性和不可讓渡性領屬,但在法語中沒有特殊的標記用于區分這兩種領屬結構。例如領屬短語“mon livre”(我的書)和“mon père ”(我父親),二者在句法結構上無任何區別,但是在語義上,前者體現的是可讓渡性,而后者是不可讓渡性領屬。因此,法語中可讓渡性和不可讓渡性領屬的區分主要是通過對被領有物的性質進行判斷,即當被領有物為親屬術語、物體的組成部分以及身體部位時,該領屬結構為不可讓渡領屬,如例3:
例3(a)tes parents / les parents de Paul
你的 父母 / 保羅的父母
(b)ma main / les yeux de Paul
我的 手 / 保羅的眼睛
(c)les pieds de la chaise
桌子腿兒
Haiman(1985)認為,可讓渡性和不可讓渡性不是一個絕對的二分法,而是構成如下所示一個從左至右的連續等級序列:
身體部位>親屬關系>一般物品
在這個等級序列中,越靠近左邊,不可讓渡的等級越高,序列最右端的一般物品則代表可讓渡性。Haiman(1985)提出的這個等級序列具有普遍意義,在法語中也同樣適用。
根據領有者和被領有物之間的領有關系,法語名詞性領屬結構的語義類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I.所有關系:sa maison(他的房子)、la voiture de Paul(保羅的汽車)
II.親屬關系:son père(他的父親)、la femme de Fran?ois(弗朗索瓦的妻子)
III.社會關系:leur professeur(他們的老師)、le patron de Julie(茱莉的老板)
IV.整體-部分關系:les branches de l’arbre(樹枝)、le toit de la maison(屋頂)
V.身體部位:son visage(他的臉)、les jambes de Paul(保羅的腿)
VI.特征屬性:son caractère(他的性格)、la hauteur de ce batiment(這個建筑物的高度)
語序研究一直是當代語言類型學研究的中心。在世界語言中,領有者和核心名詞(即被領有物)的語序主要有三種類型:領有者前置于名詞(GN);領有者后置于名詞(NG);兩種語序共存,沒有優勢語序。劉丹青(2003:87-88)認為,在SOV型語言中,名詞性領屬結構的和諧語序是GN語序;在SVO型語言中,名詞性領屬結構的和諧語序是NG語序。
在法語中,領有者是人稱代詞還是名詞,會影響領屬結構中的成分語序。當領有者為人稱代詞時,領有者前置于核心名詞;當領有者為名詞時,領有者后置于核心名詞,如下例:
例4(a)notre maison
我們的 房子
(b)la maison de mes parents
我父母的房子
在例4(a)中,領有者成分是第一人稱復數主有形容詞“notre”(我們的),前置于核心名詞“maison”(房子);在例4(b)中,領有者成分是名詞短語“mes parents”(我父母),后置于核心名詞“maison”(房子)。因此,法語的名詞性領屬結構的語序類型屬于第三種情況,即GN和NG兩種語序共存,沒有優勢語序,這也正符合法語是SOV-SVO語序共存的語言。在法語中,當賓語是代詞時,其前置于動詞(OV);當賓語是名詞時,其后置于動詞(VO)。
我們可以用可別度領先原理來對法語名詞性領屬結構呈現出這樣的語序類型作出解釋。陸丙甫(2005)提出可別度領先原理,用于解釋象似性在語序方面的限制。可別度是一個極具概括性的概念,包括生命度、指稱性、有界性等,一般認為,可別度越高的對象越容易被識別,相反,可別度越低的對象越不容易被識別。我們可通過一系列參項來判斷可別度等級的高低,以下為選取的部分參項:可別度等級:(“>”表示“高于”)
高生命度 > 低生命度
背景 > 圖像
全部 > 部分
陸丙甫(2005)認為可別度對語序存在直接影響,并提出了可別度領先原理,即:
a.如果其他一切條件相同,可別度高的成分前置于低的成分。
b.如果其他一切條件相同,可別度越高的成分前置傾向越大。
在法語名詞性領屬結構中,當領有者為人稱代詞時,領有者是人類的可能性極大,其生命度要高于名詞領有者,即代詞領有者的可別度要高于名詞領有者。因此,代詞領有者的前置傾向要大于名詞領有者。因此,在法語中,當領有者為人稱代詞時,領有者前置于核心名詞;而當領有者為名詞時,領有者后置于核心名詞。
從形態類型上看,雖然法語名詞性領屬結構存在詞匯和附置詞兩種不同的手段來進行編碼,但這兩種形式的領屬結構的標志位置都屬于從屬語標志。從語義類型上看,法語名詞性領屬結構并未在可讓渡性領屬和不可讓渡性領屬上作特殊標記。從語序類型上看,法語名詞性領屬結構是GN語序和NG語序并存,沒有優勢語序,受可別度領先原理的限制,當領有者是生命度較高的人稱代詞時,領有者前置于核心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