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颯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人們對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在智能制造技術飛速發展的前提下,我們需要針對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來培養相關的技術人才,為生產發展提供優秀的人才。文章對我國技工學校的人才培養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希望能夠提高數控人才的教育水平和質量,推動我國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爭取在新的領域當中實現更多的成就,獲取更多的成果。關鍵詞:智能制造;技工學校;數控人才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9.2070 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不斷前進,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在當今的智能制造背景下,許多產業的發展都融入了人工智能以及自動化技術,這不僅可以替代傳統的手工制造,很大程度上還能夠實現生產發展的集約化和規模化,而數控技術在當前的智能制造背景下得到了更加廣泛應用,為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便利。因此,技工學校應當持續關注數控人才的培養,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適應新制造時代的能力,爭取能夠為我國的智能制造生產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為此,我們應該對加強對技工學校數控教育方面的探索,研究培養出更多的專業型人才。1 智能制造大背景
近些年我國制造產業的升級,特別是國家大層面提出的“發展智能制造產業”,推動了制造業的自動化升級,我國已經進入了智能制造時代,它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各行各業的工作。智能制造應用數控技術進行輔助生產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減輕人力物力的投入,使人力資源得到優化配置,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因此,智能制造產業發展需要充分依托自動化技術和數控技術進行,通過網絡和先進的科學設備進行工業生產和制造。在這種工作環境下,為了滿足智能制造發展需求,可以通過技工學校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為我國的智能生產制造提供專業的數控人才,支撐智能制造的發展和輔助智能制造產業的升級。2 探索數控人才培養
在技工學校的數控教學過程當中,注重校合作探索專業體系建設,融入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方法和培養理念,結合網絡信息技術傳遞給學生豐富知識和信息,培養學生的數控技術操作能力,推行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將智能制造專業知識與數控技術專業技術進行結合。在教學過程當中把握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教學理念,積極為學生灌輸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能夠為智能制造提供更好的數控人才。2.1 精選教學內容 完善專業體系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利用數控技術進行生產制造已經成為了眾多企業必不缺少的技術,它不僅可以直接提高企業的生產水平和工作效率,從長遠的眼光來看,還可以提高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因此技工學校應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及時關注數控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現狀,以市場發展為導向,為學生們挑選出來適應智能制造與數控技術相融合的教學內容,有目的的提高學生的數控專業能力,幫助學生熟練運用所學的數控知識來分析具體問題以適應日后的工作。政府報告提出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技工院校,可以利用國家政策實行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同商討確立數控專業培養體系來面對新形式,新時代下智能制造的發展,通過專業體系的建立完善數控專業人才的培養標準。2.2 勤動手 多動腦 全面發展
對于技工學校而言,因為培養出來的人才大多數都是專業型人才,所以對于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當今的智能生產制造背景下,教師應引導學生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加深對數控技術的了解和掌握,注重加強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注重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利用數控工作站和實習基地對學生們進行系統性的訓練,充分模擬真實的數控工作環境,讓學生們能夠最大限度地真實體驗數控操作技術;利用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技能大賽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利用數控專業一體化教學方法與專業體系培養學生勤動手,多動腦的綜合能力。2.3 各方合作 均衡發展
在智能制造產業發展下,政府應當配套充足的資金,不斷加強學校的建設,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為培養數控專業人才提供硬件基礎支撐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地方企業也應當加入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中來,從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的建立;到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培養等環節;為了提高數控人才的教育教學質量,技工學校也應當加強對老師的教育培養,在教學實踐過程當中,老師居于主導地位,應當以正確的態度和理念為學生們做一個好的榜樣;學校可以安排教師進行國培,省培等階段性的教育理念培訓,安排教師與合作企業進行技能水平培訓等。深度的各方合作才能為智能制造提供充分的技能人才。3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智能與自動化是制造業發展的方向,是高端引領的條件;人才的培養和教育更多的是需要結合社會發展的需求,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就業,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工匠的夢想。在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數控人才培養過程當中,政府的持續關注與積極投入;結合企業深度參與完善教學內容,構建教學體系;結合學校的積極變革,老師優化教育教學方法,方能為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更多優秀的人才。參考文獻:[1]陳國金,姜周曙,蘇少輝等.智能制造技術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體系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11):189-192,195.[2]張戈,張學軍,朱玉平.智能制造背景下工程訓練中心建設探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02):209-213.[3]陶秋燕,汪昕.可持續發展框架下產業結構調整對就業結構的影響研究:以北京地區為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11):421-425.[4]李雯.北京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協調發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0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