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 要:我國的煤礦資源較為豐富,且分布面積很大,在資源存儲方面進行分析可以發現,2018年我國原煤產量為37億噸,在一次能源消費量方面占比69%,煤炭生產力已經提升到45億噸每年,然而,在大規模開采煤礦資源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地下水流失以及污染問題,導致出現水土流失的問題,誘發植被退化的問題,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所以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應全面分析對地下水所造成的影響,大力開展監測活動,減輕對地下水產生的威脅,為其后續工作的實施提供幫助。
關鍵詞:煤礦開采;地下水問題;監測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4.059
我國的煤炭資源存儲量較高的區域,是水資源較為稀缺的地區,且生態系統的敏感性很高,所以在煤礦開采的工作中應正確進行地下水資源的保護,遵循生態文明性的原則,正確進行煤礦地下水資源的影響評價處理,保證提升水資源的保護水平,達到預期的工作目的。
1 煤礦開采中地下水問題
一般情況下煤礦的開采方法有露天與井下兩種,對地下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水質方面。在井下工作中,進行開采處理的過程中主要是排水進入到地下水的流向以及流場出現變化,建設的過程中開挖階段與運行階段的工作面開挖,會導致原本的水動力場發生改變,在相關水動力場因素的影響之下,開挖面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地下水泄水面。與此同時,在煤礦實際建設工作與生產工作中,會導致地下水的水質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在煤礦的建設工作中、生產排污工作中都會產生污染物,對水質造成影響。且在井下開采工作中,主要的污染因子就是石油類的排放物還有SS類型的排放物。在井下開采工作中對地下水會產生一定影響,主要就是在水量方面,工業場地區域以及矸石場區域當中的地面很容易滲漏,所以會導致地下水的水質受到影響。
在露天的開采工作中,礦田剝采的工作中會出現礦坑水的聚集現象,在每層上面會覆蓋含水層,流入到地下水當中,對其質量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其次就是在露天剝采的時候,雨天會導致污染物流入到地下水中。此類礦坑水很容易受到相關生產操作與機械設備的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因子主要就是石油以及SS。通常情況下,對于礦坑積水而言,其水位會比每層上面的含水層高很多,不會與地下水的水力呈現相互交換的狀態,簡言之不會出現污染。所以,對于露天剝采方式而言,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會對區域之內以及附近的地下水位造成影響,使得流場以及水資源受到污染,但是對于地下水水質所產生的污染比井下開采方式輕[1]。
2 煤礦開采中地下水的保護建議
在對煤礦進行開采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地下水問題,所以在工作期間應遵循科學化的原則,利用合理的方式對其進行保護,保證可以滿足當前的時代發展需求。具體保護建議為:
(1)應遵循合理預防的工作原則,明確具體的地下水環境保護要求,了解分布特點與具體的影響規律,利用禁止開采與限制開采的方式進行處理,形成科學化的保護模式。措施應當明確具體的禁止開采要求與限制開采的具體范圍、面積等,因地制宜的提出具體的允許開采條件。
(2)應當明確具體的地下水防治方式,要求根據實際狀況提出具體的井筒穿越含水層階段的保護方式[2]。
(3)如果遇到一些對供水方面含水層產生影響的煤礦,應當合理的進行采煤方式的驗證與分析,例如:可以利用限制開采高度的方式、分層次類型的方式、填充類型的方式進行處理,以此減少煤礦的開采對水裂隙帶發育高度產生的影響,以此預防煤礦的污染物進入到地下水中,使得水資源得到一定的保護。例如:在某區域的煤礦開采中,每層厚度在0.5米到28米之間,與上部分的供水含水層之間的距離為36米到170米,不限制開采高度的狀況之下,在放頂煤進行合理的開采以后,會出現導水裂隙帶,其高度為18米到329米,在開采期間可能會使得含水層出現疏干的現象。因此,對其進行開采高度的限制處理,將最大的厚度設定為10米,使得導水裂隙帶的高度為19米到159米之間,與底板結構之間的距離為2米,不會導致污染物滲入到相關的底板隔水層中[3]。
(4)正確針對煤礦開采范圍之內的供水預案進行評價,詳細了解實際狀況,為居民提供安全性與穩定性較高的飲用水,保證符合具體的工作要求。例如:在某個煤礦開采工作中,主要是露天開采處理,會導致水位降低,對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生產產生影響,此時開采方應當了解深水機井的實際狀況,更好的針對水設施進行建設,結合居民的用水特點與實際狀況,明確打深水井的具體數量。與此同時,在實際打井的過程中,如果對居民的生活以及生產涌水會產生影響,開采方應當合理的使用送水車以及機械設備無償的為居民提供臨時類型飲用水,保證可以符合要求。另外,開采方還需結合剝采周圍居民的實際用水特點、需求,在搬遷之前,如果導致附近的居民正常生活以及用水受到一定影響,就要使用送水車設備以及其他的機械設備為居民供水。
(5)在工作中還需正確進行地下水的動態化監測,創建專業化的監督系統,了解煤礦開采對地下水所產生的影響,創建動態化的工作模式,根據地下水保護目的以及分布特點,提出具體的動態化監測要求與具體規劃內容,保證更好的進行監測圖的繪制處理。在此工作中應正確針對布點情況、層位情況、內容情況與頻率情況等進行正確的監測,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采用正確的措施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還需進行水井區域與泉域情況的監測,遵循科學化、與時俱進的發展原則,利用正確的方式進行相互之間的協調控制,保證在正確進行監督管理的情況下,創建科學化的工作模式,保證全面提升整體工作水平。
3 結語
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出現地下水問題,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正常飲用水,不能保證煤礦開采工作的安全性與合理性。在此過程中,應正確進行監督管理,利用先進的方式進行地下水污染問題的分析與監督,了解實際狀況,保證通過合理的方式增強煤礦開采的工作效果,充分發揮出各方面監督管理方式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偉.煤礦開采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及保護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7,12(10):133-155.
[2]王雪.厚黃土覆蓋區煤礦開采對不同水力條件松散含水層影響的數值模擬研究[D].2018,33(34):122-133.
[3]馮海波.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露天煤礦區地下水系統演化研究[D].2017,2(34):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