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我院啟動了基于泛雅平臺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為《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教學改革發展提供了新的指引方向。進行課程資源建設,采用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前對知識點進行預習并反饋疑問,課上與老師進行交流、探討、答疑解惑,課后進行知識點的鞏固、總結與提高。這樣豐富了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實踐表明,該課程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關鍵詞:在線開放課程;課程資源建設;教學過程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4.218
0 引言
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學生可以通過手機觀看網絡視頻公開課,微課等,通過微信,QQ等網絡平臺進行信息交流。顯然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滿堂灌”模式。充分利用移動客戶端進行“線上+線下”教學互動和交流,學習時間和地點自由安排,方便靈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學習效果,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課程是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因此,課程資源建設是保證課程順利實施的基礎和前提。那么依托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課程資源的建設,滿足我院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1 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建設內容
依托于超星泛雅平臺,將《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這門課建設成“資源豐富、在線互動、開放共享”的網絡教學空間。
(1)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建設課程資源。根據我院高職學生的實際需求,理論教學以“必須﹒夠用”為度,從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崗位群的需求出發,定位課程目標,明確課程任務,萃取課程知識點,進行課程設計。依托超星泛雅平臺的優勢,將課程內容碎片化,萃取知識點,對知識點進行分析講解。需要建設的資源有 :授課視頻、題庫、試卷庫、PPT、小測驗、教材參考、推薦視頻、課程互動等。按照“線上+線下”教學互動和交流,要求建設的課程資源方便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2)從教師教的角度建設課程資源。建設的課程資源在方便學生學習之余,還需要方便教師應用和提升。在課程教學實踐和創新中,教師要整理與完善所需要的課程資源主要有 :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案、課件、教學視頻、學生作品庫等,編寫適合我院專業培養方案和要求的實驗指導書及校本教材。在反思和總結中吸取經驗,完善課程資源。
2 在線開放課程具體實施
(1)課前學習實施過程。學生可以通過電腦網頁或者是移動客戶端登陸自己的賬號進行課前學習,學習時間和地點自由安排,方便靈活。教師將需講授的知識點文檔,視頻、PPT、小測驗等提前通過在線課堂鏈接給授課班級并發布學習任務。同時發放通知給班級,提醒學生做好預習準備。在討論區,可以設置幾個與該知識點相關的話題,讓學生課前討論,相互交流與學習。在預習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進入聊天室進行交流學習,互換學習心得,解決疑惑。教師可以在班級群聊或討論區對學生的疑惑進行歸類并答疑解惑,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并記錄學生任務完成情況。
(2)課中學習實施過程。開課前,教師通過課前學生預習的情況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合理的安排教學過程。課中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開展任務驅動、小組學習、案例學習等,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和講授,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將課前設置好的問題、測驗等在課堂上發放,學生進行搶答和完成測驗,回答正確加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還可以進行在線討論或分組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系統性的總結與講解。這樣使課堂更加具有吸引力,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同時持續提升教師的能力。
(3)課后學習實施過程。課后學生需要在超星泛雅平臺上完成布置的作業、單元練習等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老師在線批閱,對于作業質量不高的或者是單元練習不及格的同學,教師可以進行留言并一對一的指出問題,同時可以將作業打回,要求學生重做。教師可以通過統計數據分析,督促部分學生繼續學習課程內容,以達到該課程的培養目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鞏固等情況進行教學總結和反思,再進一步的完善課程資源建設,及時的調整課程內容、課程設計、教學計劃等。
3 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成效
(1)課程教學資源整合。依托于該課程資源建設,將分散的教學內容全部整合到超星泛雅課程平臺上,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會以此為基礎,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總結經驗,查找問題,解決問題,并不斷的補充和完善教學資源,使課程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全面。更有方便教師上課,同時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2)萃取課程知識點,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教師必須吃透課本,立足課程定位、課程內容、課程設計等,合理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將課程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進行細分,將知識點的講解做成精美的 PPT、動畫、微課等,豐富課程內容。這種線上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了課程的教學效果。生生探討、師生探討的交流方式,會帶來不同認知,從而提升學習者的知識層面。
(3)以過程性考核為主,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超星泛雅平臺能實時記錄學生學習的時長、主題討論回答次數、作業得分、課堂互動等,測試題和作業是從事先建好的題庫中隨機抽題或從題庫手動選題,將簡答題、計算題、綜合設計題設置成禁止學生復制和粘貼的,從而杜絕學生互相抄襲,應付式學習,增加了過程考核的客觀性。這樣也潛在的加強了學生誠信行為的意識,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4)促進教師不斷學習和研究。教師可以不間斷的通過超星泛雅平臺提供的分析報告和研究數據對學生進行全面跟蹤、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從而進行有針對性進行教學和評價,以提升學習效率,這對于授課教師而言是也是新的挑戰,需要教師自身不斷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宇鵬,趙韓強,李漢亞.高校在線課程建設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電子教育,2015(02):5-7.
[2]曾麗婷,王敏等.闖關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與實施[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2).
作者簡介:唐媛紅(1980-),女,江蘇漣水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