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珍 李勇忠
(廣東汕頭市中醫醫院質控科,汕頭,515031)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臨床頗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病程漫長,持續進展往往會出現呼吸衰竭等并發癥,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病死率,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命質量,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1-2]。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的治療以控制病情發展、延緩急性加重、改善生命質量為主要原則,從而降低致殘與病死風險,減輕疾病負擔[3]。隨著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與醫療器械的日益更新,無創呼吸機在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4],其臨床療效與價值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加以論證。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廣東汕頭市中醫醫院質控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每組20例,觀察組中男12例,女8例;年齡57~79歲,平均年齡(68.4±5.2)歲;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4~17年,平均病程(9.7±3.4)年。對照組中男13例,女7例;年齡56~79歲,平均年齡(68.5±5.4)歲;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4~18年,平均病程(9.8±3.5)年,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 臨床癥狀、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血氣分析及肺功能檢查確診。
1.3 排除標準 結核病、支氣管哮喘、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氣胸、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的吸氧、支氣管擴張、抗炎、補液、祛痰、平喘、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紊亂、營養支持等對癥綜合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應用BiPAP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采用S/T呼吸模式,吸氣壓設置為8~20 mmHg,呼氣壓設置為4~12 mmHg,頻率設置為14~18次/min,氧流量控制在5~8 L/min,根據病情及時的調整呼、吸氣壓及氧流量等參數,將氧飽和度維持至90%以上。
1.5 療效判定標準 測定并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72 h后的PaO2、PaCO2及呼吸困難(MMRC)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之間的差異,并比較2組患者治療期間的氣管插管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及病死率之間的差異。PSQI評價問卷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7各方面的內容,每項評分按照0~3分計分,累計得分為PSQI總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2.1 治療前與治療72 h后的PaO2、PaCO2與MMRC評分比較 2組患者治療前的PaO2、PaCO2與MMRC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72 h后的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aCO2水平與MMRC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治療后的PSQI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日間功能障礙及PSQI總分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治療期間的氣管插管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及病死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氣管插管率10.0%、不良反應發生率2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5.0%、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的病死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治療前與治療72 h后的PaO2、PaCO2與MMRC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的PSQI評分比較分)

表3 治療期間的氣管插管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及病死率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慢性阻塞性肺病常常是由于營養不良、氣道阻塞、呼吸肌疲勞、呼吸道感染等因素造成的肺通氣功能障礙,使得機體內發生缺氧與CO2潴留,從而引起呼吸衰竭[5]。無創呼吸機是通過氧氣面罩等無創的方式,將呼吸機與患者相連,再以正壓輔助通氣,為患者提供持續的呼吸支持,緩解呼吸肌的疲勞,改善肺功能狀況,降低氣道阻力,促使肺泡內的CO2充分排出,從而有效的糾正呼吸衰竭[6-7]。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72 h后的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aCO2水平與MMRC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充分的說明在吸氧、支氣管擴張、抗炎、補液、祛痰、平喘、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紊亂、營養支持等常規的對癥綜合治療基礎上,應用無創呼吸機這一呼吸輔助治療手段,能夠顯著的提高患者的PaO2水平,降低PaCO2水平與MMRC評分,緩解患者機體的缺氧與CO2潴留狀態,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現狀[8],從而達到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與糾正呼吸衰竭的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往往會存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在睡眠后容易出現低氧血癥,致使睡眠質量明顯降低,從而發生夜間睡眠障礙和日間嗜睡的現象。高質量的睡眠能夠有效的促進體內蛋白質合成與組織修復,使得患者的精神和體力得到恢復,是非常重要的生理過程,而睡眠質量差的患者會顯著的增加感染風險,不利于健康的恢復。同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日間功能障礙及PSQI總分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夠有效的縮短入睡所需時間,延長睡眠時間,提高睡眠效率,減輕日間嗜睡癥狀,從而顯著的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促進健康恢復。
另外,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氣管插管率、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提示無創呼吸機的輔助治療能夠更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氣管插管率與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在長期的臨床實踐過程中,無創呼吸機還具有體積小、操作便捷、無創安全等優點,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