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朵
摘要:文章基于高職教育的特點和課程的性質,結合自身外貿企業實踐經歷和所在院校情況,反觀課堂教學,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手段、教學實踐環節、學生英語掌握程度等方面來分析目前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目前的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從教學內容應多貼近企業實際、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強實踐教學和加強雙語教學等六個方面提出教學改進建議,使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能真正滿足當代外貿行業實際需要,培養出適合行業發展的高質量的外貿從業人員。
關鍵詞:企業實踐;高職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方法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性質和定位
《國際貿易實務》是國際商務及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核心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應用性和綜合性。該課程以商品進出口貿易為研究對象,以國際和國內有關外貿政策作為指導,闡述商品進出口實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掌握國際貿易基礎知識等內容,并且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靈活有效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實際問題[1]。
該課程主要培養外貿業務員、報關員、報檢員、單證員、跟單員等外貿一線從業人員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在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教學效果對相關課程學習產生直接影響,對國際商務等相關專業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養成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通過外貿企業實踐認識國際貿易實務
目前大部分年輕高職教師都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到高職院校教書,沒有外貿企業工作經歷,這就導致教學成為了從“學校到學校,課本到課本”的模式,對國際貿易實務這樣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這就難以達到高職教育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鑒于此,筆者參加了外貿企業實踐,深入學習國際貿易實務的實際操作流程和操作要點。筆者所在的業務部主要從事的是汽車等一些機械的配件的代理出口和木材的進口。代理出口業務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出口接單、收進外匯、工廠開票、理卷四部分,具體為:與客戶建立聯系,簽訂代理合同協議,幫助客戶準備報關資料并交給貨代公司代為報關,待收到外商貨款時,通知國內客戶開票,公司收到相關票據后,制作相關結算資料,付款給國內客戶,并幫助客戶進行出口退稅,該筆業務完成后,進行相應的業務歸檔理卷工作等。代理進口業務工作流程類似。
通過實踐,了解到不管是自營還是代理進出口的工作流程跟課本上所描述的流程大致是一致的,但各個環節的具體操作更多需要實踐來深刻認知,比如:如何尋找客戶和與客戶建立業務聯系;如何進行對外報價;如何選擇運輸方式;如何進行合理裝載;如何根據貨物明細準確制作發票、裝箱單、報關單等單據;如何審單交單;如何整理報關報檢資料進行報關報檢;如何進行出口退稅;如何時刻把握行業動態等。另外還有一些細節上的注意操作,如:使用報關實用手冊書籍查找出口退稅率、商品第一和第二計量單位,以便制作正確的報關單;開具增值稅發票時,確保發票上的品名、單價等信息應與報關單的一致,以確保順利退稅;不符點交單的操作方式;新的行業政策出現后的及時應對等等。經過這段時間的實踐,筆者對外貿實務有了真實的體驗和認識,進一步積累和增長了外貿專業知識,提升了自身的外貿實踐能力,對于如何做好外貿業務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領悟。
三、《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使用教材與國際貿易發展實際存在脫節
由于國際貿易發展迅速,國際貿易形勢時有變化,國際貿易新問題、新情況就會不斷出現,相應的國際貿易政策和措施也會發生變化,而書面教學教材難以及時做到更新,這就使得教材上的內容與實際存在一定脫節。比如新的國際貿易慣例的頒布導致國際貿易操作規則的變化、新的關稅政策的實行導致的關稅稅率的變化、新的報關政策的實施導致報關單格式的變化、新的報檢政策的規定導致報檢操作的變化等等,這些變化就不能及時更新到使用的教材上。而有些教師講課喜歡照搬教材,關注不到行業的新政策和措施,教給學生的知識也還是陳舊的內容,學生畢業走到工作崗位后,學校里學到的東西勢必就會跟實際操作不同,就不能及時適應外貿的新需求。
(二)教師講授偏理論,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實踐經驗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但很多教師都是偏重教材上的理論講授,單純注重強調各個知識點,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缺乏有效的真實案例教學和互動教學,教學方式上多數也停留在以教師為中心進行注入式教學。面對這樣一門綜合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很多學生因此難以真正理解國際貿易實務的各個操作環節,最后也只是掌握了零碎的知識點,難以在實際中靈活運用。
另外,課程的性質要求授課教師不僅要熟悉國際貿易的有關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經驗。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中比較少有曾經從事過相關實際工作的經歷,因此,由于缺乏實踐經驗,教師在教學中有時就難以聯系實際,教學效果就會不盡理想。
(三)教學實踐環節薄弱
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強調學科的實踐性和職業性,但很多學校在實踐教學環節缺少重視,已有的實踐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如實踐性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實踐教學大綱制定不夠科學、實踐實施教學方案不夠具體、實踐教學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等,無法真正達到實訓的目的。另外教學實踐條件也比較薄弱,缺少相關仿真實訓軟件、缺乏完備的校內實訓基地和有效的校外實踐基地。比如目前開設的很多實訓課程都只是通過單純的做題練習來實現,這樣學生就無法達到可以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就失去了實踐教學的意義。
(四)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有待提高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涉外性很強的學科,業務交流中會經常使用到英語。但是高職院校很多學生英語水平普遍不是很高,有些學生不能正確理解和掌握相關的國際貿易名詞或概念,看不懂專業貿易術語和外貿單證,這樣就會導致外貿交易無法進行,無法適應崗位的需求。而且目前教師的授課多采用純中文方式,無法體現真實的外貿場景。英語成為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國際貿易實務和從事國際貿易工作的一大阻礙。
四、《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改進的建議
(一)教學內容應多貼近企業實際
隨著外貿政策和知識的不斷變化,課本上的知識跟實際外貿工作會有一些不同。鑒于課程性質,作為高職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企業實際,課堂教學內容上要突出企業所需要的內容,可根據企業需要刪繁就簡,把理論與企業實際相結合,精講多練,增強教學內容的實效性。另外講課時通過把專業理論知識與企業相關案例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主動去學習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作為教師應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深化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從而更好地去教學生,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未來工作崗位所需的能力。
(二)關注行業形勢和政策變化
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應時刻關注行業形勢和政策變化。作為一名高職專業老師,應該做到時刻關注行業形勢變化,并在課堂上及時跟學生分享,把這一變化與書上的理論點結合進行分析,介紹變化的可能影響等等,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及時適應行業發展和崗位要求。教師可以把有關行業網站和行業公眾號推薦給學生,培養學生主動去關注專業所在行業的發展狀況和政策變化[2],鼓勵學生主動在課堂上分享和討論。
(三)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主要通過課堂講解來進行授課,但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交叉性學科,涉及國際結算、外貿單證、保險、國際物流等內容,包含理論和實務層面的知識,單純通過教師的課堂講解,學生就很難真正理解進出口業務的流程環節,從而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應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實驗教學、分組討論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并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使學生從課程的學習者轉變為實際問題的解決者,從而更好地將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四)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的關鍵,要培養出符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國際商務人才,就必須要有既懂理論又有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作為高職教師,在提升專業理論知識水平的同時,應利用時間多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了解行業發展狀況和企業實際需要,鍛煉提升自身專業實踐能力,把最新的國際貿易實務內容和企業需求及時傳達給學生,改進實踐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實踐需要,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另外,也可以邀請企業骨干人員到學校給教師做指導,使理論和實踐教學有效結合,培養出真正具備優秀外貿業務能力的學生。
(五)重視實訓教學和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強調學生的職業能力素養,所以通過實訓教學和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實訓教學可以通過補充一些仿真實訓軟件來增強教學效果,比如報關、報檢、國際貿易綜合實訓軟件,通過仿真流程操作使學生真正理解進出口業務的實際操作流程和操作技能。另外加強校企合作的真正落實,校企合作可以讓學生真實體驗外貿業務的實際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把學習到的理論用于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再帶到課堂中解決,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使學生能夠真正具備優秀的外貿業務能力,滿足未來就業崗位需求。
(六)加強雙語教學
外貿業務的各環節,如建立貿易關系、合同簽訂、有關運輸結算單證等多用英文表述和書寫,交易對象的這些性質就決定了國際商務人才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如果學生專業英語知識掌握不好,就會影響到業務的順利開展,從而就難以勝任未來實際外貿工作的崗位要求。雙語教學實踐中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雙語教學方式[3],比如課程里面會有很多國際貿易專業術語,有很多專業術語的意思與普通英語的意思解釋不同,在講課前就可以把這些詞語進行整理比較,以便學生加深對屬于專業術語的理解和記憶;利用原始英文單證講解分析合同、信用證等單證的相關內容等;結合實際英文案例分析貿易實務要點等等。雙語教學的推進有助于學生將英語學習和國際貿易專業知識的掌握融為一體,從而為以后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堅實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丁雪萍. 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時代經貿,2018,(9):12-13.
[2]? 韓國威.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特色化發展的可行性分析[J].職業時空,2015,11(8):7-9.
[3]? 沈建東.校企合作開發高職院校雙語教材的新思路——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16,(19):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