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摘 要 面對各種新媒體的挑戰,要提升電視新聞的編輯質量尤為重要。應該從加強新聞的把關能力入手,不斷開拓電視新聞的傳播渠道,既要提升新聞編輯自身的業務能力,實現新聞節目編輯的多樣化,又要學會創新新聞節目的內容與實現,為受眾呈現更具觀賞性的新聞,為提升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競爭力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 新媒體;電視新聞;傳播渠道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4-0028-02
現如今,數字化技術的成熟意味著信息的傳播方式、手段產生了深刻的變革。不僅如此,隨著媒體受眾所具備媒介素養的與日提升,對電視新聞節目也提出了越來越高得要求。要實現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的突破,新聞編輯應立足新媒體環境下的傳授特點,突破傳統采編觀念,以更優質的節目促進傳統媒體的轉型升級。
1 新媒體環境下提升新聞質量的必要性
作為傳統媒介中覆蓋率最廣的一種,電視能夠將圖文音畫有機融合,給受眾帶來多感官的刺激。在新聞節目中,依賴于現場畫面和畫外音來呈現出生動的效果,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成為受眾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而隨著新媒體的迅速崛起,這種陳舊的節目制作發行形式已經很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受眾數量和黏度都已大不如前。因此,為滿足受眾對節目質量的要求,電視新聞編輯必須提供多角度、多層次的內容。
此外,根據皮尤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智能手機的普及程度已高達68%,并保持著逐年遞增的趨勢。這從側面反映出傳統媒體的式微,積極轉型已成為傳統媒體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亦即適應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傳受習慣,從而在節目形式上獲得創新。
2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提升編輯質量的措施
2.1 加強新聞把關能力
新聞媒體是黨的耳目喉舌,編輯應明確大政方針和意識形態,確保不違反廣電相關規定和法律條文。以往電視新聞節目的采編發趨向于一體化,編輯的把關工作相對容易。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均能參與其中,這就不免出現一些負能量、假新聞,從而給社會輿論造成錯誤的引導。因此,編輯人員更需要練就“火眼金睛”,善于抓取提煉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首先,細究節目中所使用的字詞句,嚴格要求措辭。將一切違背國家政策相關要求的內容剔除,其中包括假新聞、反動言論以及負能量信息。如此一來,才能夠在節目制作中堅持黨性原則,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職能。其次,新聞節目要能夠反映社會現實問題,積極回應受眾對新聞事件的知情權。同時借此機會來引導社會輿論,進一步提升廣大受眾的思想水平。最后,電視新聞編輯還必須具備敏銳的新聞嗅覺,能夠從繁雜的信息海洋中整合有用資源。尤其是新媒體環境下,新聞信息往往真假難辨,編輯人員需要小心求證。在剔除虛假信息的同時,也要善于發現具有新聞價值的內容,并以此來制作優質的節目內容。
2.2 拓寬節目傳播渠道
相比于新媒體,電視臺在人才儲備上無疑更占優勢,在長期的節目制作中形成了一批訓練有素的專業隊伍。但也正因如此,電視新聞從業人員普遍因循守舊,僅對官方、正式的新聞節目有所了解。而當內容更豐富、傳播方式更靈活的新聞出現時,電視新聞從業者未能給予較高的重視,甚或有人對這種新聞形式嗤之以鼻。但實際上這種節目內容、形式上的轉變正是新媒體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們迅速占領了受眾的視野,令電視新聞節目岌岌可危。如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網易新聞等新媒體,受眾的日活躍量要遠高于電視節目,僅今日頭條在2018年日活用戶就一度達到2.4億。新媒體之所以能夠獲得受眾的青睞,不僅是因為節目在制作方式積極創新,也因為其便捷高效的傳播模式。受眾通過新媒體能夠及時知曉國內外新聞動態,確保新聞信息的時效性不受影響。反觀電視新聞節目,不僅采編制作周期長,而且節目播出時間固定,導致新聞變“舊聞”難以引起受眾的注意。針對這一問題,電視新聞編輯必須摒棄陳舊的思想觀念,在節目傳播形式上尋求創新。比如借鑒運營較成功的新聞新媒體,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來服務節目的制作傳播,從而彌補自身固有的不足。只有將電視新聞欄目的人才優勢,與新媒體的技術優勢相結合,才能真正促進節目編輯質量的不斷提升。
2.3 創新節目制作思路
受眾傳受習慣的改變倒逼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或者轉變,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形式有了一定的豐富。如新華社、央視、鳳凰衛視等主流媒體,也紛紛推出線上傳播渠道,以滿足受眾碎片化時間的瀏覽需求。這不僅有利于新聞節目向娛樂化轉變,而且也確保了信息時效性的價值,故而能幫助傳統媒體穩住陣腳。但在節目制作思路上,電視新聞編輯仍比較刻板,未能在節目內容上尋求一定的突破。在節目內容的選擇上,編輯人員應全面、客觀地反映出事件的全過程,并突出大眾關注的焦點。同時還要以不同的視角來審視問題,在新聞信息中挖掘出更深層的價值,這樣才能夠避免內容同質化的問題,在一眾新聞信息中抓住受眾的注意力。此外,在信息爆炸時代受眾沒有充足的時間逐一瀏覽,而是挑選最精彩、最有價值的信息閱讀。因此,在制作形式上,編輯人員也需要對新聞信息分門別類的加工,根據不同的內容、性質采用各異的制作手段。如此才能夠在傳播過程中突出新聞特點,滿足特定受眾群體的需求。同時編輯人員還應當在節目中分清新聞事件的主次關系,將受眾最關注、最好奇的事件突出。
2.4 提升編輯知識水平
電視新聞節目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編輯人員需要具備淵博扎實的知識才能勝任。首先,電視節目的內容不宜與政策、文化相背離,否則失去了引導輿論的正面效用。編輯人員必須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在節目制作時合理的編輯內容。其次,新媒體環境下無論是新聞傳播理論抑或是節目制作、傳播技術都不斷推陳出新。電視臺應定期組織相關培訓工作,幫助編輯人員及時了解行業動態,并能夠將新技術、新方法靈活的運用于節目制作中。通過培訓不斷提高編輯隊伍的專業化程度,以此給節目質量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可以通過學術會議、展覽會等活動,關注新媒體背景下較為出色的新聞節目,從中獲得改善節目質量的靈感。編輯人員也需要對自身有較高的期許,在節目制作中不斷地總結經驗,以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技巧。久而久之,編輯人員就能夠準確把握受眾的偏好,“有的放矢”的制作出更受大眾認可的節目。除此之外,新聞節目編輯還需要掌握新聞倫理、新聞法規相關知識,規避新聞節目報道中存在的風險。尤其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消息往往“不脛而走”,當事人隱私泄露、二次傷害和媒介審判的惡性事件時有發生。鑒于此,掌握新聞編播、制作相關的知識,才能更好地規范編輯人員的工作。
2.5 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編輯是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者,他們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質將直接在節目中體現,對大眾的三觀和社會輿情有較大的影響。因此,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要不斷完善自身道德修養,在工作中始終堅持行業規范。在新媒體環境下,內容五花八門的資訊充斥在信息海洋中,而受眾缺乏專業的甄別眼光往往就深受其害。尤其部分編輯人員私相授受,以有償新聞的形式傳播不當內容。面對諸如此類的現象,編輯人員必須要抵御誘惑,摒棄新媒體環境下的不正之風。不僅如此,培養編輯良好的道德修養還有利于增強對新聞的識別能力,給受眾提供更真實有效地新聞內容。如編輯人員鑒別出新聞信息的真假、價值后,應正確選擇是否錄制播出,避免出現輿論導向問題。同時要堅持傳播正能量、弘揚時代精神,在節目的制作中體現出新聞的意識形態。這就需要電視臺和編輯人員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在工作中不斷加強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創新素質以及愛崗敬業精神,打造一支具有高水準的新聞編輯隊伍。
3 結論
綜上所述,新媒體的迅速崛起于電視新聞節目而言,既是一種承重的打擊,亦是以此尋求突破的轉機。而編輯人員作為節目的制作者,他們的專業水平和道德操守直接影響著節目的質量。在節目制作中,編輯人員應加強把關能力,在新媒體環境下細致的鑒別新聞內容是否符合規范;同時要拓寬節目播出渠道,借助新媒體的數字化技術來提升新聞的時效性,滿足受眾的需求;還要創新節目的制作思路,善于運用獨特在新聞事件中挖掘價值,避免同質化的競爭;最后仍需要提升編輯人員的知識水平、道德修養,積極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節目采訪、編輯、播出各環節工作,給提升節目編輯質量提供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李淑敏.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臺新聞編輯如何提升編輯質量[J].新聞傳播,2018(4).
[2]周丹.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的特點[J].記者搖籃,2019(1).
[3]惠振田.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的多樣化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