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 要 互聯網上充斥了各式各樣的思想觀點、行為方式,對于尚未步入社會的高校共青團員會產生極大影響,若不加以正確引導,很可能讓大學生步入歧途。因此,必須重視起高校共青團新媒體的建設。文章針對“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建設”這一課題,分析了新媒體的發展對高校共青團帶來的影響,提出了一些建設高校共青團新媒體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建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4-0125-02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8.29億,其中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的高校青年占很大比例。隨著社會包容度和開放程度的上升,我國高校共青團員思維更加開闊,樂于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行為方式,而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更加方便了高校共青團員之間進行思想的交流和自我意識的表達。新媒體的普及對于高校共青團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必須抓住時代脈搏,加強新媒體建設,給予廣大高校共青團員正確的引導。
1 新媒體給高校共青團工作帶來的機遇
1.1 豐富共青團的工作手段
線下的高校共青團工作范圍有限,主要限制在校園內,其宣傳方式和途徑都很有限,工作位置固定,對于高校共青團員形成的影響力很小。而新媒體借用互聯網技術,能夠利用更加豐富的網絡資源,其宣傳和建設工作面向全網,覆蓋面極廣,宣傳途徑多樣化,能夠很好地彌補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局限。合理利用新媒體開展工作,能夠有效擴大共青團工作覆蓋面,加強與高校團員的交流,更好地實現對當代青年的教育與引導。
1.2 拓展團組織的建設空間
近些年來,我國高校“象牙塔”的形象逐漸被人們摒棄,高校越來越開放化、自由化,與社會各界的交流互動都開始增強,為各大高校帶來了更多發展的機遇,但也讓高校內時有亂象發生,這對高校共青團學生工作的開展具有不利影響。而新媒體能夠消除這些不利的影響,幫助高校共青團加強線上組織建設,成立網上的團委、團支部組織,采取利用網絡優勢開展形式更新穎、內容更具吸引力的線上活動,從而實現擴大影響、加深交流的建設目標,將新媒體的優勢和作用發揮到最大。
1.3 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
新媒體的線上交流功能使得高校共青團工作打開了新的局面,高校共青團委與高校團員的交流溝通擁有了新的渠道。依靠組建QQ群、微信群以及應用其他軟件,建立與高校青年團員之間的交流平臺,隨時隨地傳達信息,交流思想觀點,拉近了高校共青團與青年團員之間的關系。此外,依靠線上投票、評論等機制,高校共青團能夠更好地收集高校青年團員對自己工作的建議和意見,了解當代青年的思想狀態,幫助青年團員解決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的困難,加強了青年團員對團組織的信任。
1.4 增強共青團的育人功能
高校共青團的主要職責之一是教育、引導當代青年團員,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實現個人價值并且為國家、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和教育的優勢之一在于形式更多樣化,高校共青團能夠運用微信、抖音等高校青年常用的應用軟件進行宣傳,準確地把握時代熱點,以生動有趣地方式將黨的思想、理論、正確的價值觀念等輸出給高校青年團員,有效提升共青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2 新媒體給高校共青團工作帶來的挑戰
2.1 團組織功能逐漸弱化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發展與普及,許多高校青年團員把很多課余時間放在瀏覽網絡信息、線上觀看視頻短片、玩電子游戲上,更有一部分學生手機不離身,即使在上課也要時不時看一眼手機。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使人們生活便捷的同時也讓自控能力差的人沉迷虛擬世界。在這樣的情況下,團組織的影響力就會被減弱,與青年團員的交流也隨之減少。
2.2 共青團工作的重心逐漸轉移
高校共青團工作內容的范圍很廣,關心著高校青年團員的生活、學習,注重幫助高校青年實現個人發展,單隨著新媒體的普及,高校共青團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新媒體平臺的建設上,共青團工作的重心也就隨之轉移,放在了思想教育、團務宣傳等更加適合新媒體平臺的工作上。如今,幾乎所有高校的共青團都有了自己運營的微博、微信公眾號,非常重視對新媒體平臺的建設,所以如何平衡工作重心,實現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全方位提升,對于高校共青團而言是一個難題。
2.3 團員青年思維方式逐漸轉變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如今的高校青年團員大多不具備足夠的社會經驗,對于一些復雜、錯誤的信息和思想無法做到正確判斷,很容易受其影響,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隨著社會的開放和教育水平的提升,當代青年團員有更加活躍的思維、更加開放的胸懷和更加包容的心態。當代高校青年團員思維方式的變化,對于高校共青團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工作突破口,但也可能減弱共青團工作的效果和影響。
2.4 團的主體地位逐漸消失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的發展,高校青年團員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被動接受信息的共青團各種方式,他們可以在不同的新媒體平臺上自主獲取信息,高校共青團組織對他們來說不再是絕對的權威。時代思想脈搏和當代青年的思維方式在不斷發展,但一部分高校共青團組織卻還沒有及時地轉換自身角色,革新工作方式,這對共青團工作的開展造成了極大的消極影響。
2.5 對團干部的要求逐漸提高
現如今,新媒體平臺和市場經濟的結合越來越緊密,許多獨立新媒體平臺的運營能力不斷提升,給當代青年帶來了非常豐富的感官刺激。當前,有很大一部分高校共青團組織干部存在新媒體工作能力不足的問題,導致團委新媒體平臺的運用效果不佳,對青年團員的影響力不深,這給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平臺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3 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建設的有效途徑
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對于高校共青團而言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各大高校共青團組織要鍛煉敏銳的“嗅覺”,牢牢抓住時代發展的脈搏,在互聯網大潮中勇立潮頭,打好根基,為高校共青團未來新一輪的發展建設穩固的平臺。對此,筆者提出了以下3點建議:
3.1 完善新媒體建設工作機制
對于新媒體平臺的建設,不能看作是一個工作任務或者一段時間內的工作項目,應當正確認識新媒體的重要性,組建專門的新媒體工作小組和運營團隊,建設高校共青團新的輿論宣傳陣地。一套完善的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工作機制,要以學校黨組織為堅實的后盾,以共青團為主體,面向全校青年團員。在工作中,要實現權責統一,責任明確到個人,工作流程連貫清晰。對于新媒體平臺運營團隊的發展要給予大力的支持,保證其資源的充足和工作環境的穩定。做好這些工作,才能為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健全新媒體工作管理制度
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在前文中筆者已經敘述了新媒體給高校共青團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因此高校共青團在開展新媒體建設工作時,要將新媒體平臺的運營工作規范化、系統化,在合理利用互聯網運行規律的基礎上構建完善的新媒體工作管理機制。第一,健全新媒體工作規范,合理約束新媒體工作人員的行為,防止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建設工作方向出現偏差。第二,進行合理的目標規劃,制定短期建設目標和長期發展目標,讓高校共青團新媒體發展的腳步更加穩健。第三,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平臺并不是獨立、唯一的,應當要構建一個共青團新媒體與信息部門、網絡服務商以及各類媒體組織交流、合作的平臺,推動高校共青團新媒體的發展。
3.3 提高團干部的新媒體工作能力
新媒體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對于高校共青團新媒體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只有建立起一支專業、高校的工作隊伍,高校共青團新媒體的建設腳步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提高團干部的新媒體工作能力,首先就需要培養固定工作隊伍的整體能力,發展復合型人才;其次可以面向全校范圍吸納具有很強新媒體工作能力的優秀青年團員,依靠各類人才的加入提升團干部隊伍的工作水平;最后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激勵機制,對新媒體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考評,獎勵工作突出的團干部,對工作上有不足的團干部予以適當的批評。
4 結論
要做好高校共青團的新媒體建設工作,各大高校共青團組織必須牢牢抓住互聯網新一輪發展的契機,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開展新媒體平臺的建設工作,合理調整各項工作的關系和比重,構建完善的新媒體工作機制和管理機制,提升團干部隊伍的新媒體工作能力,有效提升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平臺的輿論影響力,引導高校青年團員形成正確的三觀和思想觀念,為組織輸送更多的青年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壹凡.新時代高校共青團新媒體輿情引導路徑探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17):86-88.
[2]王萬奇.高校共青團微信公眾平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發揮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8.
[3]陳躍男.新媒體對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