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文馨
[摘要]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在2011年實施以來,已經在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上制定了一些新的方法并做出了新的改變。在2018年的提出的新個人所得稅中,將稅免征額度從以往的3500元提升至5000元。將規范新稅法視為基礎,選用合理的方法和形式,為納稅人提供減輕稅負的方案,并且選用的形式不同其方案也是不同的。文章結合新修訂的個稅法內容與實際情況來進行探討,對年終獎計稅的基本原理進行全面分析,并制定新個稅政策下工資薪金籌劃思路與實際的策略。
[關鍵詞]新稅法政策;工資薪金;個稅;納稅籌劃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5137
在當前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人們的個人收入也在逐年提升,而當前的新稅法也在不斷提升稅收的起征點,因此就會涉及個人所得稅繳納情況,而且很多人也就達到納稅的標準,尤其是那些中層和上級干部等,這些人的個人收入相對較高,因此這些人每年所納稅的金額也會相對較高。因此在實際中應堅持以不違反國家的相關法規要求下,不出現逃稅、偷稅以及騙稅的現象,在考慮人們切身的利益,在增加薪資狀況下有效的借助國家稅收的優惠策略,建立完善的避稅方法,以此降低其稅負,而這一點就是對稅收籌劃進行研究的主要目的。
1納稅籌劃的理念分析
納稅籌劃就是以納稅基礎,結合其自身生產經營活動情況,進行合法安排,并運用不同的形式有效的在合法狀態下降低繳納稅收的額度。對于納稅籌劃的行為在我國是被允許的形式,但其前提必須在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稅收規定的要求下,確保整體的合法性的同時開展的工作。在開展正式的納稅工作前,應結合納稅的主體經營活動情況和投資活動等情況,根據稅收相關事項等開展科學有效的安排,有效的運用這樣的形式來降低納稅的金額,抑或是盡可能地推遲納稅的時間等形式,是一種具有科學性的謀劃行為。換個角度進行分析,納稅籌劃就是納稅人在面對政府稅收相關政策時,作出的一些反饋行為。
2實際中納稅籌劃的主要思路和方向
納稅籌劃的主要目的及結果被稱為節稅。通過綜合性的對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相應內容進行分析發現,實際的納稅籌劃應結合一下幾點開展工作:應結構結合實際情況盡可能地降低應納所得稅的額度;要盡量促進邊際的稅率的進一步降低。在2018年,我國對個稅進行了全面的修改,并且其修改的方案也已經順利的通過,個人工薪的所得免征額度從以往的3500元,上升到5000元,因此其稅率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在2018年的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情況為以下幾點:首先,全月的應納稅所得的額度在不超過1500元,不過于1455元的情況下稅率是3%。而額度超過了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其超過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稅率應在10%。其次,在全月應納稅所得數超過了4500元至9000元的,在高于4155元到7755元的稅率應是20%。其全月應納稅超過9000元到35000元的,超過了7755元到27255元的稅率應是25%。最后,全月應納稅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在超過27255元到41255元的情況下稅率是30%。全月應納稅超過55000元到80000元的,高于41255元到57505元部分應是35%稅率。而全月應納稅過于80000元的,高過57505元的應以45%的稅率進行計算(表1,個人工資資金所得稅表)。
31防止稅率表存在收入無效區域的現象
對于以往存在的“年終獎越多,稅后所得越少”以及“多發1元,其個稅多繳幾萬”等表現,其主要表現在有關“個人全年獎金所得稅計算方法”當中,對這些內容進行分析,能夠明確人們應結合工薪薪金的具體稅率和相關的速算扣除數開展綜合分析工作,結合實際的年終獎的適用稅率進行有效的計算。從實際角度來看,我國常運用的超額累進的稅率形式,對于個人所得稅開展計算,會根據“年終獎金×適用的稅率-速算的扣除數=年終獎金個人所得納稅額度”的公式來進行計算工作。并且通過對理論算法的相關內容進行全面分析明確,在計稅中會將12個月視為主要的依據,所以一般要求速算扣除應乘12,并且也要綜合分析分檔計算和根據速算扣除計算結果間的區別,對于一些立法人來說明確兩者有所不同,可是一旦將一次性的年終獎設置為獨立月份的征稅形式,那么將會有效緩解納稅人的納稅壓力。結合理論計算形式,對本級速算的扣除數開展計算中,要把上級較為高的稅乘上本級的稅率,在扣除上級稅率之間的差,而對于其乘積加上級速算的扣除數。
如果在實際中運用理論速算的扣除形式開展計算工作,年終獎的稅收在其臨界點表現為連續性,呈現較為公平的表現。(18000×10%-X)=(18000×3%-0),X=1260。而運用稅法速算扣除的形式進行計算,其臨界點為18000情況下。那么其稅額將會發生一定的轉變,(18000×10%-105)=(18000×3%-0)=11500,而且在54000的臨界點的情況下,其稅負的差異性也會較大,而臨界點是108000元的情況下,那么其稅負間存的差異將會更大。對于不同的稅率晉級的臨界點,都會發生類似的表現。結合以上內容進行全面該分析能夠明確,1元稅差可能是存在的,而且對于這樣的差異不僅僅會在1元臨界點上出現,無論是在何種臨界點情況下,都會發生不增加稅后收入的表現,而這樣不同就被稱之為無效的區域。對于該無效區間能夠運用解方程的形式進行計算,如在臨界點上方獎金是X元的情況下,其稅后的收入與低一檔的稅率臨界點的稅后收入是相同的。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明確,稅率表中檔次是有獎金增加的,而且稅后的收入將不會增加到無效區域當中。所以在選擇年終獎的情況下,應避開無效的區間,而且也要選擇無效區間余額在減去1后余額視為年終獎的最佳金額。
32償債形式長線不夠多元化的現象
在企業發展經營趨勢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企業會對員工個人年收入結合上一年度的收入進行科學有效的預計。而該企業中的所有月份在實際的適用稅率上要呈現出比年終獎適用稅率較高的表現,甚至也會出現低于年終獎稅率的現象,那么就要結合兩者科學有效地分配和籌劃工資。在實際的工作當中一般會選擇運用Excel的規劃形式來建立相應的解決方法,應把員工的月度工資收入設為變量x,而將該員工的年終獎金設為變量Y,對于兩者間的稅負最低搭配來開展求解工作。
首先,月度工資的稅率在3%的情況下,其年終獎的適用稅率也應是3%,其不會有稅率差的籌劃空間現象。也就是說小李在預計年度薪資為96000。而其每月的工資為6000,年度獎金為24000元。那么其在12個月的工資個稅為(6000-5000)×3%-0=30元,1230=360元。而對于其年終獎的個稅為240003%=720元,那么就可以得出,小李在本年度的應繳個稅為360+720=1080元。
其次,在月度工資稅率為3%時,其年終獎的適用稅率是10%的情況下,而對于當月度的工資所納稅額和3%稅率的臨界點1500間有差額因此會呈現不飽和的區域,是避稅的區域。運用年初籌劃的形式開展相應工作,并將年終獎有效的分攤到各個月度的工資當中,其能夠有效的降低年終獎的適用稅率,并高于月度的工作適用稅率,防止年終獎在適用稅率上高于月度的工作適用稅率。對于以下的稅率級也會存在不飽和的避稅現象。
最后,因速算扣除數沒有運用理論速算數進行計算,其月度的工資是比較適合運用的稅率應等于和高于年終的適用稅率一級次,而在兩個稅率跳級的情況下,將會增加納稅人的稅負。在當月適用稅率與年終獎的適用稅率是相同的,而且因實際的實算扣除帶來的影響,應優先分攤到月度的工資當中,結合實際情況在年度的最后月份中加大比例的分攤。
4結論
企業應為不同年薪的員工制訂更為合理的納稅籌劃方式,通過“量身定做”的形式選擇最適合的節稅形式。并且,需要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以及財務部門間的良好合作,在信息溝通的前提下更為合理、合法地進行籌劃薪資形式,從而在不增加企業薪資成本的情況下,增加員工的支配財富,從而更好地調動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企業更好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葉海鷗淺析新稅法政策下工資薪金個稅的納稅籌劃[J].全國商情,2016(11):52-53
[2]李紅艷新稅法下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籌劃[J].會計之友,2012(25):58-59
[3]梁文濤新稅法下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J].財會月刊,2011(2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