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修·伯恩的男版《天鵝湖》是基于傳統,又革新傳統的現代芭蕾作品。它著重于故事情節和情感線索的表達,旨在用動作來開拓人物豐滿的內心世界,充滿探索精神和醒目的先進意識,從而實現了舞蹈藝術價值的超越,并引領了現代舞劇的創作深度。
關鍵詞:馬修·伯恩 芭蕾舞劇 男版《天鵝湖》
《天鵝湖》已是當之無愧的芭蕾舞劇代名詞,而馬修·伯恩的男版《天鵝湖》,則顛覆了傳統古典芭蕾對《天鵝湖》的定義,成就了又一個經典。伯恩的《天鵝湖》不再是唯美的,他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90年代的英國,現代化的城市取代了古典皇家宮廷和野外湖泊等場景:自幼缺失母愛的王子欲投湖自盡,驚飛了一群天鵝。在數度試探與玩鬧中,王子與頭鵝(天鵝頭領)漸生情愫。一場宮廷舞會中,王子發現曾是美與自由化身的頭鵝,已然一副花花公子的模樣。他與王子的女友、母后調情,致使王子精神失常,于噩夢中死去,而受傷的頭鵝亦被同伴攻擊撕裂。
伯恩對公園湖泊里天鵝的神態進行了大量觀察,尤其是觀看了希區柯克懸疑電影《鳥》后,慣以時代美感與前衛精神顛覆芭蕾傳統的伯恩認定“天鵝的力量和寬大的羽翼更接近男性的雄健,穿短裙的芭蕾女演員只能表現其劃過水面的靜態美”。經典是永恒,經典反復被翻拍已成為一種創作常態。而顛覆經典有極大的風險,翻拍經典與顛覆經典在人們的心理期待上是完全不同的。對經典的顛覆需要創作者的膽識,需要有更高的文化境界和淵博的知識,以顛覆經典來創造出超乎人們想象的比原經典更偉大的作品,來滿足人們對文化欣賞的期待。
作為一部基于傳統,又革新傳統的現代芭蕾作品,伯恩版的現代芭蕾《天鵝湖》由內至外傳遞出現代的創作理念。首先,他的天鵝全部由男性演繹,基本放棄了原作的童話背景,沒有王子的真誠與堅定、女巫的權力與權術、黑天鵝的自私與狹隘、白天鵝的善良與純真。王子與頭鵝的特殊情感打破了天鵝湖畔浪漫愛情故事的平靜水面,凸顯了當代世界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激烈沖突,使得舞劇變得具有戲謔而嘲諷的意味。起用男演員的原因還在于,一百多年來,白天鵝的柔美形象已深入人心,再費力改編亦不過落入俗套:“男舞者保持了傳統女性天鵝的優美抒情,更為角色添加了十足的野性和強健。”其次,主要角色再也不身著宮廷貴族式的華服以及幾乎能與芭蕾劃等號的白紗裙,取而代之的是男演員們清一色光著上身,下身穿著羽毛褲。此設計更加清晰地展示出舞者身體的線條。
男版《天鵝湖》肢體動作的編排融合了現代芭蕾元素,赤腳起舞的男舞者亦沒有刻意炫技,而著重于故事情節和情感線索的表達。在場面調度和敘事節奏上,男版《天鵝湖》亦處理得扎實緊湊,一反古典版《天鵝湖》的緩慢敘事。編導伯恩對劇中主要演員的人物性格把握極其準確。王子、頭鵝、王后,單從他們的肢體語言上,就能明顯感覺到三個人各不相同的性格特點。從生活在母后“高壓”政策下的懦弱王子,到邪惡的頭鵝和冷漠的王后,伯恩在他的《天鵝湖》中創造了不少喜劇化的段落,他肆意地把四只小天鵝改成四只大鴨子般的男四大“天鵝”舞;千篇一律的剪彩中突然出現了男人裸體雕像,王后拂袖而去,王子驚慌不安卻又好奇不已。耐人尋味的情節設計、準確的人物性格把握,都是舞劇成功的關鍵因素。在這里,動作系統并不只是一個具有限制含義的手剎,而是一個幫助人物塑造、促進劇情發展的油門。從全力塑造人物的著眼點出發,讓動作為演員服務,并最大限度地用動作來開拓人物豐滿的內心世界,類似的動作發展主張讓伯恩的男版《天鵝湖》充滿探索精神和醒目的先進意識。
曖昧情色和同性之愛,是男版《天鵝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地方。那些赤裸上身,露出健美胸膛的俊美男舞者們,雖然扮演著天鵝,可是臺下的觀眾又有幾個人把他們看作是一群天鵝呢?所以,也就容易理解王子和頭鵝之間的纏綿被如此多的人解讀為同性愛戀了。其實導演對于他的舞劇是否涉及同性之愛,沒有作出明確的表示。但筆者認為伯恩的男天鵝是王子的一種精神意象。與其說是同性之愛,不如說是王子對雄性氣質的向往。王子要的不是一個真的男人,他只是在尋找自己缺失的本體。他想要擺脫他的母后、他的柔弱、他的無助,但他卻無力掙扎。而頭鵝不過是他幻想中那個替他排解寂寞和實現夢想的角色,這里將人性的逃避不加掩飾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所以舞劇表現的是否是同性之愛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古典《天鵝湖》代表了時代的審美理念,在那個崇尚純真、高貴和秩序的時代,充滿著對真、善、美的歌頌與贊揚,正義必然壓倒邪惡,光明必然驅走黑暗。它的極致體現在對于美的追求,高貴、優雅、輕靈、曼妙,將一切女性所煥發的光彩盡釋,讓人們沉浸在夢幻般的魔力之中,讓人不得不靜下心來,為此沉醉。而伯恩版的《天鵝湖》顯示了當代人對美的另一種詮釋,原生、張揚、有力、誘惑,甚至是殘酷。故事弱化了純美的愛情主題,強化了人性的原罪與欲望,結局更是讓人們對古典單一的世界觀進行思考。“王子”意志的軟弱和沉溺于情感的幻想,最終使他走向死亡。以此為象征,也摧毀了人們田園式的幻想。男版《天鵝湖》揭示了一個殘酷的世界,其核心思想體現了西方現代藝術對古典審美與倫理習俗的顛覆,具體表現為思想上的異質性和藝術上的創新性,它不再呈現給人們美的幻想,取而代之的是對現實的揭示與批判。
一直以來,古典芭蕾予人的觀感一如童話,不摻雜人性的黑暗,即使有,亦不過點綴。伯恩卻在顛覆中盡現了人性的反復與粗暴,也顯現了當代人對美的另一種詮釋:原生、誘惑,甚至充滿矛盾和殘酷。如果說古典版《天鵝湖》是童話,男版《天鵝湖》則是一幅摻了殘酷的現代“浮世繪”,揭開了當代人生存的痛楚,也實現了舞蹈藝術價值的超越,以無畏的現實批判精神和深刻的思想性,引領現代舞劇的創作深度,同時以準確的身體語言和隱晦的故事情節以及具有震撼力的舞臺視像,營造了現代舞劇藝術的新境界。
參考文獻:
[1]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綱[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2]劉青弋.西方現代舞史綱[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3]王光輝.“Dancial”馬修·伯恩的創作模式[J].舞蹈,2017(11).
(作者簡介:鄧春黎,女,本科,海安文化藝術中心,研究方向:舞蹈編導)(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