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鵬
鄰居老鄒近幾個月來身體漸瘦,但食量不減;不時感到有心慌,且容易出汗……去了幾次醫院,除了心電圖提示稍有“心動過速”外,似乎沒有其他“器質性病變”的提示。醫生建議他去查查碘,結果發現他屬“甲亢”早期。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位于頸部氣管的兩側。它能夠攝取碘,合成甲狀腺素,對人體的生理功能、新陳代謝發揮著調節作用。甲亢是因于甲狀腺素過度分泌而引起的一種病癥,發病或緩或急。病人常有低熱、心慌、乏力、多食易饑、煩燥易怒、消瘦、容易出汗、眼球突出、大便次數增多等癥候,女性多于男性。由于老年人的甲狀腺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萎縮,其功能也有所降低。患甲亢后,雖然甲狀腺素的分泌增加,但血液對甲狀腺素的結合力下降,因此,多食善饑、神經緊張興奮及甲狀腺腫大等典型癥候多不明顯,易造成誤診。以下是老年人甲亢可能出現的幾種特殊癥狀。
1.心臟病癥狀:3%~5%的老年甲亢患者以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出汗等心臟癥狀為主要表現,易被誤診為冠心病心肌缺血。由于甲亢常有一定程度的心律紊亂,引起陣發性心動過速和心房纖顫等,因而還常被誤診為心律失常。盡管按照心肌缺血或用藥可能會使心悸等癥狀有所改善,但停藥后往往會再次復發。如果能夠明確甲亢診斷并聯合應用抗甲狀腺藥物和抗心律失常藥物,其癥狀可得到有效控制,且可降低復發率。
2.消瘦乏力:2%~4%的老年甲亢患者以不明原因乏力、體重減輕、消瘦為主要癥狀,易被誤認為是惡性腫瘤。專家指出,如果老年人不明原因地出現消瘦,進展較快,在3~4個月中下降8~10公斤,應當慮及甲亢。注意觀察有無神經系統癥狀,如煩躁不安、頭昏、易激動和睡眠不佳等,以及心率的快慢。如果有這些癥狀及心率增快,應及時去醫院檢測血清甲狀腺素水平,以盡快明確診斷,早期治療。
3.消化道癥狀:近10%的老年甲亢患者沒有多食表現,反而出現食欲減退、不思飲食,或伴隨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此時應注意了解有無神經系統癥狀,檢查心率的快慢,如果發現患者雙手平舉有細震顫,以及心率增快超過90次/分以上時,就要考慮甲亢的可能,進一步檢測血清甲狀腺素水平。
4.頑固腹瀉:少數老年甲亢患者以久治不愈的腹瀉為主要癥狀。每日大便3~5次或更多,稀便,可伴少量黏液,但不伴腹痛和食欲減退,易被誤診為慢性胃腸炎。此類患者可能伴有煩躁、出汗和易激動等癥狀,但患者往往將注意力主要放在了腹瀉上,忽略對其他癥狀的表達。因此,當臨床醫生遇到治療無效的老年腹瀉患者時,應仔細詢問病史并注意檢查心率,對可疑病例例行檢查甲狀腺機能。通過針對甲亢的治療,可有效解除腹瀉癥狀。
5.精神癥狀:有的老年人甲亢以焦慮、神經過敏、易激動、失眠等交感神經興奮為主要表現,這在女性中多見,容易被誤診為更年期綜合征、神經衰弱等病。反之,有的老年人甲亢表現為表情淡漠,反應遲鈍,面容憔悴,稱為淡漠型甲亢,容易被誤診為老年抑郁癥。
6.肌肉乏力:極個別老年甲亢患者以肌肉乏力為首發癥狀,稱之為甲亢性肌病。一般初起病時只在勞累后出現雙下肢無力,影響行走;進一步可發展成為全身肌無力,以下肢無力最為顯著,行走困難。臨床易將此誤診為低鉀血癥、進行性肌萎縮或其他老年性肌病,但治療效果差,病情仍然發展。老年人若遇到此類情況,應注意檢測血清鉀和甲狀腺素水平,以免誤診。
為避免誤診,大家對上述不典型“甲亢”應提高警惕。凡原因不明的心房顫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頻發早搏、按冠心病治療無效的心絞痛、不合并二尖瓣狹窄的風濕性疾病,都應常規檢查甲狀腺功能;對一些原因不明的房顫,特別是快速房顫,即使甲狀腺功能檢查結果正常,也不要輕易放棄甲亢的可能性;對老年人慢性腹瀉伴有明顯消瘦,而胃腸檢查無異常者,也應常規檢查甲狀腺功能。有無甲狀腺腫大和突眼、代謝亢進、情緒欣快多動等,都僅作為參考;T3、T4增高,才是診斷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