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貽
中午吃餃子時,老爸把自己用醋泡了多天的薤白“貢獻”出來,讓我們姐弟幾個品嘗。姐姐的筷子最勤快,因為飯前老爸就告訴我們,這薤白可以降血脂,降低總膽固醇。而姐姐體檢結果顯示血脂和總膽固醇都偏高。再加上喜歡它的味道,所以吃得格外歡快。
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中曾提到的“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黃粥”,前一句就是以酥炒薤白投入酒中。薤白酒主要是治胸痹心痛,也就是現在說的心紋痛、心肌梗死。《食醫心鑒》中有薤白粥的記載:“治赤白痢下,薤白一握,同米煮粥,日日食之。”說的是一把薤白放水中同米煮粥喝,能治療赤白痢疾。這正好與李時珍在湖北谷城縣為百姓推薦的用薤白治痢疾方不謀而合。
現代醫學證明,薤白提取物有杭凝血以及降低血脂和血栓的作用,還能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功用。
薤白蔥綠的葉子,可生食,可攤雞蛋,還可浸在醋里擱適量鹽腌制,是一道集鮮、香、辣、酸于一體的美味。如果用它的小蒜兒(其實是它長在地下的鱗狀球莖),與紅棗一起燉雞肉吃,或者煮薤白米粥,跟白居易似的泡薤白酒喝也不錯。
同其他野萊一樣,薤白也是時令野蔬,有它的季節性。春末夏初時吃它露在地上的葉子,夏末秋初時享用它藏在地下的小蒜兒。
河北容城 張冬孌
專家點評
讀者介紹的關于中藥薤白的功效與作用,是合符中醫藥學知識的。
薤白人藥源遠流長,很多古代醫藥書籍都有記載。薤是一味古老的藥食兩用之品,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說它有“輕身不饑耐老”之功。南北朝時著名的養生學家陶弘景認為:“薤性溫補,仙方及服食家皆須之。”宋代蘇頌獨言其“冷補”。《本草拾遺》則說:“調中,主久痢不瘥,大腹內常惡劣者,但多煮食之。”
薤白有很多別名,如薤白頭、蕎頭、野蔥、小蒜、薤根等等。薤白味辛、苦,性溫,無毒,人肺經、胃經、大腸經,具有理氣、寬胸、通陽、散結、止疼痛、止咳平喘、驅風散寒之功效,中醫長期用于治療胸悶刺痛、痛徹胸背、脘痞不舒、干嘔、瀉痢后重、肺氣喘急、瘡癤等證候。特別是讀者提到的在降血脂、膽固醇,防治心絞痛、心肌梗死等方面確有一定效果。
現代藥理學證實,薤白中分離得到的揮發油、皂苷、含氮化合物、大蒜素等多種成分,對降低血壓、利尿、抗癌都有很好的作用。試驗證明,薤白人藥能使血小板腺苷酸環化酶活性增強,從而抑制血小板合成、聚集,不但有良好的防治血栓形成的作用,還有抑制動脈粥樣斑塊形成的功效。比如其所含的硫化丙烯,有明顯的降膽固醇、高血脂的作用。所以在臨床常用于治療高脂血癥、高膽固醇、冠心病等病癥。常與瓜萎、半夏、桂枝、積實、厚樸、丹參、片姜黃、五靈脂、桃仁、紅花、遠志、沉香一類活血祛瘀、理氣止痛等藥物合用,其效果更佳。如古代醫藉記載的瓜萎薤白白酒湯、瓜萎薤白半夏湯、瓜萎薤白桂枝湯等,都是一些有名的寬胸理氣、通陽散結的方劑。當然,薤白的功效遠不止這些,比如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萄葡球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薤白也不是對所有人群都適用,在使用時一定要辨清自已的體質。它只適應于寒痰阻滯、胸陽不振或肺氣郁閉、濕熱內蘊者。在禁忌方面,根據古代醫書記載,不宜與牛肉、韭菜同食,這個沒有在臨床中得到考證。還要注意不宜久食、不宜過量服用,服用過量或久服對胃腸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不但會產生呃逆、噫氣等癥狀,還會引起慢性胃腸炎;氣虛體質、陰虛體質、胃氣虛寒者及正在發熱者均也應慎服;非腸胃食滯者、素體胃腸納呆者、對蒜味有過敏者應禁服;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也要慎重使用,如消化道疾病,慢性腸胃炎、食道炎更是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