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韓靜樺 駱書友
早春,細雨淅瀝,群山蒼翠,高高的石階懸掛在三板溪水庫邊的山崖上,泥濘陡峭,全國勞動模范、鄉郵員張林昌一步三滑,艱難前行。已在錦屏縣啟蒙鎮河口鄉這條90多公里郵路上跋涉了31年的他拒絕換崗選擇堅持:“鄉郵工作看起來微不足道,卻承載了萬家親情。鄉親們的一個笑臉一聲謝謝,都會讓我很舒坦,就是這份情讓我愿意一直走下去。”
在貴州這個全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有3915個鄉郵員如張林昌一樣在堅守,讓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貴州省分公司普遍服務的大旗熠熠生輝。
截至目前,全省9個市州、88個縣市、1379個鄉鎮均實現“鄉鄉設所”,88個縣市實現重點黨報黨刊當日送達黨政軍機關,得到省委領導的高度評價;全省13299個建制村中有13234個實現直接通郵,直接通郵率達99.51%。
“普遍服務是郵政立業之本,是履行‘人民郵政為人民’宗旨的根本體現。我們必須努力實現郵政普遍服務均等化,用更好的郵政服務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貴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貴州省分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張斌的話鏗鏘有力。
“只有郵政會把包裹送到村里來,其他快遞都得到鎮上取,耗去半天時間不說,還得花上10多塊錢的車費。”因為鄉郵員班啟富的優質服務,清鎮市暗流鎮關口村村民周英紅成了“郵粉”,網購全部指定發郵政。
周英紅口中的班啟富每天都在走村串寨送包裹,“雙十一”期間一天最多要送近百個,可他卻甘之如飴。對他來說,走得離鄉親們更近一點,讓更多的人成為“郵粉”就是最好的回報。
讓普遍服務走進“最后一公里”,解決好建制村直接通郵一直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貴州省分公司深入推進普遍服務的瓶頸問題。為此,該公司與貴州省郵政管理局聯合制定了《“十三五”時期建制村直接通郵工作方案》,重點部署建制村通郵工作。全省郵政系統迅速行動,對建制村情況,鄉村投遞段道布局、人員、方式、頻次、工具、業務種類、投遞量等展開拉網式的大摸底調研,成功搭建全省普遍服務基礎臺賬,并聯合基層單位對癥下藥、精準施策。
畢節市分公司對全市縣鄉郵路路線以及運遞頻次重新進行規劃整合,采取“1+1”“1+2”模式配備鄉郵投遞員,延伸投遞服務末梢,建制村通郵率從原來的34.32%提升至100%。黔南州分公司重新組建鄉鎮間作業計劃,實施跨鄉鎮投遞,成功解決撤鄉并鎮導致村莊數量劇增,按原有標準無法滿足需求的問題,全州建制村通郵率達100%。黔西南州建制村通郵率100%、六盤水市建制村通郵率98.89%、黔東南州建制村通郵率99.76%……一條條綠色郵路延伸到大山深處的村寨,貴州建制村通郵工作捷報頻傳。
同時,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貴州省分公司自籌近4000萬資金補貼普遍服務,積極深化運營改革,加強網絡資源整合,形成“骨干網+支線網”的郵件傳遞網絡體系,加快形成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物流配送網絡,強化段道間協作,開展中轉接力投遞,不斷提升郵件傳遞時限。科學規劃投遞路線,完善農村投遞員的報酬激勵機制,采用“底薪+提成,量質結合,上不封頂,先試點后推廣”的原則進行農村投遞員薪酬改革探索,穩定農村投遞隊伍,保證鄉郵投遞持續平穩高質量運營。

無人機郵路啟動,有效提升了郵件投遞效率。(黃江明/攝)
此外,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貴州省分公司努力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用郵體驗。累計建成郵政營業網點1830個,其中農村郵政營業網點1461個,建成2113個郵政便民服務站、32個特色主題郵局等遍布城鄉、社區的實體渠道;建設了功能強大、系統完善的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到郵政網點就可以辦理各種通信費和生活費用代繳,以及新農保、商品代購、警郵、稅郵等全方位、多維度的服務,為服務民生提供了強大支撐。
在脫貧攻堅開展得如火如荼的貴州,郵政普遍服務擁有更加豐富深刻的內涵。
羅甸縣沫陽鎮江亭村,漫山翠綠的果園是一村人脫貧的希望。初冬,黃澄澄的臍橙掛滿樹,園子里充滿了歡聲笑語。“剛上線2個小時就在網上賣了5000多斤,郵政農村電商把我們的果子變成了真金白銀。”背著滿滿一背篼臍橙趕往郵政農村電商包裝點,種植戶蒙澤歡笑容滿面,羅甸臍橙搭上郵政農村電商快車,他和鄉親們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讓更多的山里貨走出去,讓更多的鄉親富起來。”安龍小黃姜、威寧冰心蘋果、梵凈山金香橘、西秀山藥……一個個綠色郵包把深山里的農產品送進了城,也讓為產品銷路發愁的村民笑意盈盈。實施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工程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貴州省分公司拓展普遍服務的內涵和推進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以貧困縣電商運營中心為抓手,做好“一村一品”“一鎮一品”,連通地方特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通路,打造郵樂網、郵掌柜和郵政官方微信等線上平臺,建成省、市、縣三級運營團隊……自2016年中啟動精準扶貧工程以來,截至2019年2月,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貴州省分公司多平臺運作農產品項目2323個,黔郵鄉情平臺聚集粉絲20.48萬名,幫助貧困人口7889名,助農創收1775萬元。
數字背后,是貴州郵政人堅守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的綠色身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貴州省分公司農村電商項目組工作人員魏欽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已有兩年多時間,走遍全省9市州,記不清跑過多少個村寨。山高路遠,農產品分散,就肩挑馬馱運農產品;村里留守老人多,就幫著采摘、包裝、發貨……“每一個產品都融入了我們和貧困農戶自力更生、攜手脫貧的難忘點滴,每一個項目都傳遞著郵政人堅守普遍服務的愛心和溫暖。”為郵政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奉獻青春,魏欽無怨無悔。
“重點黨報黨刊投遞提速令我們得到了不少單位領導、客戶的點贊,大家自豪感倍增,干勁更足。”望謨縣分公司投遞員王兵一說起這事就特別自豪。望謨縣委辦公室工作人員楊勝舉更是豎起了大拇指:“郵政為傳遞黨的聲音做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
把黨的聲音傳遞到千家萬戶,是郵政作為報刊發行的國家隊,助力黨的意識形態建設的政治任務。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貴州省分公司把握貴州縣縣通高速的機遇,調整了郵路運行計劃,縮短運遞時限;加大投入,整合社會客運運力,成功實現全省縣及縣以上黨政機關重點黨報黨刊當日送達。同時,利用遍布城鄉的網絡資源和營銷隊伍,拓展發行服務領域,連續多年實現了黨報黨刊發行總量穩步增長,并主動承擔政務圖書的發行工作,近3年來累計發行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政務圖書近50萬冊,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更廣范圍內傳播。
文化扶貧是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在畢節市七星關區林口鎮,從郵政支局傳出來的朗朗讀書聲令小鎮顯得格外生機勃勃。這是林口支局創辦的“少年追夢班”,免費為鎮上40多名留守兒童補課,在孩子們心中筑下一個個閃著光的夢。畢節市分公司正計劃推廣林口支局的做法,幫助更多的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
2018年2月26日,在清鎮市衛城鎮,一架白色無人機騰空而起,載著綠色郵包飛向30公里外的麥巷村——標志著貴州省利用無人機向邊遠山區投送郵件工作正式拉開序幕。西部山區用無人機投遞,這一新鮮事兒引來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13頻道兩次采訪報道,人民網、新華網、《新華每日電訊》《中國青年報》《北京青年報》等媒體也爭相報道。
“創新的最終目的就是服務于我們的生活,無人機投遞技術的運用推廣,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的要求,希望無人機投遞技術快速發展,能載重更多,飛得更高更遠,為山區的百姓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中央電視臺13頻道午間新聞兩會特別節目主持人評價道。
“無人機投遞將5個邊遠鄉村的送件時間從過去的一天減少到一小時。”負責無人機投遞的衛城支局鄉郵員王華介紹,一些村落之間距離遠、路況差,彼此間還呈發射狀分布,每次只能投遞一兩個村就得折返回支局。現在有了無人機,省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也能把服務做得更好了。

果園結碩果,郵政幫出山。(聶悠瑞/攝)
如果說無人機投遞彌補了部分建制村的投遞空白,那么做好投遞頻次的監控和督導便成為鞏固投遞成果的利器。對此,全省各市州分公司紛紛使出“看家本領”,在集團公司推出新一代寄遞平臺部投遞外勤監控系統后,畢節市分公司結合鄉郵印模排單流程,參照簽到打卡APP,進一步開發了“電子印模排單”系統,只要手機有網絡信號,鄉郵員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完成“打卡”工作,后臺管理人員實時接收打卡信息,隨時進行電話抽查。貴陽市分公司則將“釘釘”系統引入到投遞“打卡”中,投遞人員隨身帶著智能手機,到達村委會、村郵站等郵件中轉點使用簽到功能便能準確將投遞信息反饋至系統后臺。利用“技術+傳統”方式,確保營業投遞“雙達標”。
“有了高科技軟件,投遞員操作便捷,后臺管理高效,掌控普遍服務質量也更加精準到位。”畢節市分公司普遍服務部主任羅德福說,以前采用傳統“農村郵路排單”,遇到村委會工作人員外出扶貧,投遞員找不到人簽字,管理人員就無法準確掌控投遞軌跡,現在通過高科技軟件,真正實現制度管人、制度服人效果。
如何通過創新讓普遍服務更加科學高效,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貴州省分公司一直在探索。該公司擬將城市社區傳統業務收入萎縮的網點進行轉型打造,融入到包裹攬投中,變為城市社區包裹快遞攬投部(點),疊加攬投功能。黔西南州分公司響應省委、省政府扶貧號召,利用精準貧困戶趕集契機,將黨的政策和聲音帶回大山,同時提高貧困戶收益,深得群眾歡迎;安順市分公司加強與公安派出所合作,利用派出所駐村平臺,將警郵業務送下鄉,把困擾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服務徹底打通……
“服務無止境,便民常同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貴州省分公司分管副總經理王明君表示,貴州郵政必將高揚“普遍服務”旗幟,不忘初心、永葆本色,把普遍服務要求融入企業使命,進一步強化推進力度,不斷做深做細普遍服務,為扛好郵政普遍服務這面大旗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