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存勞
(陜西省寶雞市高新區教研室 陜西 寶雞 721013)
“根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建立從知識向能力、從能力向素養不斷提升的發展水平等級標準,借以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進行觀察評估,實現對學校教育教學行為的有效反饋與指導,引導學校教育從知識教育走向能力教育,進而走向素養教育”。小學數學口算教學也應如此。
課改在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術的雙重推動下,早已異軍突起、星火燎原。計算要過關,必須抓口算;要想數學有潛力,必須提升學生心智。口算能力直接反映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數學天性。通俗地講,口算教學的重視與否,直接影響一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上能走多深、走多遠。
基于核心素養下口算教學策略探究的必要性有三:一是落實課程標準要求。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口算、估算、速算的意識,對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作用”。“要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元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二是執行學科內容要求。口算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數學學業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順應課改發展。邱學華老師在《小學生口算能力再調查》中介紹,他用30年前的口算表對現在國內19所小學進行調查測驗,結果表明不如30年前,教學效果在全國各地、史前史后卻存在著一定的發展逆差。看來,課改至今再談口算尤為重要。
3.1 強化意識,重視口算。一是科學規劃,長期堅持。不是跟隨教材、隨遇而安、點到為止,而是長遠打算、日常滲透、階段過關。二是把口算當做培養數感、開發智力、挖掘天性、培育天才的基礎工程來抓。三是培養口算習慣。讓口算充實到學習生活中來,每個學生時時愛口算、事事用口算、課課有口算,讓大家都樂于口算、精于口算,以口算為特長之一。
3.2 強化過程,重視引導。
3.2.1 注重算理,引導思維。口算即心算,是計算的初級階段,是快速、準確的高級思維的心智運動過程,口算教學的主旨在于引導思維、提升心智和開發智力;關鍵在于口算意識、口算興趣、口算習慣、口算技巧;原理就是變抽象為形象,用心智過程,發展數學思維。
如:一年級上冊(北師大版)第三單元加與減(一),10以內減法里面的“10減幾”口算,其算理教學就在于突破“10減幾”這個難點。
請看口算題:
但是,對于直接用“10去減”還是有些難。比如:
可以引導孩子如此思維、心智運算:
當孩子學會思維、心智運算得到提升之后,10減幾的口算將不再難;堅持引導將按照“會算→準確→快速→熟練”的模式發展。
再如:北師大版三數下冊第三單元的“電影院”一課,學習乘數是20以上的兩位數乘法豎式計算,其算理教學是先用表格計算,再轉化成豎式計算。請看課后口算練習:
3.2.2 注重思維,巧妙滲透。
(1) “湊十法”,是20以內進位加法教學的主要思路,是將20以內進位加法轉化成10加幾的問題。
例子:
(2)“借十法”,是20以內退位減教學的主要思路,是將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轉化成的“10減幾”的計算。
例子:
3.3 強化效果,重視操作。
除了提升理念、研究教法之外,口算教學的課前準備、課后練習也不容忽視。
3.3.1 習題精、方發新。習題精,是指設計例題要有利于思維碰撞,要有思維訓練爆發點,難度要梯度上升;方發新,是指教學活動載體新穎靈活、趣味多元、操控性強。比如課前3分鐘(卡片搶答說結果),午后5分鐘(練習本上說思路),睡前2分鐘(觀卡片做自測)。
3.3.2 速度快、結果準。課程標準要求:在第一學段(即三年級)結束時,學生的口算應該達到的目標是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口算應該達到每分鐘8-10道題。
3.3.3 內容廣、對象全。內容全是指口算教學最終要發展到對式題、文字、閱讀、判斷、問答、口述等全方位的快速思維反應上去,所以系統、長遠、有計劃、層次性的口算教學才是我們嘗試和發展的目標。對象全是指口算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天才苗子固然光彩,但是幫扶后進生、促使全面提升更具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