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引言:音樂對調節智障兒童的情感,矯治他們的生理、心理缺陷,開發他們潛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很多不同形式的音樂活動對智障兒童的康復具有積極意義。[1]音樂表演是融音樂和表演于一體的藝術形式,易被智障兒童所接受、喜愛和理解。我們嘗試通過音樂表演活動,開展針對性的康復訓練,促進智障兒童認知能力的提高、情感的發展和自我意識的形成,逐步改善身心功能,提高運動技能和人際交往能力。
1.誦讀歌詞,提高語言流暢性 有節奏地誦讀歌詞,朗朗上口,學生非常喜歡,再配上拍手、拍腿、拍肩等簡單的律動,能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在愉快的氛圍中,改善語言表達上的缺陷。如:根據《美麗的家鄉》主題創編歌曲《我的家鄉》(歌曲片段見下圖),讓學生邊拍手邊誦讀。因內容熟悉,有節奏地誦讀又讓學生感覺有趣,他們樂于反復朗誦,從而使語言的清晰度、流暢性得到了改善。

2.對唱表演,增強交流欲望 對唱表演即兩人一組或多人一組進行輪流演唱和表演,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演唱形式,學生非常喜歡,教師可以借此方式激發智障兒童用語言交流的欲望。一般依據學生需要選擇歌曲和合作方式。如小逸同學與人交流時,只做出口形,不發出聲音,別人不知道他在說什么,因而他總是得不到回應。久而久之,他變得很不自信,降低了溝通欲望,導致交流障礙。但在集體演唱歌曲時,他卻能跟著大家輕聲歌唱。鑒于小逸的這種情況,教師從唱歌開始對他進行語言溝通能力的訓練。根據他的特點,選擇了一首對唱的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請同學妍妍和他邊表演邊對唱。妍妍唱著問:“你的名字叫什么?你的名字叫什么?”讓小逸響亮地念著答:“我叫xxx,我叫xxx?!惫膭钏麄冊谡n余時間也將之作為游戲反復練習。
在練習中,小逸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他能唱著問后,讓他和妍妍在同學面前表演該歌曲。對唱表演幫助小逸建立了自信,克服溝通時的膽小、害羞等障礙,增強了交流欲望。對于無主動語言、表達不暢的學生,讓他們以運用打擊樂給歌曲伴奏的形式加入對唱隊伍。從非語言溝通開始,引導他們學習語言,并能用語言進行簡單交流。以歌曲《這是什么》為例,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用雙響筒給歌詞“嘀嗒嘀嗒”伴奏,另一組用碰鐘給歌詞“當當當——”伴奏,教師介入活動,進行個別輔導。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參加活動,通過演奏打擊樂器的方式,與同伴溝通、交流。在互相交流中,他們慢慢地學會唱一個詞、一個樂句,學會說一個詞、一句話,最終能完整、連貫地表達。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情況下,他們會主動運用語言交流,表達自己的意愿。
1.自主體驗,鍛煉手部抓握能力 剛開始時接觸樂器時,學生就被五顏六色的打擊樂器所吸引,雖然不會正確操作,但非常喜歡玩耍。在自主體驗中,因各種樂器形狀、功能的不同,需要做出抓、握、搖、捏等動作,才能使樂器發出不同的聲響。這個過程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手部抓握能力,并逐步增強學生的手部力量,也激發了他們對打擊樂器的興趣。
2.隨機引導,增強手腕控制能力 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不同打擊樂器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開始教授樂器的名稱及使用方法,讓他們辨聽音色,并給每種樂器取一個音色代號,如叮、咚、沙、采等。然后為他們提供三角鐵、鈴鼓、雙響筒、鑼、鼓、串鈴等打擊樂器,讓他們說一說、敲一敲、打一打。教師隨機引導,幫助他們逐步掌握不同樂器的演奏方法。通過操作體驗,使學生手部動作得到一定的康復,手腕的控制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例如敲擊碰鐘時,需要用食指和拇指捏著底部的繩子,才能敲出響亮的聲音,學生在學習拿、敲的過程中,鍛煉拇指和食指的協調性,提高手指拿捏的精確度和力度。
智障兒童情緒控制能力弱,難以恰當表達自己的情感,情緒變化快。對此,教師可按照智障兒童障礙類型和身心發展特點,幫助其選擇適合的角色觀察、表演,經歷探索、模仿以及創造的過程,使其將內心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緒和情感在音樂的激發下,通過行為將之外化,并在引導下正確理解和表達,即適時、適當表現喜、怒、哀、樂。此時,音樂就成為智障兒童抒發、宣泄內心情緒和情感的方法和手段,促進了他們情感的康復。例如:六年級的濤濤很喜歡同班的楠楠,卻經常用突發性的擁抱、推搡、拉扯等方式與之接觸,楠楠很反感,經常向老師報告濤濤的“不良行為”并躲著他。濤濤一直不被接納,得不到友善的回應,他會大哭、做出自傷行為,甚至攻擊他人,這對他的情感發展很不利。為引導他恰當表達情感,教師將《小熊請客》適當改編,將濤濤的行為編入小狐貍角色,然后讓濤濤扮演小狐貍,在路上碰到小花貓(楠楠扮演)時一定要和她做好朋友,一定要跟著她到小熊家做客,小花貓很討厭他,不愿意帶他一起去;這時,狐貍媽媽(教師扮演)出現了,告訴小狐貍要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對小花貓的喜愛之情;最后小花貓帶著小狐貍到了小熊家,大家一起享用了豐盛的晚餐。在表演中讓濤濤感受、理解如何表達“喜歡”之情,引導他正確地向楠楠表達自己的友好和喜歡,讓他們良性互動,繼而使濤濤將之遷移至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學會正確表達各種情感。
結語:音樂表演是深受智障兒童喜愛的一種活動。通過饒有趣味的音樂表演,使他們獲得多重感官的刺激,調動和發展感覺器官的功能,豐富感覺經驗;表演的參與又使他們全身或局部的大小肌肉及機體間的協調能力得到鍛煉,反過來刺激大腦;在大腦得到發展的同時,又促進了身體機能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