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建花
摘 要:當前我國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而迅速崛起,互聯網金融依托大數據與云計算、社交網絡與搜索引擎等各項技術,有效的實現資金融通與支付、信息中介等各項功能。互聯網金融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進一步推動了傳統銀行的轉型升級,所以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所以本文基于大數據時代下簡要分析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路徑,希冀有效促進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互聯網金融? 創新? 傳統銀行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發展已經滲透入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傳統的行業在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下逐步轉型升級。互聯網逐步滲透入金融領域中,互聯網金融發展成為了重要的發展潮流,也引起了傳統金融的改革。互聯網金融對于傳統銀行的業務發展與業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大數據時代下,各類第三方支付平臺應運而生,例如微信支付與支付寶、借貸寶等等融合了支付、理財、借貸于一體,對于銀行的業務開展與業績提升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體系現狀
根據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情況,我們能夠看出大數據與社交網絡、云技術與互聯網是互聯網金融逐步發展的重要基礎,互聯網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電子商務與貿易行業的發展,所以興起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由于電子商務的興起進一步推動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的人們認為互聯網金融會對傳統的金融行業產生極為重要的顛覆性改革,也有的人們認為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并沒有較大的本質差距,只是發展方式稍有不同。雖然人們的觀點不一,但是我們必須要正確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的確確的對傳統金融與銀行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從銀行角度分析,要想有效的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強傳統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有效融合。
二、互聯網金融創新策略
(一)移動化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趨勢
移動化指的是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的使用互聯網金融客戶端,例如手機銀行。根據近幾年的移動支付市場交易情況,我們能夠看出市場交易規模成倍的翻升,由原始的手機短信發展至互聯網支付以及現場支付,支付的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結構性變化。
(二)客戶體驗是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優勢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的金融模式相比,資源更加開放,能夠實現信息共享,參與金融模式的主體是平等交互關系,用戶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金融機構間的關系,由被動式接受轉變為主動搜索。基礎上互聯網金融平臺也會根據個體的多元化需求推送性價比較高的產品,但是此發展模式也加劇了互聯網金融企業間的發展競爭,所以互聯網金融企業需要了解自身客戶,也要了解客戶的金融需求根據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個性定制與設計多元的產品。
(三)自金融模式是未來互聯網融資趨勢
互聯網金融依托互聯網平臺為客戶提供融資與投資服務,但是資金的雙方必須是個體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與金融技術實現資金的融通或者是借貸。如果信息處于對稱情況下,個體間會掌握各類信息資源,間接融資也就成為了直接融資,有助于優化配置資源,控制交易成本,個體也可以自主的選擇喜愛的金融產品。
三、傳統銀行轉型分析
(一)傳統銀行轉型路徑與改進方向
由于傳統的銀行對于客戶的信息處理以及技術水平較低,過于重視數據信息的收集與統計,但是點對點營銷等眾多環節卻較為薄弱,所以難以滿足大眾化的個性需求。基于大數據時代下傳統銀行的發展,應當有效貼合電商企業與互聯網運營商、據統計分析處理公司以及網絡安全公司才能夠有效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
(二)傳統銀行轉型發展的具體策略
傳統銀行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實現跨行業商業模式創新,加強對重大課題務實的研究在發展過程中應當走創新路線,充分重視商業模式創新與技術創新,切實提高研究范圍與內容的前瞻性與可操作性。同時應當以開放互動的理念,加強與互聯網金融的有效融合,才能夠實現自身的做大做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隨著網絡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的逐步深入,為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了更加寬泛的網絡運作平臺,并且也逐步滲透入傳統銀行發展之中,扭轉了傳統的營銷操作模式,進一步革新的金融市場的發展理念。在大數據時代下,人們極為重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動向,以互聯網金融企業應當優化自身的金融業務,結合客戶的多元化發展需求,提供有力的金融產品,才能夠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偉.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J].當代經濟,2016,(1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