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童

摘 要:現目前業績考核中,事業部-下屬企業、集團-企業、集團-事業部,所面臨的主要難題則為確定利潤基礎,也就是指標。為解決此問題,筆者試將HU模型結合EVA指標,列入到業績考核內,進而創造可確保資本價值增值的報數機制,可提升預測企業經營狀況的準確度,將企業、企業經營者、投資者等利益最大化。
關鍵詞:HU模型? EVA指標? 績效考核? 企業? 模式
隨著目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日益較多的企業重視績效考核。且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競爭的激烈狀況下,企業若需立于不敗之地,不僅需重視生產力發展,還需加強管理企業內部,此中,“人”為最有潛力、有活躍、最積極的資源。人力資源已發展為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所以怎樣管理人力資源,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在目前則顯得相當重要,日益較多的企業成功經驗證實了此點。所以,現代企業制度下,怎樣合理設定公司管理績效考核制度,已發展為目前企業重視的主要問題之一。現對企業績效考核指標模式做出以下分析:
一、績效考核中引進EVA指標
我國企業在業績考核中,其產業運營對象往往為企業,用現金流、營業收入、利潤考察經營期所產生的盈利能力和直接收益,用費用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考核運營風險和效率,最終評價有失公平。按照目前評估財務業績的主要趨勢,評估分部經營者、子公司業績,除了包含以上指標外,還需采用經濟增加值(EVA)指標,將分部、子公司定位為資本運用對象,采用價值增值的方式評估分部、子公司經營是否有效,進而提高母公司經濟增加值。
(一)EVA概念
經濟學家將經濟增加值稱為“剩余收益”,定義為:凈稅后,經營利潤-資本成本;資本收益-成本;稅后利潤-股權和債務成本利潤。此三種表示方法均為一個意思,核心概念在“資本成本”,目的為剩余收益。將資本使用者一直以來所存在的免費資本幻覺消除,也就是說經營者所耗費投資者股東的資源也需考慮到代價,主要表現為:
分部或子公司稅后凈利潤-資本成本=剩余收益;資本成本率×投入資本=資本成本。
此處資本成本率指補償公司投資者所需股權及債務最低收益率,高于無風險投資收益率和社會平均利潤率,為投資者應得和能夠接受的投資最低收益率。針對此點,各投資者的啟示為:
稅后凈收益高于成本才可實施這項投資;針對企業內部經營績效,資本成本低于投資收益,繼續經營業務單元才存在經濟價值。
(二)計算經濟增加值
此處舉例說明,加入存在A、B、C子公司,每年凈利潤均為2百萬元,成本率占比為10%,股權資本存在差異,A占4千萬,B占2千萬,C占1千萬。EVA值為:
分析表一,雖A、B、C三子公司凈利潤一致,但因產出利潤占用成本差異,EVA不同。因此可計算稅后凈收益減去成本,其結果為:
差值>0,則表明存在價值,且提升了財富。差值=0,提示所得利潤僅可達到投資者和債權人預期投資最低效益。未能增加投資者財務,且也無損失。差值<0,企業價值遭受損失。
二、改進企業績效考核指標:EVA-HU模型
實施事業部(項目部)-下屬企業、集團-企業、集團-事業部(項目部)的績效考核中,其難題為利潤基數的確定,往往結果為目標任務較低,進而超額較多,雖被考評對象收益較高,但投資者的剩余實際收益低。此外,目標任務較重,完成難度大,被考評者缺乏積極性和信心,難以實現預期收益。解決此問題的辦法為聯合HU模型和EVA指標:
(一)機理
考評者制定合同下限基數,讓被考評者指出利潤指標,合同基數為此指標數額90%,獎勵超額完成部分,年終統計時,若年初自報數低于實際完成數,則罰款差額95%。
(二)實施步驟
(1)由考評者確定合同下限基數,按照預計最大利潤提出指標數額。
(2)合同最終基數為最初指標數額90%。
(3)考評者獎金為高出合同基數的部分。
(4)年終比較最終實際數額和年初自保數,若后者小于前者,提示考評者自保預估數額時隱瞞了自身能力,發生此狀況,需根據規定收取“少報罰金”。
用以上方法則避免了考評者每年細致計算,也可消除被考評者在提出自報數時,數值過低,進而得到較多獎金。
三、結束語
以上分析后可知,EVA-HU模型非常適合來年經營業績明朗企業。此模式不僅可用于確定利潤基數,且可用來確定費用基數。如每年企業經營業績均處于穩定狀態,此下級企業中自動上報制度,則解決了績效考核中KPI指標制定的難題,值得深入研討。
參考文獻:
[1]張曉紅.國企績效考核文獻綜述與展望[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25):102-103.
[2]李卓.企業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納稅,2018,12(22):118-119.
[3]劉原.完善企業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對策探析[J].納稅,2018,12(22):126-127.
[4]劉世恒.推動人力資源管理改善企業績效的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8(08):96-9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