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鵬許 黃國華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下需要大量具備國際化素質的工程管理人才。通過分析當前工程管理專業相關人才與一帶一路戰略要求的差距,對“聯合辦學雙向人才培養、以跨國建筑公司和海外項目人才培訓中心為基地組建各類實訓平臺,實現多向人才共享平臺和知識共享平臺、以基地為依托開展針對性強和實效性強的集中培訓”等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方式提出了思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 國際化? 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蘇州科技大學教改項目(2015JGZ-07);江蘇省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示范建設工程。
【中圖分類號】F74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054-02
1.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與內涵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全球形勢變化和我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2.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工程管理國際化人才的需求
一帶一路戰略下不僅需要輸出大量具備國際化素質的工程管理人才,同時,也需要為相應國家培養大量具備國際化素質的工程管理人才。培養具有扎實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的國際化人才勢在必行。以人才的國際化和專業化培養為戰略中心,是實現互聯互通的必經之路。高校應掌握“一帶一路”人才需求趨勢,積極布局,為戰略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復合型人才以相關領域專業型人才[1]。
一帶一路戰略下不僅需要的是懂技術懂語言的人才,更需要復合型的國際化人才。海外工程受制于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尤其是匯率市場的波動影響,存在較大的經濟風險和潛在的金融風險,因此需要的是“技術+管理+經濟+法律+語言+溝通”的復合型的工程管理人才。
3.當前工程管理專業相關人才與一帶一路戰略要求的差距
(1)語言過關但缺乏工程實踐經驗,或擁有較強工程實踐經驗但缺乏相應的語言溝通能力。
(2)技術能力較強,但欠缺系統性、綜合性、全局性的觀念。
(3)人文素質、人際關系處理、團隊精神等方面比較欠缺。
(4)復合型國際化人才匱乏:尤其是外語好、善于與國外政府和民眾打交道,重視環保理念、質量管理,還要懂經營戰略、風險管理等的國際化工程人員極度缺乏。
4.一帶一路戰略要求下的工程管理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方式
(1)聯合辦學、雙向人才培養機制。
采取“3+1”或“2+2”等模式對外聯合辦學,輸出本地人才接受國際化教育;同時,接受相應國家留學生到基地開展交流和學習。
(2)以跨國建筑公司和海外項目人才培訓中心為基地組建各類實訓平臺,實現多向人才共享平臺和知識共享平臺。
海外工程項目管理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工作,一般來說,做一名合格的工程管理人才有的是靠自己做項目親身實踐來獲得的,有的是學習他人的管理經驗。通過建立有效的項目管理知識共享平臺就有可能迅速實現這種必要的經驗積累。我們應建立有效的跨國建筑公司為基礎的基地實訓平臺,實現多向人才共享平臺和知識共享。利用海外培訓中心,系統、有計劃、分批次的培養人才,利用各種培訓手段,通過角色扮演、案例研究、小組討論、國際業務談判等方式,來鍛煉人員的不確定容忍度、目標導向、交際能力、溝通能力等多文化勝任能力。
(3)以基地為依托開展針對性強和實效性強的集中培訓。
1)針對大項目組織“國際工程管理”培訓班
在拿到大項目的前后,組織擬派往項目的人員參加較長期的系統培訓班,培訓師資應由高校老師、專業機構培訓老師、本公司或其他海外公司資深專家組成,教學要和實踐緊密結合,重視典型案例的分析。培訓內容包括國際工程項目管理有關課程、專業外語等,還應制定擬派出國的相關工作、生活培訓手冊,包括項目所在地宗教、跨文化交流、安全、人事管理(工資、福利)、飲食等內容。
2)短期專題培訓班
這種培訓班是適應某一部分人員特殊需要的短期培訓,如合同管理、投標報價、風險管理、索賠管理、FIDIC合同條件等。這種班時間雖然短,但針對性強,最好辦成專題咨詢研討班,請業內專家將授課與咨詢研討相結合,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培訓內容包括:國情知識、外事紀律、營地環境、組織機構、應急、安全生產、項目制度等,生產崗位的員工上崗前還須進行崗前專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專業技能、操作規程、安全須知等,屬特殊工種的,要按照其工種的特性進行相關培訓。
參考文獻:
[1]瞿振元. “一帶一路”建設與國家教育新使命[N]. 光明日報,2015-08-1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