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華峰
摘? 要:當前,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新課程的改革,廣大教師投身于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之中,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議,進行了很多實驗性的改革,新課標下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究,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齊鳴的現象。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
目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教師教的苦,學生學的累,課堂氣氛沉悶,大多數學生未能進入學習狀態,導致課堂教學毫無效率可言。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怎樣提高教的有效,學的有效,應該引起我們語文老師的深入思考。
一、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1.有效既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的發揮,取決于教師對教學中的情、趣、知、理的挖掘。課堂教學設計應該致力于營造開放、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教育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火花。為此,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許多卓有成效的語文教師之所以取得教學的高效率,其訣竅之一給學生充分的快樂自由。因此,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揚寓教于樂、高效為先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高效為先的教學程度越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就越高,課堂效率越高。
2.教學設計是否有效,關鍵在于課堂教學的基點是基于教還是基于學。一切為了學生,教學的目標就是要讓學生達到高層次水平,所以學生的學是教育的核心,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習,教應該從學生如何“學”的角度進行設計,而不是單純從如何“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來進行教學設計。教什么內容,為什么這樣教,怎樣教,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理解需要來確定。
3.教學是教與學統一的有機配合過程,但是事實上,在教師教的過程中,學生未必在學,即使在學,很可能是被動地學,低效甚至無效地學。真正有效的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占有別人的知識,而是要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自己的見解。因此,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有效的教學關鍵就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學生可以參與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質疑解惑、與他人合作和教學評價等教學的全過程。這樣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教師向學生“奉送真理”的狀況,把“發現真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從而“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
4.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互動的,是在相互的溝通中來實現對知識的傳播。所以,要徹底改變“教師包攬課堂的局面”,走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的“有效課堂”,因此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我們的教學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精神。
二、提高學生活動的有效性
1.教師在課堂上呈現了較多的學生活動,這些活動要體現出它的有效性。首先,讓學生樂于活動,獲得積極體驗,提高有效性的體現。然后通過教師細心心指導,讓學生善于活動,提高有效性的保證。最后,通過激勵評價,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提高有效性的落腳點。
2.傳統的教學中我們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性操作活動,針對這一狀況,新課程提出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豐富學生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因此現在課堂上呈現了較多的學生活動,這一變革是可喜的,如果我們將活動停留在表面上,不去關注他的有效性,最終是浪費時間就不能達到“以活動促發展”根本目標,就違背了“教育必須有效益觀念”這一現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最終影響到學生的質量。
3.課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少老師因此就將課堂活動落腳在了學生合作探究上。合作探究是課堂教學很好的學習方式,切磋琢磨,相互啟發,可全班討論,可小組討論,可學生之間討論,也可師生之間討論。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幾種耗時低效的討論現象:一是討論內容不合理,對沒有必要討論的內容討論,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二是討論時間不足,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余地;三是討論沒有討論緊扣目標要求,成了“空談”,聽之任之,老師不作為,名為討論,實為閑談;四是由于小組內沒有明確的分工,沒有具體要求使一些學生等、靠,自己不動腦,參與度不高。
4.如果合作探究討論淪為形式,只是追求表面熱鬧,而不考慮學生實際活動的效果,對課堂教學有效性將是致命的,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活動中“收獲”多少,才是評價課堂有效性的最終參數。一堂課內,合作學習什么內容,在什么時間段內安排合作討論,發言人、記錄員、匯報這些情節教師課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安排到位,合作活動才能真正收到實效。
總之,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從教學設計抓起,設計出吸引學生興趣又不脫離文本的教學案、構建高效課堂是一名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隨著高中新課改的推進,課堂教學勢必將呈現出形形色色的教學模式,只要對教學有益,效果可佳,都有可嘗試的價值。教育教學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課堂教學是富有開放性和創造性的過程,不能千篇一律,模式化。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王榮.打造農村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之我見[J].中學教學參考,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