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凌
摘? 要:語文顧名思義是了解中華漢字、句式、文章等的一門基礎性學科,是傳承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載體,是對傳統文化內涵的包容以及傳統文化精神的滲透。語文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和道德情感的建立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初中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足夠的興趣了解與學習傳統文化知識,自身文化素養還有待提高,本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進行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滲透傳統文化;策略
語文對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擔任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傳承與弘揚的重要方式和良好載體。初中語文教學在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和道德情感建立具有巨大的意義。但在初中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初中生對傳統文化沒有興趣,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在課堂以及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讓中華傳統文化能夠更好的傳承與弘揚下去。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作用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且具有鮮明的歷史特點和民族特色,是歷史的鑒證,是當代人民的精神財富,是時代前進的推動力。語文學科可以讓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認知與了解,是傳承與弘揚的主要載體,根據新課改的要求,語文學科將傳承傳統文化視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特別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感的建立都具有重大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傳統文化以及文化中具有的時代精神,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還能樹立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因而,教師應根據新課改要求,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當中。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幾點策略
1.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滲透方法
初中語文教學中,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教學授課與學生學習僅停留在表面宣傳上,沒有起到任何的傳承與弘揚作用。教師針對此問題,應該在備課時,使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加強學生的了解與認知。教師可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加熱愛中華傳統文化。例如:結合當下流行的“漢服文化”,初中語文教師可在每周選取一堂課的時間,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古代衣裝圖片進行介紹,并圍繞此服裝的歷史年代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名人墨客進行逐一講解。通過該環節,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然后教師還要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開展傳統文化讀物進行閱讀及背誦,從中了解古代人的智慧與謀略,提高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將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弘揚。
2.實施有效引導提高學生對文化的認知度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語文教師在接受新知識時,應在原有的知識儲備量中進行積極的探究與拓展,用扎實的文字功底與文學素養,將知識更好的傳播給學生,為學生答疑解惑,將傳統文化中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到初中語文課堂當中。例如:學習《觀滄海》一課,教師在講解這篇文章時,結合三國的歷史背景進行講解,曹操是什么情況下,以何種心境寫的這首古詩。作者借景抒情,借用大海的波瀾壯闊,將自己的廣闊胸懷以及雄心抱負表現的淋淋盡致。面對傳統文化,語文教師應多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增加閱讀量,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正確引導學生,翻閱、了解文章的含義,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深度剖析教材內容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把傳統文化只盯在詩詞歌賦當中,教師應深度剖析教材內容,將其他文章中蘊藏的傳統文化的內涵及價值挖掘出來。初中語文教師在要求學生預習課文時,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創設課文中與傳統文化相符的教學情境,并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將其展現出來。例如:《壺口瀑布》一文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有關壺口瀑布的視頻,讓學生深度理解課文中的含義,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通過課文了解祖國大好河山,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以及民族精神,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初中語文教材是以單元為組的教學方式,教師應總結相同單元中不同的文章所蘊含相同主題思想,繼而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傳統文化熏陶,感受其中蘊藏的魅力。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塑生命的人》《竊讀記》《論語》十二章,教師應根據本章節內容,將不同時代的兒童學習和成長過程通過授課,讓學生感受友誼與愛,珍惜現在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并將現在的生活與過去的生活進行對比,把傳統文化滲入到初中語文課堂當中。
4.擴展語文閱讀面增強傳統文化學習效果
學生想要學好語文離不開閱讀,大量閱讀不但可以增長知識,還提升學生文化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講解課本上的知識點,還應該鼓勵學生利用空閑時間多進行閱讀,并為學生找到合適的閱讀書籍和文章,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通過大量的閱讀,不僅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讓學生對傳統文化引起興趣,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從書籍中感悟古代人民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并對此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初中語文教師在擴展學生閱讀面的同時,應嘗試多元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將傳統文化落實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為學生營造量化的文化氛圍,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效率。
三、結語
隨著祖國的日益發展壯大,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當代教師應肩負使命,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當中。教師應對初中語文課本的深入了解,加大學生的閱讀量,通過課本及閱讀書籍上的知識點,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傳統節日、以及當地的民俗風情,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閱讀中探究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從而不斷的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滿足學生語文學習的需求,推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花芝.論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9(07):108.
[2]王勇.淺析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才智,2019(01):149.
[3]孟麗.論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