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旗
【摘要】RFID技術作為一項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不但體積小、而且具有超強容量,使用周期長等特點。RFID技術憑借其自身強大的優勢功能,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發揮其重要的作用。尤其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創新應用,極大的提升了圖書館的管理效率,RFID技術的應用點能夠滿足條碼無法實現的應用,為現代圖書館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為圖書館的智能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RFID技術? 圖書館? 創新應用? 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238-02
1.圖書館行業的應用空間分析
1.1 數字圖書館服務的手段
RFID技術能夠自動對數據進行識別和獲取,在圖書館自動化中的應用,RFID標簽可以作為借書證存儲唯一的標識符號、同時也可以作為光盤、或者書籍等,圖書館通過RFID符號,能夠實現對圖書流通、庫存等有效的管理,極大的提高圖書館的管理效率。傳統圖書流通業務與RFID標識相比較而言,RFID標識實現了借還、防盜標識的一體化,在信息容量方面占據明顯的優勢,同時RFID還具備較高的保密優勢,能夠實現與自動化技術結合的優勢。
1.2智能圖書館服務的技術支柱
隨著新型電腦技術不斷涌現,智能技術不斷提升,以及傳統的分散技術融合了新興技術[1],致使智能數據庫得到完善。在圖書館的智能化服務過程,傳統的技術無法滿足其服務發展的需要,此時需要對自動識別技術、傳統數據庫、目標定位、以及專家系統等作出全面整合。而RFID技術成功為圖書館技術整合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彌補了傳統圖書館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對于圖書館向著智能化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3 RFID技術為圖書館發展創造了空間
(1)文獻定位導航:通過動畫圖示顯示文獻定位,擺脫了索書號與排架方式所束縛,借助頁面導航、成功的實現了讀者對于文獻的自動查找。
(2)實現精確典藏:RFID標簽作為流通管理介質,并利用文獻定位,改變傳統圖書館文獻典藏方式,成功的實現了文獻剔除、架位變更、新書入藏等精確化,極大的提升了圖書館工作效率。
(3)排架較為靈活:通過RFID技術有助于改變傳統線性排架方式,突破了樓層、書架以及索取文獻等限制,實現了文獻排架的靈活多樣化發展。
(4)自助借還:與傳統條碼借還模式相比較而言,RFID技術采用了一次多本方式,實現了自助借還的目標。其操作流程較為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為讀者自行借還提供了重要的契機。
(5)解決錯架亂架:基于文獻定位與精準典藏等方式的運用,有效的解決了傳統錯架亂架問題,改善了當前開架借閱而造成書架狼藉的現狀。通過RFID文獻定位原理,以及掃描設備,能夠糾正亂架的文獻[2]。
(6)研制智能書庫:通過RFID閱讀器,識別文獻及書架標識,對書架中文獻的精確定位,實現對其區域內文獻查詢及運送。增加了傳統文獻上架、排架功能。
(7)簡化文獻加工:RFID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防盜磁條與原條碼完全被RFID標簽所代替,成功的實現了文獻加工的簡化流程。而RFID技術還改變了文獻數據采集方式,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
基于現代公共圖書館服務而言,其要滿足于社區成員需要,在滿足讀者需求的基礎上,還需要為圖書館外用戶提供優質的圖書服務。基于以上的考慮,各個城市要充分發揮RFID技術優勢,建立城市街區自主借還系統,為城市讀者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實現閱讀便民、惠民目標,為城市讀者提供福音,將閱讀送至千家萬戶的門口,讓服務群眾,方便閱讀的圖書館服務走入人們的視野。此外,城市街區自主借還系統,是現代圖書館服務發展的必然,是走向城市基層的重要之舉。該系統的建立有助于實現文化向下服務的目標,不但有助于推進城市文化建設,而且還能夠不斷完善圖書館服務體系。
結語
隨著現代圖書館行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管理技術已經無法適應其發展的需要,RFID技術作為新一代技術,憑借其自身強大的優勢,在圖書館中的創新應用,成功的改變了傳統圖書館的管理格局,推進了圖書館的智能化發展。因此,圖書館要給予RFID技術足夠的重視,并對RFID技術及其應用正確的認識,積極加強對RFID技術的宣傳推廣,使其應用到更多的圖書館當中,為現代圖書館的智能化發展發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武海霞,王樹霞.RFID技術在圖書館應用中的研究——以內蒙古工業大學圖書館為例[J]. 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7,v.15;No.7501:149-152.
[2]魏銀軍. RFID技術融入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創新研究——以寧夏醫科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 No.1600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