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澤
摘 要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通過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職業院校具有培育勞動精神的優勢,在其培養目標中,不僅要構建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技術勞動、生產勞動的能力。勞動精神在當今具有豐富的時代意義,更是職業院校學生必不可少的素質,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認同感,完善自身素質,達到學校的培養目標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而勞動精神在我國處境并不十分樂觀,需要職業院校通過開設勞動課程,加強勞動教師隊伍素質來弘揚培育。
關鍵詞 勞動精神 職業院校 培育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43
Abstract At the 2018 National Education Congres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emphasized that the spirit of labor should be promoted among students, and that education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advocate and respect labo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advantage of cultivating labor spirit. In their training objectives, they should not only build systematic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knowledge, but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technical and productive labor. Labor spir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oday's times. It 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quality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t can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self-identity,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achieve the school's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better integrate into society. However, the working spirit is not very optimistic in our country.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promote and cultivate it by offering labor cours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of labor teachers.
Keywords working spirit; vocational school; cultivation
1 何為勞動精神
1.1 勞動精神的概念
追溯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我國多位領導人便強調注重勞動,提倡勞動精神。毛澤東提出軍隊要自給自足,減輕農民壓力;鄧小平提出青少年要熱愛勞動;習近平更是多次在各項會議上提出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在當今社會,我國不僅要提倡進行勞動教育,將勞動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中,更應培育學生的勞動精神。勞動精神即崇尚勞動、尊重勞動,以勞動為榮,甘于奉獻,它與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相互影響,相互包容。
1.2 勞動精神的時代意義
勞動是人自身的行為,是個人能力、智力的表現,在當代,勞動已經并不僅是生產商品,更多的是創造價值。勞動精神的意義對職業院校的學生更加不同,勞動精神更多代表著的是對自身勞動職業、技術職業的認同以及熱愛。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優良的傳統,勞動精神在當今也并不過時,在職業院校中培育勞動精神也是德育的一種表現,有助于職業院校的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三觀,能有通過正當勞動過上幸福生活。
2 勞動精神對職業院校學生的意義
2.1 提升自我認同感
職業院校是社會主義勞動者、高素質技術人才的主要源泉,但由于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失衡,部分地區對職業技術教育的態度較為輕視。在職業院校中弘揚勞動精神有利于學生加強對自身的認同感,提升個人自信、自尊心,從而間接性提升學生對社會的回饋能力。當學生樹立了勞動精神后,學生會認同勞動的價值。
2.2 完善綜合素質、強化從業優勢
在職業院校中樹立了勞動精神的學生會對自身專業產生較大熱情,同時通過勞動精神的養成過程即勞動教育,可以使他們具備較強的意志力、責任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實現人生的價值,迸發出更大的力量、激情,更加對自身負責、對家庭乃至社會負責。以勞促創,勞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①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國的勞動人士一直走在創新的前線,通過樹立學生的勞動精神,有力于推動學生進行創新、創造。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是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以及促進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重要途徑。
職業教育的培養方向不同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的培養更加注重于學生科學知識掌握,是否建立的完整合理的邏輯體系,而職業教育更加注重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技術應用能力。當勞動精神融入到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中,學生會更加主動地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從而有利于提升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2.3 為步入社會打下基礎
如今是科技社會,人工智能、機器工廠正在取代人類的勞動力,我國傳統的勞動生產正在遭受著沖擊,但是相比于人工智能而言,人類的勞動具有創造性,這也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人類勞動的重要原因之一。培養職業院校的學生具備勞動精神,激發人的資源和能力發揮到最大,促進學生在步入社會前具備科學的勞動觀念和熟練的技能,打造工匠精神。②社會上的部分企業有反饋,剛畢業的學生常見的問題有不愿意干,不想干,這就涉及到學生的勞動素養,往往具備勞動精神的學生更能夠適應現如今的社會,更容易得到企業的認可。
3 職業院校培養工匠精神的現狀
當前勞動精神在我國職業院校并沒有完全確立起來,我國的勞動教育課程并沒有完全地融入到職業院校中去,這其中也受到了職業院校領導高層思想的限制,許多教師還沒有確立勞動精神何談培養學生。教師自身的勞動素質、勞動理念低下更加是造成職業院校無法樹立起勞動精神的直接原因,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最為深刻的。再者就是人們的勞動意識淡薄,許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時沒有注重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導致許多學生蔑視勞動,輕視勞動,甚至對自身專業十分不屑。筆者針對以上現狀提出了相關對策。
4 如何在職業院校中培育勞動精神
4.1 開設勞動課程
職業院校的學生相比于普通高校的學生更應該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中華民族素有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美德,通過開設勞動課程,使學生親自參與勞動、體會勞動,更加能夠明白勞動的樂趣,提升個人的勞動能力。通過課程,使學生明白勞動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對自身專業的認知,對職業技術的認知。這里提到的勞動課程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式教學,更多指勞動實踐,帶領學生參與公益勞動、社會實踐,不僅僅可以幫助使學生提高勞動能力,更加可以促進認識到勞動需要辛苦付出,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養成。伴隨著課程的設立也要建立有效的素質評價制度。將勞動素養作為學生綜合素質之中的重要評價內容。③
4.2 加強勞動教師隊伍建設
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少有專門開設勞動課程,擔任勞動課程的教師也多為兼職。兼職教師大多并未通過完善的培訓,缺乏科學系統合理的教學訓練以及體系,無法在勞動課程中避免說教式教學方法,如此會導致勞動課程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國家應出臺相關的法律文件,扶持專業的機構對教師加以勞動課程的培訓。
中華民族的各項精神無時無刻都處于變革之中,但是其基本內涵都是不變的并且賦予了不同的時代內涵,勞動精神對于職業院校學生的意義也將不斷深刻。
注釋
① 黃華.高職尤其要加強勞動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8-10-23(009).
② 高潔.立德樹人視域下勞動精神融入高職教育的思考[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32(06):38-41,47.
③ 周昌明.職業院校學生勞動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江蘇科技信息,2015(3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