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寧


摘 要 本文以隨機抽取的78名高石崖中學住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中科院研究所王極盛教授編制的“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劉賢臣編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進行測評,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寄宿制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應引起社會的重視,為他們創造良好學習環境,促進其健全人格的發展。
關鍵詞 中學寄宿學生 心理健康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中圖分類號:G44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9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78 students in Gaoshiya middle schoo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Mental Health Sca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compiled by Professor Wang Jisheng of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dolescent Life Event Scale" compiled by Liu Xianchen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in boarding middle school.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in boarding middle school is not optimistic and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by the society and created for them. Create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sound personality.
Keywords secondary school boardi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dolescent Life Event Scale
0 引言
高石崖中學是一所地處城鄉結合部的全日制寄宿學校,學生家庭條件大多一般,特殊家庭(單親和留守)比較多。他們24小時都處于學校的監護和各項規章制度的管理之中,活動空間受到了限制。同時,他們由于離開父母以后,遠離了父母的呵護,不僅獨立生活,還要面對無法想象的學習壓力。很多學生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從而出現問題。要想他們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就需要針對他們的心理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及早發現問題,把問題解決在苗頭階段。
本文通過對寄宿制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能更好地了解這種管理模式之下學生存在的普遍心理問題,以此給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指導和幫助。
1 調查過程及方法
(1)被試:本次調查以高石崖中學住校學生為對象,隨機抽取初一初二初三78名學生作為被試。
(2)調查工具:本次調查采用了信度和效度都很高的中科院研究所王極盛教授編制的“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 和劉賢臣編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3)調查方法:主試由課題研究人員擔任,測試前進行過指導語培訓,先從高石崖中學隨機抽取初一初二初三住校學生作為被試。利用學生晚自習時間進行調查,采用不記名方式進行,使用統一的指導語,要求學生如實填寫。并對調查數據進行詳細的整理和分析。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1)基本情況:本次調查共有78名學生參加測試,收回有效問卷73份,有效回收率93.6%。其中男生42人,女生31人,七年級學生29人,八年級學生24人,九年級學生20人。
(2)中學寄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值得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經過調查發現,中學寄宿制學生有53%存在心理問題,其中有34%存在輕度心理問題,有14%存在中度心理問題,有5%存在重度心理問題(表1中可以看出)。由此可見,中學寄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值得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3)學習壓力和人際關系緊張成為影響初中寄宿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通過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總評的平均值(2.12)來看,中學寄宿制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也存在輕度的心理問題(2-2.99)。各因子之間有一定的差異,學習壓力因子得分最高(2.74),說明學生學習的壓力是最大的。(表2)另外人際關系緊張和敏感、焦慮因子、適應不良因子、情緒不穩定因子、敵對因子的差異相比其他因子更明顯,說明學生對寄宿生活的適應,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親子關系的處理,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緊張和煩躁。
通過對生活事件量表分析,也發現對寄宿學生心理健康影響最大的事件是來自學習方面(如學習負擔重、考試失敗或不理想、升學壓力 、家庭給你施加學習壓力)和人際關系方面(如與同學或好友發生糾紛)(表3) 。
3 中學寄宿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好壞,父母的人格,父母的關系、父母的教養方式,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做心理檔案的時候,統計發現該校有將近54%的家長是小學以下文化程度,30%的家長是初中文化程度,只有13%的家長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大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致使其學習壓力大。另外有些父母因工作在外地,或因生意的原因,常年在外奔波,無暇顧及孩子。還有些家庭是單親家庭,和再組家庭,這些無不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
(2)學校因素:中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在學校管理中,如果管理者對學生缺乏感情,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就會刺傷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心理出現傾斜。再加上學校注重升學率,部分老師過于看重成績,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以愛的名義隨意傷害學生,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敵對等心理問題。
(3)學生自身因素:學生有小學升入初中,由家庭生活走向集體宿舍,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能會對寄宿制學校封閉式管理的新環境不太適應,對新的教學方式新的伙伴不適應,這些都容易導致學生本身心理矛盾變化。
此外寄宿制管理模式本身也有一定的缺陷,從早晨的六點起床開始,早操,早餐,早讀,上課,中餐,午休,上課,晚餐,自習,睡覺,均有嚴格的要求和標準,校領導、班主任,科任教師,值班人員等全程參與管理,學生在狹小的一方天地里,在被眾多眼睛的注視下生活學習,稍不小心就會犯錯誤,難免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強迫性行為和觀念,產生緊張和抑郁心理。
以上多種原因綜合在一起,加劇了學生學習的焦慮程度,以及對人際關系等的敏感程度。
4 提高寄宿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議
通過上述調查分析,針對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并付諸實踐,為了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給學校提出以下建議:
(1)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創設寬松、和諧的生活、學習環境。寄宿學校領導應重視并帶頭,引導全員參與,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成立規范心理咨詢室,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創辦學校心理特刊,增加校園心理廣播時間,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開展心理測評活動,舉行心理素質拓展活動等等,讓學生、老師更加了解心理健康,走進心理健康。環境營造氛圍,氛圍產生力量,這是為培養青少年心理素質奠定基礎。
(2)壯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寄宿學校可以通過邀請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來校作專題報告,可聘請專家進行督導,培訓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并激勵教師積極參加相關培訓,從觀念、知識、能力和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得以改變,從而壯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以滿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而班主任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
(3)積極進行心理健康咨詢。班主任要注意觀察與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善于發現問題,適時進行心理輔導,將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與其他任課教師密切配合,一旦發現學生心理存在異樣情況,就要積極幫助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工作,也可以向專業心理健康老師推薦。
(4)建立家校聯系制度,組織開好家長會,家校合力促發展。通過家長會,微信群多種途徑與家長溝通,使家長第一時間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思想、學習以及心理健康等狀況,最大程度的縮小與孩子之間的“代溝”。適當引導家長也要更新教育觀念,多學習一點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有關科學文化知識,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5 結語
綜上所述,寄宿制學校由于在辦學模式存在著先天性的特殊之處,容易導致部分學生心理問題。而心理健康是現代健康的全新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健康的心理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潛力發展、學習成績、智力發展等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和學校工作者都要足夠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金燕等.蘭州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J].教育探索,2010(1).
[2] 徐學俊等.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導刊,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