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李洪磊
關鍵詞: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SWOT
基金項目:2018年遼寧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基于‘四個驅動的遼寧老工業基地先進制造業發展戰略研究”(編號:201810165042)
中圖分類號:F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3月13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各方面水平不斷的進步,尤其是制造業。在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一定會面臨制造業的升級和轉型問題,以面臨國際環境的激烈競爭。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大多數行業還在升級強化階段,作為核心的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將會直接決定其他相關工業的水平,裝備制造業就像是國家工業的心臟,他的興衰決定了國家經濟的成敗。當前環境下,國家正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一帶一路”,正是裝備制造業大有可為之機,要繼續練好“內功”,繼續改革創新,確保永立不敗之地、永遠掌握主動權。
作為中國裝備制造業核心的遼寧老工業基地,在經濟主體轉變的情況下,顯現出了工業發展的種種劣勢。由于裝備制造業亦是遼寧的優勢,這種既是優勢也是劣勢的狀況就需要進行轉型升級來打破。鑒于此,筆者通過SWOT法分析遼寧省裝備制造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提出遼寧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可選途徑。
遼寧省是中國在“一五”時期建立的重工業基地,在裝備制造業領域擁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遼寧省裝備制造業規模龐大并且在不斷擴大,作為遼寧省第一支柱產業,其中機械、兵器等工業技術在國內為領軍者水平。截至2018年的11月21日,由相關部門獲悉,從1月至9月前三個季度,全省裝備制造業累計增加至同比增長10.9%,高于全省平均工業水平1.2個百分點,連續8個月保持兩位數以上的較快增長。全省裝備制造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3%,行業利潤同比增長20.8%,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7.5%,處于近年來較高水平。前三季度,新興領域重點產品產量大幅攀升,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5.8倍,城市軌道車輛、工業機器人、電子工業專用設備、石油鉆井設備、交流電動機等產品也實現了大幅增長。9月份全省裝備制造業單月用電量增長了6.67%,其中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37.64%。但同時遼寧省裝備制造業也存在著人才流失嚴重、技術創新意識薄弱、創新投入偏低等問題。目前,國家重視遼寧省老工業區振興,執行“三化”政策,旨在推動全省工業企業進行轉型升級。
(一)優勢
1、規模龐大。裝備制造業現作為遼寧省第一支柱產業并且其地位仍將逐步增強,其產品范圍包括機械、電子和兵器工業中的投資類制成品,共計7個大類、185個小類。其中,遼寧省占全國有能力生產的200余種成套設備一半以上,50余種在技術含量和市場份額方面為領先水平。
2、工業結構正進行轉化。遼寧省作為老工業基地本身便有相對優秀的裝備制造業基礎,目前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使高端裝備制造業所占遼寧裝備制造業比重更加明顯,遼寧省裝備制造業結構的優化正向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三化”方向發展。智能化是當前首當其沖要解決的問題,亦是工業轉型的基礎。
3、地理位置優越。遼寧省與日韓兩國相鄰,并且擁有優秀的制造業基礎,是他國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大連為例:大連作為中國重要港口之一,十分方便與日本進行海上交易,亦為遼寧創造了優越的投資環境。隨著政策的不斷改善,遼寧與國際上的合作也將會更加的便利。
(二)劣勢
1、自主創新能力薄弱。雖然遼寧制造業整體在向智能化、高端化發展,但其中多數關鍵性零件以及大型設備依舊主要依賴進口,如數控機床,其主要的產品技術也多數來源于國外,近八成企業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近八成企業需要依靠技術引進。雖然遼寧省裝備制造業確實在改制,但始終沒有真正意義上做到自主研發合一,再創新。
2、缺少相關行業人才。由于經濟和環境等多方面的原因,遼寧省盡管工科師資力量優秀,各高校工科專業排名也普遍靠前,但是人才流失情況非常嚴重。這不單單是體現在應屆畢業生上,同時也體現在企業的研發和設計人員占比上。遼寧省裝備制造業工程類技術人員占總職工人數約為7%左右,盡管各企業努力地吸收高學歷研發人員,但總比例依舊不超過8%。與此同時,現有的人才也不斷地流失,復合型人才或前往其他地區工作或被其他行業企業聘用,人才聚集力度十分有限。
(三)機會
1、智能化。智能化作為三化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目前被省委以及省政府高度重視一起起到引領作用,希望以點帶面最終形成燎原之勢。目前,全省重點推進100個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務試點示范項目建設,評選出沈陽機床、華晨寶馬等22個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務試點示范標桿企業,沈陽新松機器人等6個企業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
2、高端化。目前,高端裝備制造領域不斷地實現重大突破,例如沈陽機床、北方重工等骨干企業已依托國家重大工程,研制出一批世界級的裝備制造業產品,其中關鍵性零件和核心元件正努力扭轉依賴于進口的局面。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甚至已經可以提供自己研制的核心海工設備,同時國家啟動建設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對接的重要載體——中德高端裝備制造園,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工業服務等。
3、成套化。遼寧省裝備制造業重要產業聯盟同時相繼成立。他們以提升產業的創新能力和打造全新產業鏈為目標,致力于突破高精尖技術的難點瓶頸,形成穩定的產品供應鏈和利益共同體。以遼寧核電設備產業聯盟為例,沈陽鼓風機集團核電泵業有限公司聯合沈陽遠大科技電工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等20余家核電裝備優勢企業,著力于重點打造核電裝備全新產業鏈,形成一系列行業企業技術標準。
(四)威脅
1、管理體制不適應當前形勢。由于遼寧省的裝備制造業企業多為國有制,體制改革落后,和當前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要求不相符合,極大地制約了遼寧省制造業乃至是整體經濟的發展,企業勞動力素質水平大多數偏低,缺乏相對科學的管理,導致部分先進技術及設備無法進行理想的運作。因此,企業得不到協調的發展,研發開發與生產和營銷也不對調,導致整體經濟水平落后。
2、觀念依舊傳統。許多遼寧老制造業企業依舊沿用傳統的觀念,試圖通過擴大規模來降低生產成本,利用價格的優勢來增強自己的競爭優勢。盲目追求規模,過分強調價格,導致忽視了消費者的需求,進而也導致低水平生產產品過剩;而部分擁有高技術水平含量的工業品每年卻都在大量的進口,甚至部分已經形成了依賴性。
(一)基于S-O的路徑
1、進行大規模設備升級。結合遼寧省制造業規模龐大的特點,進行設備的“三化”轉型升級;在規模龐大的基礎上轉型為“智能、高端、成套”的重要工業基地。
2、利用優異地理環境與國際接軌。加強對沿海地區的開放,為遼寧裝備制造業與國際合作共同發展提供更良好的條件;使遼寧通過沿海的優越地理位置與他國更加高效便利地進行商業往來,同時也可通過此路徑進行設備的升級換代,推動裝備制造業機床裝備和關鍵技術的更新。
(二)基于W-O的路徑
1、結合省委政策提升自主創新意識。結合省委的高度重視,將自主創新意識推動到全省各裝備制造企業,增大研發成本,擺脫用規模戰勝智能化生產成本的老舊思想,研發完全自有的核心技術。
2、完善遼寧省裝備制造業人才體系。一方面活用國家和遼寧省的人才政策,依托現有優勢學科培養和引進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制造業管理人才體系,培養并選拔優秀的制造業人才。
(三)基于S-T的路徑
1、進行大規模管理體制轉型。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根據市場需求改變生產策略;啟用高素質管理人員,合理協調設備、勞動力、市場三者之間的關系。
2、轉變陳舊思想。在進行工業結構轉化的同時,轉變利用規模和價格擴大優勢的思想,將生產重心放在工業品的質量上,提升工業品技術水平。
(四)基于W-T的路徑
1、培養本土制造業人才。對大多制造企業進行體制和思想的轉變,需要更多新鮮血液的加入。結合遼寧制造業方面優秀的師資力量。重點培養具有前衛意識和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2、加大研發方面投入。鼓勵企業提升開發與設計人員的占比,推動智能化生產的普及,讓現有先進設備更加理想的運作。
目前,遼寧裝備制造業作為遼寧省發展的優勢,亦是劣勢,走上坡路還是下坡路基本依靠政府的政策和企業領導者抉擇。其優勢在于遼寧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規模龐大,基礎設備多為遼寧制造,影響其他地區其他制造業起點;同時,其工業結構也在政府推動下不斷進行改革優化;加之優秀的地理條件,使之成為中國制造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同時,其劣勢也非常明顯和致命: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導致過分的依賴國外進口設備和技術;人才稀缺的同時仍在流失;體制改革仍未進行完全;大部分企業依舊只重視規模價格而忽視消費者感受等。因此,政府的力量將作為遼寧省老制造業轉型的根本力量。政府不斷推動三化政策實施,希望通過部分企業起到引領作用,帶動全省,推動制造業的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現已取得部分成效;遼寧省將持續以“一帶五基地”建設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原則,繼續加強制造強省建設,構建具有遼寧特色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到2030年,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
主要參考文獻:
[1]孫超,裴振英.遼寧省裝備制造業現狀及優劣勢分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11(7).
[2]王健.遼寧裝備制造業產業結構分析[J].科技資訊,2008(17).
[3]劉軍,馬亞靜.提高遼寧省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思考[J].工業技術經濟,2006.25(10).
[4]孫超,單超.遼寧裝備制造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路徑思考[J].商業經濟,2009(11).
[5]韓冰.遼寧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
[6]韓涌.提高遼寧裝備制造業產業競爭力的對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