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芳
(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89)
隨著21世紀科技的迅速發展,醫學作為其重要分支,各學科也得到建立和壯大,交流新型疾病、新型藥物和新型療法難免涉及醫學英語翻譯,對醫學英語文本的特點進行研究十分必要,更需要針對特點提出翻譯策略,提高醫學翻譯質量。
在眾多的文本類型中,醫學英語特點鮮明。詞匯是語言的基本要素,其翻譯直接決定譯文的質量,醫學英語詞匯豐富、專業性強,翻譯難度高。句式也是決定翻譯效果的重要因素,醫學英語文本多長句和復雜句,譯為中文過程中需要經過靈活的變換處理。
1.1.1 一般詞匯被賦予醫學含義
眾多一般詞匯都被賦予了醫學含義,造成“詞義失真”,即原有的詞義不復存在,重新表達專業的醫學含義。例如,subject這個詞在普通文本中的含義通常為“主題、科目”,但在醫學文本中,其含義為“受試者”(研究的實驗對象);indication一詞一般為“象征、跡象”的意思,但在醫學文本中被賦予“適應癥”(藥物、手術等方法適合運用的范圍、標準)的含義。
1.1.2 多源自希臘語和拉丁語
大量醫學英語詞匯都從希臘語和拉丁語引申而來,拉丁詞素和希臘詞素是構成醫學英語詞匯的關鍵因素。例如,pathological(病理學的)、physiological(生理學的)和physiopathological(病理生理學的)中詞根-log來源于希臘語“學科”,詞綴patho-和physio-分別來自pathos(希臘語,“病”),physis(希臘語,“生理”)。
1.1.3 多縮略語和單位
醫學詞匯一般較長,有時一個含義需要幾個詞聯合起來才能進行全面表達,這使得醫學英語文本中首字母縮略語頻繁出現,很多臨床研究報告、病例報告都有縮略語列表,只在文本開頭以表格形式列出,之后文本便可以用縮略語進行替代,使文章簡短清楚。例如,ECG:electrocardiogram(心電圖);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人類免疫缺陷病毒);AIDS: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同時,要注意醫學文本經常涉及藥物劑量單位、檢測項目單位等等,例如,mg(毫克)、ml(毫升)、mmHg(毫米汞柱)、mg/L(毫克/升)。
醫學英語文本語氣正式、陳述客觀事實、詳細準確且邏輯嚴謹,臨床研究、檢驗報告等文本中包含的病理深奧復雜,這樣的文本內容決定了句式的使用。同時,英語本身的語言特點也對句式起決定作用。英語中有很多可以連接句子的連接詞,可以構成賓語從句、定語從句等主從復合句,也可以構成并列復合句,利用獨立結構和插入語等手段使句子結構得到擴展。文本內容和英語語言特點共同決定了醫學文本通常用長難句、復雜句進行表述,呈現內容的邏輯關系,其中通常包含非謂語動詞短語、賓語從句和定語從句。同時,常用被動語態減少主觀色彩,注重對研究發現、疾病等的客觀描述。
例1: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creatinine clearance and lamivudine clearance are correlated similarly in children as in adult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dosage in children with renal impairment be reduced according to their creatinine clearance by the same proportion as in adults.
本句前半句為從句,后半句為主句,前半句包含由that引導的同位語從句,后半句為it is +ed+that從句,從句中還有介詞引導的定語和狀語短語,句式復雜。句中三處謂語動詞都采用被動語態形式,增強了客觀性。
例2:The important identified risk, important potential risks, and missing information at the start of reporting period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CCDS for paracetamol/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de, version 3.0, dated 09 September 2014, and are summarised in Table 6.
本句相對容易分別對主謂成分進行定位,但句子并不簡單,表時間的介詞短語作定語修飾主語,由for引導的介詞短語和過去分詞引導的時間短語做定語修飾CCDS(公司核心數據表),同時兩個謂語動詞均為被動形式。
根據前面提到的詞匯特點,在醫學英語翻譯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詞義引申,避免直譯,否則可能無法準確傳達源語內容甚至引起誤解,讓讀者一頭霧水。特別針對被賦予醫學含義的一般詞匯,千萬不能按照平時的理解進行翻譯,一定要查明其是否具有獨特的醫學含義,謹慎翻譯。對于縮略語一定要在可靠的醫學網站進行查詢確認,避免出現全文錯誤,而單位因為有國際統一標準且讀者較熟悉,翻譯出來篇幅冗長不清晰,最好采用不譯的策略直接進入譯文。
例3:Each treatment was separated by at least a 4-day washout.
譯文:每種治療間隔至少4天洗脫期。
分析:本句中washout一詞普通含義為“沖刷”、“徹底失敗”,但在醫學語境中被賦予了“洗脫期”的含義。同時,整句不應直譯為“每種治療被至少4天洗脫期分開”,而應像譯文一樣化被動為主動。
例4:This drug may be administered as either 150 mg (15ml) twice daily or 300 mg (30ml) once daily.
譯文:該藥物可以按照150mg(15ml)一天兩次或300mg(30ml)一天一次給藥。
分析:本句中administer極易出錯,因為一般文本中其含義為“管理”,若譯為該藥物被管理,整句的意思就出現了偏差,醫學英語文本中,administer為“給藥”的意思,故為以上譯文。同時,注意原文中的單位不需要翻譯。
針對醫學英語文本中多長句、復雜句和常用被動,譯成中文一定要采用歸化策略。醫學文本原本就復雜難懂,如果按源語句式采用異化的策略,譯出“的的不休”冗長復雜的句子,讀者可能無法理解文本內容。應按照中文文本的表達習慣,將長句和復雜句拆分成小句、短句,將被動變主動,從而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
例5:XXX oral solution given concomitantly with sorbitol-containing medicines should be used only when an all-tablet regimen cannot be used and the benefits of treatment outweigh possible risks including lower virological suppression.
譯文:只有在不能使用全片劑方案并且治療的獲益超過可能的風險(包括更低的病毒學抑制)時,才應該使用XXX口服溶液,并同時給予含有山梨醇的藥物。
分析:本句前半句為主句,后半句為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主句中主語由given引導的定語修飾,但將冗長的定語放到主語前面時,即“與含有山梨醇的藥物同時給予的XXX口服溶液”,不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且句子的可讀性不高,故處理成兩個小句。從句中-ing形式的非謂語短語也不宜處理成定語,譯文巧妙地運用了括號,也是醫學英語翻譯常用的處理策略。
例6:Reliable stratified information for Consumer products is not available from IMS, and post-marketing usage information stratified by age,gender, or use in special patient populations is not presented in this report due to limitations of the IMSdata.
譯文:IMS不提供消費者產品的可靠分層信息,由于IMS數據的限制,本報告未提供按年齡,性別或特殊患者群體使用分層的上市后使用信息。
分析:本句為由and連接的并列復合句。前半句謂語為is not available,考慮到中文多用動詞,少用名詞、形容詞等,譯為IMS不提供,而不是在IMS中不可獲得的。后半句英文先陳述結果,后闡明原因,譯成中文時要根據中文習慣將其對調,先說明原因,再陳述結果。

醫學英語翻譯對促進醫學學術合作與交流發揮著重要作用,翻譯過程中一定要結合醫學英語文本獨特的表達方式,以此為基礎,靈活運用各種翻譯策略,將原文內容準確地傳遞給讀者,其內容正確與否關乎到新藥品是否可以批準上市、新療法是否可以惠及患者,有時甚至關乎到患者的生死,所以譯者一定要認真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