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香
(江蘇 宜興 214221)
紫砂壺最初來源于陶壺,經常被人們用來煮茶。古代的茶葉多為餅狀和團狀,所以必須先煮茶,考慮到紫砂壺具有很好的保溫性,且跑出來的茶味道很好,顧受到廣為流傳,直至流傳至今。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茶業逐漸興起,紫砂壺也隨之繁榮。紫砂壺一般外表優雅,被人們視為藝術品,因此紫砂藝術也逐漸發展起來?,F在的人們不再局限于在飲茶時使用紫砂壺,更是將具有文化底蘊的紫砂壺作為收藏品。隨著靈感和藝術的不斷注入,紫砂壺不斷的得到創新。
紫砂壺被世人看做一種高雅的茶具,與文人雅士和官層階級相聯系,風采各異的茶具造型凸顯著時代的追求和品位。紫砂壺在發展中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形狀,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并存。紫砂藝術在紫砂藝人的設計中所體現,他們通過使用傳統技術,賦予紫砂別具一格的造型和美觀。這不僅是視覺上的盛宴,更是紫砂藝人們在生活中的總結,把功能,藝術美感和審美想結合,來源生活,更是回歸生活。所以紫砂藝術是生活和藝術的綜合體現。
紫砂擁有古樸淳厚、脫離世俗的陶質,與文人雅士的氣質不謀而合。竹節雅韻提梁壺的外觀大方得體,光澤鮮潤,手感柔滑,壺身呈橢圓形,兩條線條位于壺身兩側,凸顯線條的柔美,蓋子和壺身合二為一,展示著點線藝術美,竹節壺嘴微微上揚,出水綿綿,提梁精致細膩,手感舒適。素身優雅,是生活和藝術的結合,唯美而實用,實乃獨一無二的藝術美。

中國也是最早種植和使用竹子的國家,文人雅士素來喜好竹子,賦以清幽高潔的美德,在傳統文化和精神修養的傳承具有很大作用。在我國古代就有很多詩歌書畫和園林藝術引用竹子,兩者關系更是源遠流長,直到現在,竹子的墨畫仍受到許多收藏愛好者的喜愛。竹子在我國文化發展史中的作用是獨一無二的,它和勞動人民的關系甚是緊密,我們更是把竹子帶給人們的文化稱之為竹文化,這是勞動民眾在日常的生活實踐和文化傳承的影響。竹子的形態特征被人們總結成一種精神風貌,賦予虛心,高風亮節的氣質,是中國文化底蘊的濃縮,秉承精神象征。看見竹子就能夠聯想到中通外直,不畏逆境的精神,是欣賞價值,更是精神價值。
自然界處處都是靈感與藝術,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與藝術審美感也是每個制壺藝人必不可少的,如在夏日里,一汪池水中,蓮葉襯著粉嫩的荷花立于水上,蜻蜓點點,水波漣漪,便可將這一景繪于紙上,結合壺型加以修改,便是一種壺型創新。荷塘夜曲壺壺身飽滿,壺身呈圓形,腹部偏鼓而稍扁,給人親近放松的感覺,壺蓋和壺口沿絲密合,做工精致,呈現出安詳愉悅的舒展氛圍。壺嘴像是蓮藕一樣,栩栩如生,壺把上微微修飾小凸點,像是蓮柄上的小刺。壺腿成三足鼎立,三足都是精心雕刻的小金魚構成,金魚文理清晰細膩,非常逼真。壺蓋上穩坐一片荷葉,紋路雕刻逼真,像是正在滴水,在荷葉中間臥有一只青蛙,是壺把的重要組成部位。青蛙栩栩如生,氣質昂揚,宛如正在高聳歌唱。荷塘夜曲壺汲取自然元素于其中,充分體現著自然地風味,選取物象極為細致,對神韻專注挑選,不論是在個體,還是在整個主題,都顯得細致入微,契合一致,各自呈現出一種細膩美,合起來又像是一副池塘雅作,荷葉,金魚,青蛙不謀而合,宛如情景再造,呈現夏季生機勃勃的場景,惟妙惟肖,使人向往。
優秀的藝術主題,定是能夠凸顯藝術者的創作情感,能夠承載創作意圖。大漢雄風組壺創作主題鮮明,不禁勾起歷史中大漢的藝術情懷,象征著栩栩生機和對歷史中,哪段盛世時代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漢賦曾有一段唱到:在山峨峨,在水湯湯。與志遷化,容不虛生。明詩表指,嘳息激昂。氣若浮云,志若秋霜。正如漢代人的率真直爽,正氣凜然的氣質,那種散發的自信,使人沉迷,讓人心存向往。想必作者在創作時,正是想通過對漢代的造型,展現自身的向往,以引發對文化的豪邁。在那一個全民追求美好的時代,作者應用豪邁開拓的氣質,以歷史來凸顯一種氣勢,一種精神,一種情懷。
眾所周知,紫砂壺的藝術在現代已經得到了充足的發展,層次和境界都到了很高的水平,給人一種紫砂藝術已經不能夠再繼續創新的錯覺。人類的思想是沒有邊界的,藝術也一樣,但是藝術的思想是需要開發和探索的,只有我們保持一種向往藝術的心,藝術的開發就會永無止境,思想源泉就能夠源源不斷的迸發出來,只有這樣,紫砂藝術才能經常被注入新型元素,并進行傳承。紫砂藝術的思想不斷提升,更好的作品就能被世人所展現出來。
紫砂歷經歲月的滄桑,至今保留了許多傳統而又經典的造型。藝術的傳承需要不斷探索,思想的提升需要不斷地發展,所以在現今創作紫砂壺器的過程中,我們不可以一味的模仿。在傳統紫砂作品中,即使保留了紫砂一定的優勢,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紫砂作品都適合當今的文化環境。應該在制作過程中取其優點,去其弊端,將自己的思想與風格賦予壺的設計中并改良創新,制作出在當代社會中能讓大眾審美接受與符合當代美感的作品。使紫砂不管在使用還是審美上都更加的完美并和諧,又不失傳統紫砂壺的意義。
紫砂藝術的傳承應該被世人當做自己的使命,在現實中探索思考,將生活、自然、歷史融合起來,滲透到紫砂的創作中,促進紫砂藝術的不斷發展。真正的為紫砂文化傳承獻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