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王信強


每年復活節期間,英國牛津與劍橋兩所世界頂級大學之間,都要在泰晤士河上進行一場“賽艇對決”(如圖)。這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學校間賽艇對抗賽。近200年來,這一傳統競技項目,每每讓人熱血沸騰。河岸兩側,觀眾多達30萬,世界直播觀眾更是達到2000萬。
英國朋友布朗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賽艇運動起源于英國,17世紀泰晤士河上船工經常舉行比賽。1829年初,牛津基督教堂學院的學生與劍橋圣約翰學院的兩位昔日同學在劍橋相遇,他們在劃賽艇時萌生了個想法,由兩校賽艇隊舉行比賽。劍橋大學賽艇隊當年2月會議決定,由當時的隊長斯諾向牛津大學賽艇隊隊長斯坦尼福斯寫下挑戰書:“劍橋大學在此向牛津大學發布挑戰,復活節期間于倫敦或靠近倫敦泰晤士河,舉行一場8人單槳加舵手賽艇比賽。”1829年6月10日,比賽在倫敦泰晤士河牛津郡的亨利段河面進行。牛津大學在首次比賽中獲勝。比賽都以挑戰形式進行,由上一年輸隊向贏隊發起下一年挑戰,約定來年再賽。
直到1836年,才舉辦第二次。最初25年里,比賽不定期舉行,到1855年舉行了12屆。1856年開始,除兩次世界大戰外,每年都如期舉辦,變成一個年度盛會。
記者在英國工作期間,布朗曾專門陪我去觀看了牛津劍橋賽艇比賽。我們驅車來到倫敦西南泰晤士河上游。布朗說,這里是比賽始發地,也是牛津劍橋賽艇俱樂部所在地。身著深藍色隊服的來自牛津大學隊,淺藍色的則是劍橋隊,百年不變。岸邊停泊著數艘賽艇。長約18米,寬僅60厘米,可乘坐8名槳手加1名舵手。不遠處南岸,有一塊“大學賽艇石碑”,據說終點南岸也有同樣一塊石碑。
由于一會兒要去終點看比賽,布朗專門安排先去俱樂部看一下賽前一些必不可少的活動。首先是拋金幣決定賽道。賽前約一小時是著名的拋金幣傳統。有關人員拿起一枚金幣,向上空一拋,來決定哪個隊有權利挑選河岸。“比賽與河岸有關嗎?”我有點納悶。
“這里頭名堂可大著呢。賽時正值漲潮,泰晤士河上游風高浪急。有一邊的沿岸較具優勢,直接影響到賽隊在賽程拐彎處的速度,賽道的水流也對比賽結果產生重要影響。”布朗解釋道。拋金幣決定河岸做法始于1829年,同一枚金幣一直用到今天。
比賽快開始了,發令員高喊“注意”,舉起旗幟,只見綠燈亮起,擋板向水中迅速下墜,兩只賽艇如離弦之箭,劃向前方。沿途河岸最佳觀賞地點,人頭攢動,兩岸酒吧更是人滿為患。布朗告訴我,首次比賽就有兩萬人觀看。1938年電視實況轉播。每年現場觀眾達30萬。觀看直播全球觀眾約2000萬。
提前10分鐘,我們終于趕到終點河岸一間酒吧。布朗在此預訂了兩個靠窗最佳座位。布朗從包里掏出兩個高倍望遠鏡。通過望遠鏡,我看到距終點線100米,航道兩側豎有兩面白旗。終點線外航道5米處,設置兩個白色大浮標,上面插著紅旗,表明航道終點。賽艇靠近白旗,比賽便進入白熱化。兩艇相距也就幾米,雙方艇員全力以赴,以20余公里時速進行最后沖刺。
岸邊觀眾吶喊聲震耳欲聾。其中有不少是下了注的,都希望自己投注的隊能贏。突然,撞線汽笛響起,其中一隊贏得冠軍。岸邊,當場進行獎杯發放儀式。獲獎隊掏出事先備好的香檳。隨后,他們又步入齊腰深水,把舵手扔向河中。
一年一度的牛津劍橋賽艇比賽,影響越來越大,已成為一場世界范圍內的經典大賽。▲
環球時報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