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鴻福
2019年1月17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報告中提到,2018年人大常委會在制定小規模食品生產經營管理規定時,探索“小切口”立法,不再分章節,內容簡潔明確,便于理解和執行。
“小切口”立法一經提出,便引發社會的關注。這一做法也為設區的市立法探索開拓了思路,提供了啟示。
自2015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修改通過立法法賦予所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以來,設區的市就面臨著如何立法、如何立務實管用的法的問題。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立法權在設區的市得到了普遍行使,出臺了一批切合地方實際的法規,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確保改革發展于法有據作出了積極有益的貢獻。但是,立法工作中“大”而“全”、特色不彰、操作性不強、重復立法等問題,卻也伴隨地方立法的深入推進而暴露出來。
“小切口”立法聚焦所要解決的問題,確定小一些的題目進行專門立法。相對于“大”而“全”的立法項目而言,“小切口”立法,看起來并不全面,也并不“高大上”,但卻指向明確、立意精準、便于操作、特色鮮明,且能直接解決問題,便于人民群眾了解和掌握。這也是“小切口”立法倍受贊譽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在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賦予設區的市立法權的目的在于調動地方積極性、解決法制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這也是對國家法律法規的有益補充和完善。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國家層面立法基于體系、結構和分工等方面考慮,不能立得過細、過碎,而這一點上,地方立法卻很有優勢,可以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補充完善。
實踐證明,地方立法特色越突出,針對性越強,就越能解決實際問題,法規的實施效果也越好。設區的市立法因為受機構、力量、人員、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制約,在開創性、全局性的立法方面的把握能力有限,但如果在立法內容上從“小切口”入手,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法規的細化、量化、具體化,注重法律之間的銜接和延伸,聚焦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確定一些小的題目進行專門立法,那么,就可以有效克服立法的短板,實現立法的“大縱深”,更加精準地解決亟需解決的大問題。
因此,“小切口”立法應作為設區的市立法的一條重要原則,貫徹和落實到具體的立法實踐中去。堅持做到“管用幾條,制定幾條”“幾條有用就保留幾條”,言簡意賅,焦點鮮明,有的放矢,務實管用,比如就城市出租屋消防安全、城市公共場所吸煙、城市養犬管理、城鄉垃圾分類管理、某項歷史文物保護等方面,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只針對性地制定幾條實用、可操作的法律,這樣不僅方便公民閱讀和掌握,而且有利于部門執法。
“小切口”立法可以說為設區的市立法打開了一扇窗,拓寬了工作路徑,當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論,“小”有“小”的優勢,“大”有“大”的力量,各有優劣,立足實際,統籌把握,通盤權衡,才是設區的市立法工作的正確選擇。
(作者單位:湖南省婁底市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