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天貓“天字號”計劃,通過天貓出海幫助超過1000 家老字號和國貨大牌進入全球市場
曾幾何時,不少國貨品牌被視作難以更新的“老古董”,如今,卻脫胎換骨,紛紛“收復”舊日市場。
從日化產品到穿戴品牌,從食品到智能家電,國貨品牌正在重新回到中國消費者的選擇清單之中。
在某種程度上,國貨品牌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復興的。
2017年,商務部等1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引導老字號與電商平臺對接,支持電商平臺設立老字號專區,集中宣傳,聯合推廣”。
政策利好之下,互聯網掀起了一場“新國貨運動”。如天貓于同年啟動了扶植老字號的專項計劃“天字號”,以專屬頻道、流量扶植和專項運動預算,支持老字號的品牌運營,用互聯網思維來激活老字號的商業基因。
互聯網的海量大數據資源,如天貓的數據銀行、策略中心等大數據工具,直接幫助線上的國貨品牌精準捕捉消費者的多元需求。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互聯網不僅讓國貨品牌得以實現轉型提質,更為消費者提供了享受生活、體味美好的新可能。
由此誕生的新國貨,具備了互聯網的“連接”屬性——通過創新表達方式,實現了傳統文化與年輕一代的對話,滿足了新一代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千種姿態、百樣魅力的新國貨,已成為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代表性作品。它們不僅有“形”,還追求有“魂”——新國貨的崛起,是經濟現象,也是文化現象,它展現出的,不僅是全新的商業圖景,更是國人文化自信的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