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峰 路少偉 張彥偉 韓永賓 謝悅林 張歡歡 李亞麗

【摘要】目的 探討常規(guī)超聲與動態(tài)增強預測骨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應用研究。方法 將2010年10月~2013年lO月由我院收治的骨癌患者66例,研究組采用新輔助化療聯(lián)合MRI,對照組采用單純超聲。比較MRI和病理結果在評價療效上的差異,并與超聲比較。結果 研究組MRI病理診斷符合率更高(<0.05)。結論 動態(tài)增強MRI在使用RECIST標準對新輔助化療療效的評價準確度較高。
【關鍵詞】MRI;新輔助化療;骨癌;動態(tài);超聲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2..01
當下,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骨癌療效評價和預后預測動態(tài)對比增強屬功能成像范疇,可進行定量和半定量分析,從而直接或間接反映組織內對比劑濃度變化和腫瘤內部的血流動力學信息,有望協(xié)助臨床評價、預測化療藥物療效。此次研究目的在于對早期預測骨癌療效的可行性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患資料
選取2010年10月~2013年lO月計劃在我院行的骨癌患者共66例,均為女性,年齡(35~68)歲,歲數(shù)平均為(48.6±7.2)歲。納入標準:(1)依據(jù)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西醫(yī)《現(xiàn)代腫瘤學》診斷標準第2版,患者經全身骨掃描(ECT)或X片或核磁共振(MRI)證實為轉移性骨癌,(2)將患者疼痛分級按WHO疼痛分級標準分為III級和II級者。(3)周期化療前、后均于我院進行檢查;(4)療程全部結束后于我院行外科手術,并對病理療效進行評價。將周期后壞死徹底者、哺乳期患者、中途終止化療或更換化療方案者排除。
1.2 方法
(1)對照組
患者進行超聲儀診斷檢查,診斷患者的腫瘤最大與最小徑線。
(2)研究組
在26例病人中,采用CET的11人為三個周期,而四個周期的為15人。對研究組的患者全部采用了新輔助化療方法。在進行掃描過程中,將患者的身體以俯臥的方式用綁帶顧定好,使患者的雙乳自然下垂。對研究組患者的掃描有常規(guī)橫斷位FSET1WI,矢狀位壓脂T2WI,還有動態(tài)增強3DFSE序列掃描,一共有9個時相要采集,每個動態(tài)時相要采集52s。掃描蒙片要在動態(tài)增強之前,之后通過肘靜脈團使用高壓注射器注射釓噴酸葡胺,最后進行動態(tài)增強掃描。
1.3 觀察指標
在對患者進行化療后,應用MRI進行腫瘤大小和化療之前進行對照,分為完全反應(CR)病灶治療之后沒有發(fā)現(xiàn)殘留的病灶;無反應(NR)病灶治療的前后大小減少≤30%[包括:疾病進展(PD)、疾病穩(wěn)定(SD)];部分反應(PR)病灶治療的前后大小減少≥30%。新的協(xié)助化療臨床評價總有效率=100%×(CR+PR)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軟件進行分析,統(tǒng)計資料用t檢測(x±s),把P<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研究組的圖像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3 總 結
當前,對于大部分醫(yī)院的影像科室來說,診斷骨癌的效果好壞的最大難題就是新協(xié)助化療之后殘留病灶的大小測量,因為,癌變的體積和選取的診斷方法以及患者的各種特出條件,都會對測量腫瘤的準確度產生一定的干擾。例如,在進行超聲檢查過程中,病灶的邊緣會出現(xiàn)不同的衰減,這樣對檢查的結果影響很大,雖然此次課題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了改進措施,但是還是沒有達到完全準確的目標。
伴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磁共振成像(MRI)技術的應用,使得腫瘤檢查的結果更加準確,同時也可以使腫瘤新輔助治療后的療效有更直接的表象。在腫瘤患者進行化療后,更真實反映腫瘤退縮情況的方法是腫瘤細胞大小的變化和密度的減少相結合。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新輔助后殘留?。涸畹墓δ軐W上的病理生理學改變早于體積改變,所以,在采用腫瘤新輔助化療方法進行治療后,超聲檢查還會出現(xiàn)一定的限制,致使腫瘤新輔助化療方法沒有被正確體現(xiàn)。因此現(xiàn)在的醫(yī)學影像界迫切需要一種能夠準確評價腫瘤新輔助化療的檢查方法。綜上,動態(tài)增強MRI在使用RECIST標準對新輔助化療療效的評價準確度較高。
參考文獻
[1] 熊發(fā)奎,龔良庚.MRI不同技術在骨癌新輔助化療評價的應用進展[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7(2).
[2] 李璞宸,羅婭紅,董 越.應用DCE-MRI對局部進展期宮頸癌同步放化療的療效及預后評價的研究進展[J].放射學實踐,2017(4).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