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蘭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得到綜合性發展提高,課外閱讀教學又是語文閱讀教學重要輔助形式。良好的課外閱讀教學活動開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課文知識內容的深化理解和延伸,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和語文素養形成。本文通過深入分析,提出了課外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策略。
【關鍵詞】課外;閱讀;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教師指導學生學會運用恰當的方式進行有效課外閱讀,可以加深課堂閱讀內容鞏固理解,促進語文能力的綜合發展提高,對于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對課外閱讀教學方式進行深入研究,歸結出課外閱讀教學效率提升的有效策略十分必要。
一、課外閱讀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課外閱讀教學缺乏創新,影響閱讀質量提高
教師在課堂上把學生看作學習過程的主人,為學生提供充足時間和空間進行主動思考,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主要理念要求。然而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有很多教師卻一直習慣把自己看作課堂學習中心。尤其是在課外閱讀教學設計和閱讀活動中都喜歡以自己的主觀看法認識為走向,因此嚴重影響了正常課外閱讀教學活動開展。
課外閱讀教學的高效率開展,更需要教師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深入考慮學生的家庭、社會等外部環境因素和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會遇到的現實問題,真正把學生看作課外閱讀的主人,教學活動時刻圍繞學生讀文需要。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在思想意識轉變上下功夫才能使學生從傳統閱讀方式中解脫出來,進而促進課外閱讀教學高效率開展。
(二)忽視學生主體感受,導致讀文興趣不濃
長期以來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習慣了傳統以教師為主體的指導方式,課外閱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活動總是圍繞老師來進行。學生在文本閱讀中所產生的感受體驗也必然受限于老師的主觀意識思維,所以就使課外閱讀活動出現了很多現實問題。通常教師習慣性采取的指導方式就是:課外閱讀開始前,老師會布置學生一些知識點較強的閱讀要求,最終目的無非是為了考試答題做準備。然后在課堂上提問學生布置好的課外閱讀理解問題。最后還要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背誦理解梳理出的閱讀理解問題答案,學生根本沒有讀文思考必要。這種長期忽視學生閱讀過程思維變化的現象,會使學生逐步喪失課外閱讀興趣,最終導致語言能力和語文素養得不到應有的發展提高。
二、課外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更新教學方式選取恰當內容
課外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因此選取適當的課外閱讀內容,對學生閱讀能力發展提高非常重要,尤其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整體質量提升更具突出意義。教師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根據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自身知識結構特點,恰當選擇符合本年級學生年齡特點以及閱讀理解能力有效方式,是課外閱讀教學開展教師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課外閱讀效果程度取決于學生是否形成較強閱讀興趣,不同學段學生閱讀興趣的形成發展過程和閱讀能力現狀是不盡相同的,因此教師在課外閱讀教學開展中,在閱讀內容選取上必須考慮到現階段學生閱讀習慣及閱讀能力水平,進行具有一定意義的內容選取。課外閱讀內容選取要緊密結合課內閱讀內容,因此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和本單元教材體裁相近的文章來進行課外閱讀拓展。還可以靈活選取所學課文作者的文章作為課外閱讀內容,使學生在掌握閱讀原著方法技巧基礎上,擴展閱讀理解一些和作者相近風格的章節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本階段學生年齡特點進行一定數量課外閱讀書目推薦,幫助學生整理出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為他們提供充足的課外閱讀資源儲備。
課外閱讀內容的選取切忌盲目,要確保學生閱讀興趣,有利于促進語文閱讀教學高質量開展。教師只有做到系統性地進行課外閱讀資源選取,才能提高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意識,促進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發展提高。
(二)注重方法引導提升閱讀效率
提高學生課外閱讀效果,其中主要就是設法使學生掌握一定閱讀理解方法。很多學生讀書過程一般習慣流于形式,沒有內容預設目標。當脫離書本后腦海中對閱讀內容基本所剩不多,至于文章內容主要細節則只停留在基本輪廓狀態,問題現象出現主要原因是教師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沒有使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理解習慣并掌握一定閱讀理解方法。
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前,自己必須首先完善提高自身語言文字的品析鑒賞能力。尤其自身要增強意識,不斷進行閱讀積累,努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在平時做到多讀書、多思考、多提升,最終形成高超的閱讀理解技能,從而為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提高奠定充足基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方法指導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學會怎樣在最短時間內,有效理清文章結構脈絡和寫作思路,并進一步掌握文字間所蘊含的思想內涵,進而使他們摸索出提高閱讀效率的有效途徑。
比如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喜歡閱讀課外童話內容特點,把閱讀課堂設計成課外童話閱讀交流課形式,為學生提供開放自主閱讀理解空間,使同學們在課外閱讀交流中發現并歸納出童話題材文章特點,同時激發他們感受童話內容描繪世界的美好。課堂上教師再對童話內容進行深入解讀,并引導學生運用最形象的方式進行閱讀理解,促使學生深入明確童話內容蘊含的人生哲理和生命啟迪。教學實踐證明,學生還需要在一定課外閱讀資源輔助下,增強知識內容閱讀理解。而且更需要老師做到扶放結合、適當引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合理高效閱讀,達到預期效果。
(三)采取恰當方式進行能力提高訓練
有效促進學生課外閱讀效率方式有很多,需要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充分利用點滴教學時機進行有計劃的針對性培養訓練。尤其在國家大力提倡弘揚傳統民族經典文化背景下,教師可以有效利用課外閱讀教學這一具有自主、開放性質的教學空間,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進行訓練拓展延伸,進而有效促進閱讀能力的發展提高。
首先,教師要注重學生有計劃進行課外閱讀習慣培養。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理解能力訓練時,不能只局限于對一本書或是一段章節的理解訓練,應該充分運用課外閱讀教學開展時機幫助學生構建階段性的閱讀目標規劃。比如,怎樣來安排一本課外書籍的閱讀時間,每天需要閱讀多少頁、多少字,需要整理完成多少篇讀書筆記等。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長期性的目標規劃,就會使學生對閱讀過程不再茫然,形成一定閱讀規律,最后形成良好讀書習慣。此外,教師在布置學生讀書任務之前,要讓他們養成查閱了解文章作者信息以及時代背景或者相關閱讀評價內容的習慣。還要學習在充分閱讀基礎上做好優美篇章、詞語的積累摘抄,并善于以讀書筆記形式展現出來。
其次,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感受。學生具備敢于質疑、善于質疑能力,可以有效促進知識內容學習質量提高。然而課外閱讀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不具備質疑能力,所提出的問題也通常會偏離主題,沒有一定價值。因此,在課外閱讀中教師要經常對學生進行以下問題的質疑訓練設計:文章的主內容是什么?為什么寫這些內容呢?作者又是怎樣寫的呢?這種質疑形式既可以培養他們主動進行問題發現閱讀意識,又可以促進閱讀能力的發展提高。
最后,要設法做到深入閱讀促進讀寫結合。在課外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外閱讀進展情況,善于引領學生展開深層次閱讀,使他們的閱讀不局限于文章字面,要讓他們在自由的課外閱讀廣闊空間不斷進行深入淺出的閱讀理解升華。
三、結語
閱讀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現實生活,因此教師要充分運用課外閱讀這個自由開放空間,對學生進行閱讀理解能力的深層次拓展延伸,進而促進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柳.如何提高中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J].文學教育(下),2015(8).
[2]侯海燕.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