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要:針對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從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兩方面,列舉了常用的功能化設計方法。從使用功能出發,功能化設計包括功能組合、模塊化設計和功能分析等方法;從精神功能出發,包括以“形”、以“色”和以“情感”為出發點的方法。結合兒童餐椅的設計實例,從設計的目的、調研、思路、內容等方面說明了功能化設計方法如何運用在兒童家具的設計與實踐中,為我國新時代的兒童家具設計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兒童;家具;功能;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5—0053—03
Abstract:In view of the special vulnerable group of children, this paper lists the commonly used functional design methods from two aspects of use function and mental function. From the use of functions, functional design includes function combination, modular design and function analysis. Starting from the mental function, it includes the methods of "shape", "color" and "emotion". Combining with the design example of children's dining chair, this paper lustrates how the functional design method is applied in 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children's furni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design purpose, investigation, thought and content, and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design of children's furniture in the new era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Children; Furniture; Function; Design method
為了優化人口結構,減緩老齡化壓力,增加勞動力供給,我國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0—4歲兒童約有2.22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6.6%。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的一部分,兒童處于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是渴望與人交流、培養好習慣和開發創意思維的關鍵時期。然而,當今社會兒童伴有孤獨、依賴、自我等一系列問題。家具作為日常生活的物質載體,應該服務于人并滿足人們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但是,目前兒童家具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缺少真正服務于兒童的設計,因此,從功能的角度出發,對兒童家具的設計方法進行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1 功能化設計
功能,是事物或方法所發揮的有利的作用、效能[1]。就家具而言,包括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功能化設計,是指根據家具在被使用和被感知時所體現的價值為導向進行設計。
1.1 從使用功能出發的設計方法
以實用為目的,將功能進行擴展、轉換、重組或分解的方法。具體包括功能組合、模塊化設計和功能分析等。
1.1.1 功能組合
通常指將幾種使用功能組合起來,以滿足兒童的多種需求。圖1是帶桌板的兒童椅[2],不僅可作為兒童餐椅,還可以變成搖椅,同時還具有處理兒童排泄物的功能。挪威的奧普斯韋克于1972年設計了兒童成長椅,可以逐級調節高度,并解決小孩坐在高椅上兩腳懸空的問題(如圖2)。
縱觀我國古代兒童家具歷史,最早在敦煌壁畫上就有描繪四輪嬰兒車的圖景,先民們在有限的物質及技術條件下,運用樸實的設計概念對兒童家具進行了各種設計探索。最初的設計理念,有些源于成人家具的小型化,圖3是制作于清代末年的榆木童車,主體是圈椅的造型,設計精巧,功能全面。利用圈椅的靠背曲線便于成人推動童車,坐面和底板中央留有圓孔,為“兒童”方便之用。為保證安全設置了弧形臺面等。另外,有些兒童家具是日常器具的延伸和改進,圖4的嬰兒站桶就是對桶的改進,既可暫時安置嬰兒,又可在底部隔板下放置火盆,供幼兒冷天取暖,充滿對人性的關愛。圖5箱車童車相當于箱體加四個輪子,整體采用開敞框架式結構,線條圍合,制作精致,消除了箱體式童車的壓抑、束縛之感。圖6藤制嬰兒睡床,四足裝有車輪,通過調節一塊板可進行功能轉換,由睡床改為坐車。無論是成人家具的小型化,還是日常器具的延伸與改進,我國古代兒童家具主要是以實用為目的,采用功能組合及擴展的設計方法,并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1.1.2 模塊化設計
模塊化設計是通過模塊間各種形式的組合,達到功能的多樣化,同時增加家具的趣味性。模塊化設計實際上屬于綠色設計的范疇,因其具有標準化、互換性等特點,解決了兒童家具中可成長性的一大設計難題,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實現了可持續設計的最終目的[3]。
1.1.3 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是一種分析現有產品或概念產品的功能結構的方法。通常適用于設計過程的探索、發現和創造階段,它可以幫助設計師分析產品的預定功能,并將功能和與之相關的各個零部件(也稱為產品的“器官”)相聯系。成功的功能分析可以幫助設計師尋找新的設計創意,從而在新的產品或設計概念中具體實現特定的功能[4]。在實踐中,可以從分析現有產品入手,從產品服務系統設計的理念出發,將產品看作一個系統,首先對產品的功能和子功能進行描述,并將基本功能抽象化,從而建立出產品功能體系,這是一個循環迭代的過程。
3 結語
伴隨著工業社會向后工業社會的變革,基于物質產品的經濟向基于服務和非物質產品的經濟轉變。設計由功能、形態與價值來呈現。功能化設計作為一種設計方法,不僅局限于家具的使用功能,還包括精神功能。以上結合兒童餐椅的設計實例,闡述了從使用功能出發,功能化設計包括功能組合、模塊化設計和功能分析等設計方法;從精神功能出發,功能化設計包括以“形”、以“色”和以“情感”為出發點的設計方法。價值是一切事物的根源,針對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家具設計不應盲目跟風陷入商業化競爭,而應該從兒童本質的需求出發,避免出現過度設計。就設計目的而言,兒童家具的價值不僅提供使用價值,還包括與家具相關的生活方式;就設計過程而言,設計兒童餐椅可以理解為設計一個服務系統;就設計結果而言,不僅是一件家具產品實物,還包括使用說明、使用流程、生活方式以及為兒童及家長提供的相關服務。葆拉·安東內利(PaolaAntonelli)說過,“對今天的設計師來說僅僅平衡形式與功能是不夠的,僅僅賦予含義也是不夠的。現在的設計必須在一種動態而鮮活的環境中想象所有可能的結果。物品可以與人類交流,但是設計師要創作出最初的劇本,我們才能發展和再創對話[9]”。
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面向弱勢群體的家居服務設計研究》(項目編號:2017SJB1125);江蘇省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項目編號:2017QYSJ106)
參考文獻
[1]賀國偉主編.現代漢語同義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07.
[2](荷)邁塞爾等編著;屈麗娜譯.坐設計:椅子創意世界[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1,6:141
[3]曾艷萍.基于兒童家具情感化設計的思考[J].工業設計,2017,7:58-59.
[4](荷)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工程學院著.設計方法與策略:代爾夫特設計指南[M].倪裕偉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7:64-65.
[5]董玉庫.西方家具集成:一部風格、品牌、設計的歷史[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01:428-429.
[6](美)帕帕奈克著.周博,趙炎譯.綠色律令[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0:162.
[7](法)帕斯圖羅著.色彩列傳:藍色[M].陶然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8:1.[8]王煜華,于娜,汪洋,申黎明.卡通造型對兒童家具色彩視覺感知的影響研究[J].家具與室內設計,2018,2:78-81.
[9](英)勞斯瑟恩著;龔元譯.設計,為更好的世界[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