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對語言符號任意性和系統性這兩大特點的理解,存在一些難點,需要加以剖析,以便在《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等教學時,有效講解,提高教學質量。本文抓住語言符號任意性和系統性兩大特點進行分析,提出破解教學難點的思路。
關鍵詞:語言符號 教學難點
語言是一種符號,這是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的重要貢獻之一。對語言符號任意性和系統性這兩大特點的理解,存在一些難點,需要加以剖析,以便在《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等教學時,有效講解,提高教學質量。
一.語言符號的任意性
最容易理解為語言符號與事物之間沒有任何聯系。任意性指的是就語言符號的最初約定而言的,可從三個方面認識和理解。一是兩個關鍵詞語:“最初”及“沒有必然聯系”。《荀子·正名》曰:“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則謂之不宜。”指的是最初事物與命名之間沒有必然聯系,找不出為什么叫桌子而不叫凳子、椅子、豬、盤或別的什么名稱的理由。二是再次約定其它語言符號時,應當以此為參照,不得隨意更改或另起爐灶。如一旦約定為“上有平面,下有支柱,在上面放東西或做事情的家具”為“桌子”,則大大小小的具有“桌子”特征的東西都必須稱之為“桌子”,而不能稱之為凳子或別的什么,只不過可能在大小、形狀、顏色等方面加上區別性特征以示區別。三是不變性和可變性的關聯。“語言符號一經在使用該語言的社會中通行之后便失去了‘自由,個人不能自由地任意改變它。……就是社會大眾或政治集團也不能改變現存的語言。”[1]但這并不能說不能有新詞產生,不能有詞義轉移等,如酷、PK、給力等詞分別代替帥、比賽、帶勁兒等,“桌面”本指桌子可放東西的表面,轉而喻指電腦屏幕,乃至于現在已成為常用義。可變性正是看到歷時性變化,如古今對同一事物的叫法并不一定相同,如古代的涕,今天叫眼淚,而今天的涕意思為鼻涕,上古的“好”特指女子的漂亮,以后詞義逐漸廣大,泛指一切美好。河、江等詞義變化與此類似。其它的如詞義縮小、詞義轉移等,都是可變性的表現,都會影響到能指與所指關系的變化。索緒爾說:“語言根本無力抵抗那些隨時促使所指和能指的關系性轉移的因素。”[2]不變性是共時特點,可變性是歷時特點,關鍵是從什么角度去看,否則就會出現認識模糊、偏差甚至錯誤。
二.語言符號的系統性
最大的問題是不明“系統性”所指,當然也就不明系統性具體體現何在。語言符號的系統性指的是語言各要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關聯從而形成一個系統整體,其中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要素相應變化以達到新的平衡。具體表現為語言各結構要素之間的層級關系和組合、聚合關系。層級關系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層,二是級,三是關系。層分底層和上層,底層是一套音位序列,上層是一套音義結合的符號與符號的序列。上層又分三級,第一級是語素,第二級是詞、詞組(短語),第三級是句子;底層的第一級是音位,第二級是音節,第三級是音步。底層內部關系及上層內部關系分別是一個嚴密的系統,底層與上層之間的構成一個整體系統。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又稱類聚關系),索緒爾稱為句段關系和聯想關系:“這些以長度為支柱的結合可以稱為句段(syntagmes)。……在話語之外,各個有某共同點的詞會在人們的記憶里聯合起來,構成具有各種關系的集合。……它們屬于每個人的語言內部寶藏的一部分。我們管它們叫聯想關系。”[3]組合關系是語言成分按線性次序組合起來的關系,是句法關系,聚合關系是具有某種相同作用的語言成分自然地聚合在一起,它們在組合的某一位置上能夠相互替換。實際上是詞法關系,得出的是詞性或詞類。問題在于困難、勞動等詞即歷出現在主語位置,又可出現在謂語位置,則究竟是名詞還是動詞、形容詞?“名物化”提法,現在中學教學語法中雖已取消,但并不意味著問題的解決,采用兼類詞的說法相對科學。呂叔湘先生的“非謂形容詞”、朱德熙先生的“區別詞”等,實際上都是這種憑類聚確定詞類詞性的產物。同時,以句法單位來確定詞法單位,學術界也有爭議。黎錦熙“依句定品,離句無品”與此確定方法不無關系,即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相對獨立的關系混為一談了。要注意的是,索緒爾的聯想關系包括詞類(或詞性),但不限于此,還可以包括意義上的聯想,范圍遠遠大于聚合關系。今所謂聚合關系,已改變或部分改變了聯想關系的原意,通過索緒爾所謂聯想可以產生言外之義,通過聯想可以窺見說寫者的心理、社會文化等。從喻指的角度看,句段關系對應今所謂轉喻,聯想關系對應今所謂隱喻。
理清思路、弄清原理之后,進行明確的解析,輔之以具體的例子,語言符號系統性的教學難點便完全可以破解。
本文系“十三五”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
參考文獻
[1]李兆同,徐思益.語言學概論[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9.
[2][3][瑞士]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商務印書館,1999:113;170-171.
(作者介紹:施發筆,江蘇警官學院基礎課教研部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