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要】目的 探究與分析瘢痕子宮產婦二次剖宮產與非瘢痕子宮剖宮產的臨床對照。方法 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間內開展此次研究,病例樣本分析對象為此階段內于我院接受剖宮產的瘢痕子宮產婦及非瘢痕子宮產婦各20例,將前者劃分為觀察組,將后者劃分為對照組。所有產婦均接受剖宮產,觀察兩組產婦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進行對比。結果 在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方面,觀察組的數值結果均顯著高與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瘢痕子宮產婦二次剖宮產具有較高的危險性,應當采取恰當的預防及處理措施,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
【關鍵詞】瘢痕子宮;剖宮產;妊娠結局
瘢痕子宮產婦二次剖宮產出現并發癥的風險顯著增加,對母嬰的身體健康乃至是生命安全都具有很大的威脅[1]。因此,對瘢痕子宮產婦二次剖宮產的并發癥等情況進行分析、為后續預防及治療措施的采取提供針對性的參考依據具有重要價值。探究與分析瘢痕子宮產婦二次剖宮產與非瘢痕子宮剖宮產的臨床對照。研究采用分組對照,病例來源于研究時間段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宮產婦20例及非瘢痕子宮產婦20例。研究的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間內開展此次研究,病例樣本分析對象為此階段內于我院接受剖宮產的瘢痕子宮產婦20例及非瘢痕子宮產婦20例,將前者劃分為觀察組,將后者劃分為對照組。觀察組產婦的最大年齡為41歲,最小年齡為23歲,平均年齡為(28.4±1.6)歲,瘢痕子宮的時長在2~4年之間,平均時長為(2.8±0.3)年,孕周為38~41周之間,平均為(39.1±0.3)周。對照組產婦的最大年齡為38歲,最小年齡為24歲,平均年齡為(28.9±1.9)歲,孕周在37~40周之間,平均為(39.2±0.4)周。
1.2 方法
兩組孕婦均接受剖宮產手術,使用腰硬聯合麻醉。在對觀察組產婦進行手術前,切除原有腹部切口的瘢痕,如果存在粘連,則予以分離。采取子宮下段橫切口,切口的位置選在原有切口的瘢痕處。對照組孕婦亦選取子宮下段橫切口[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n,%)來表示計數資料,檢驗采取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取t檢驗。若相比較的兩者之間存在統計學意義,則P值為﹤0.05。
2 結 果
在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方面,觀察組的數值結果均顯著高與對照組,組間差異相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及表2。
3 討 論
瘢痕子宮產婦再次妊娠時,無論是從產婦的主觀意愿方面,還是從客觀的生產時剖宮產指征方面,接受剖宮產的產婦越來越多。雖然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選擇陰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但試產風險還是較高。而瘢痕子宮二次妊娠接受剖宮產的產婦面臨著較大的手術風險,如出現產后出血及子宮破裂等,嚴重威脅著母嬰的身體健康乃至是生命安全。結果顯示,瘢痕子宮產婦的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指標結果均高于非瘢痕子宮產婦,差異顯著(P<0.05);且在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方面,前者的結果為5%,后者的結果為20%,前者顯著低于后者,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瘢痕子宮產婦二次剖宮產手術風險較高,手術時間長且術中出血量大,術后易出現并發癥,應當在術前對瘢痕子宮產婦的綜合情況進行評估,采取針對性的預防及處理措施,減少不良事件及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對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時,需要進行全面評估,條件允許可以選擇試產。因此,充分評估、產時規范管理、建立應急搶救預案,明確人員協調安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桑秀麗.瘢痕子宮孕婦二次剖宮產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其與非瘢痕子宮剖宮產的對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260-261.
[2] 李 宇,王玉敏,袁菲霞.疤痕子宮產婦二次剖宮產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與非疤痕子宮剖宮產的對照研究[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5(5):38-39.
[3] 劉 奇.疤痕子宮產婦二次剖宮產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與非疤痕子宮剖宮產的對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9):72-73.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