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顏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對職業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現狀進行闡述,從環境因素、自身因素、家庭因素三個方面入手,對導致職業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不良現象產生的因素進行解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改善職業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不良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職業院校? 大學生? 心理健康?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034-02
職業教育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全面改革不斷演化,教育目標在于給我國社會培養大批的技術型人才,引導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現階段,我國職業院校數量已經超過1000所,占據我國高校數量一半左右,職業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職業院校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小視,大學生心理健康不良已經成為影響職業院校今后發展的重要因素,應該給予高度重視。
一、職業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現狀
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說,其主要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大多與遺傳(基因)相關。既能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經受各種事件的發生[1]。心理健康像身體健康一樣,是整個功能的運轉比較正常的狀態。從目前情況來說,我國大部分職業院校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問題。如果沒有加以深入關注,將會影響大學生今后發展。因此,高度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非常必要的。
二、導致職業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不良現象產生的因素
(一)環境因素
當前,大部分大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前,對學校有較高期待,入學之后,將會由于學校環境、生活環境等與設想存在偏差,無法快速的適應學校生活。由于生活方式及狀態的發生改變,將會使得大學生出現不滿情緒,存在情緒障礙,無法快速的適應新環境,在課余時間較為充足的情況下,不知怎樣合理安排,或者將更多時間和精力用于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耽誤學習。
(二)自身因素
職業院校生源主要來源兩方面,一個是普通中學,另一個是職業中學。大部分普通中學學生普遍認為,職業院校并不是自己理想的學校,只是在高考時沒有將自身實際水平進行發揮。由于和自己理想的院校之間存在差異,情感上無法釋懷,產生較為嚴重的偏差,出現精神不振等現象。在高中時期,學習成績還算比較理想學生,自身自尊心比較強,但是入學之后發現學校人才比比皆是,競爭壓力比較大,使得其喪失自身優勢,出現心理壓力。
(三)家庭因素
家庭對孩子帶來的影響較為直接,家庭是孩子發展的關鍵場所,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知識水平等均會給孩子造成深遠影響。父母價值觀及人生觀等會決定孩子心理及性格。經過調查得知,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孩子主要以單親家庭孩子或者父母工作忙,無法顧及孩子為主,由于家庭結構改變,或者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給孩子人格形成帶來影響。此外,部分家長忙于工作,在孩子小的時候將其交由長輩看管,大多數的爺爺、奶奶等對孩子過于溺愛,使得孩子在心理上出現一些問題,從而影響其今后發展。
三、改善職業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不良的相關對策
(一)科學設定教育目標
心理健康作為大學生綜合發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心理水平,將學生潛力進行全面激發,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發展,提升學生適應學校環境及社會的水平。職業院校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根據各個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專業教育,科學設定教育目標。培育大學生完善的人格,讓學生可以快速的適應教學活動,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態度,培養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針對學校而言,應該給予思想戰略充分關注,對學生各個心理情緒改變加以引導,保證學生健康發展。
(二)建設心理教育機構
心理健康主要面對所有大學生,工作量比較大,需要設定專業的心理教育機構,開展心理教育和輔導等工作。心理教育機構能夠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心理檢測,建立心理檔案,讓心理教育工作更具日常性。在學生畢業之前,對其進行普查,并對其進行比較和分析。學生心理檔案主要由學校輔導員及心理教育人員一同管理。輔導員的職責在于對學生日常情況進行記錄,例如成績、品德、行為等,心理教育人員則對學生進行心理檢測和教育,針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加以疏導[2]。通過實踐得知,心理咨詢作為實施心理教育活動的主要方式,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加強學生心理管理
職業院校需要定期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并通過應用量化指標衡量學生心理狀況,構建完善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針對存在問題的學生加以追蹤調查,給學校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供條件。并且,隨著學校招生規模的逐漸擴充,職業院校輔導員擔具的職責不斷加重,輔導員在察覺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應該及時和學生進行交流。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問題作為影響大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職業院校應該給予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充分注重,結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適當的給予積極引導,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從而實現職業院校大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文俊,李曉燕,劉欣.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 創建高校精神校園——一例因助學金評比引發的大學生不良情緒宣泄案例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02):61-62.
[2]馮卿林.河北省秦皇島市大學生健康不良行為影響因素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刊),2013(0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