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XX省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蓬勃開展之際,工作體系逐步完善,整體工作成效逐步顯現。但在理念認同、政策落實、師資隊伍建設、平臺構建等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嚴重限制了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新一階段的發展。為此,結合多方建議和工作經驗,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和頂層設計,強化示范引領,完善制度、加大投入、加快師資隊伍建設等措施以期消除瓶頸,推進改革工作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創新創業? 教育改革? 理念? 激勵政策? 育人載體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037-02
創新創業教育是新時代賦予高校新的歷史使命。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既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又是高校人才培養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轉型的必由之路[1]。
近年來,XX省地方本科高校深入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部署,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在促進大學生科技成果轉化和自主創新、培育科技企業和培養創新人才、創業帶動就業等方面成果顯著。
一、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經驗
各高校通過制定、推進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將創新創業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過程,為雙創工作全面開展提供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注重專兼職相結合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建立與專業課程相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加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將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改革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開發和課程體系構建;加強雙創競賽平臺構建;搭建雙創實踐平臺;完善雙創服務平臺,立體化構建創新創業實踐體系,有力促進了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推進。
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存在的問題
1.創新創業理念未全面深入人心
由于XX省創新創業教育的出現與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因此從各個層次上來說,該省的創新創業工作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很多地方還沒有被師生深入認同與理解。創新創業理念并沒有全面深入人心,部分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響應程度和創新創業意識也有待繼續提高。
2.創新創業激勵政策和效果有待進一步突顯
一是師生對于現有出臺的有關創新創業激勵政策還不夠了解。比如對于教師職稱評聘、績效考核、先優評比等環節中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激勵政策措施了解不夠清晰;二是有關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措施、計劃、設想等需要盡快落實。比如在各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盡管計劃開設多門必修和選修創新創業課程,目前只是寫上了,很多課程在教師、教材和教法方面還需要花大力氣進一步落實落地;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列出的逐條改革措施也有待盡快落實。
3.具有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缺乏
各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根本在于有與之相匹配的教育教學資源。教師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實施者,是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的傳播者。當前,既具有較好的理論知識水平,又具有真正創業管理經驗的教師十分稀缺。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主體是輔導員及任課教師,這部分人員大多缺乏企業管理與創業方面的經驗,教授的內容也多停留在理論分析的層面,教育教學效果難以達到創新創業實踐的要求[2]。
4.創新創業育人載體構建還需進一步完善
實踐是實現人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盡管各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但推動力度仍然不足。學校的科技創新創業資源并沒有完全向在校學生開放,部分高校建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孵化基地等盡管可滿足部分學生的創新創業需求。但相對全體師生來說,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的硬件平臺還不夠強大,不能很好地支撐師生在創新創業方面的需求。應建設更多有專業針對性的高水平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和空間,讓更多有創新創業需求的師生更好地參與其中,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改進舉措
1.加強雙創工作的組織領導和頂層設計
充分發揮各高校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和各高校創新創業學院的作用,明確責任和工作分工,進一步落實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確定的各項任務,面向全體、分層實施、結合實際、強化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推進創新創業學院的實體化建設工作。加大雙創導師庫、雙創資源庫、項目庫建設力度,為雙創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2.培育典型、加強示范引領
強化機遇,加快發展,加大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范校建設力度,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名校的示范引領效應。各高校在校內廣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先進單位、示范工作坊和優秀個人的評選表彰。發揮各高校雙創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各高校內的各學院圍繞創新創業教育著力構建專業教學、實踐訓練和人文教育培育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微平臺,提高教師和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工作的積極性,著力營造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氛圍。
3.加大扶持資金投入支持力度
從省政府到各高校都應加大創新創業專項工作經費的支持力度,在校內鼓勵各二級學院結合自身實際,再單列部分工作經費,專門用于激勵本學院師生的創新創業優秀成果和活動參與,力爭各高校的創新創業年均專項總工作經費再翻一番。
4.加快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創新創業師資培養機制
一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名師評選活動,表彰在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創新人才培養方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等領域有重大創新、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成果豐富的老師。二是引入國外先進創業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對教師進行培訓培養。選派教師參加國內外相關創業教育培訓項目,組織參觀企業考察、校際交流等方式進行培訓。三是探索教師分類管理,比如,分為理論研究型、創新創業型(研究實踐型)、教學型等類型。
5.開辦創新創業菁英班
通過系統化的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從事創新創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推進創業實踐與項目孵化,培養和培育具有企業家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創業領軍人才和優秀創業團隊。條件相對成熟后,探索通過第二學位培養的方式開辦創新創業試點雙學位專業,普遍性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6.完善規章制度,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持續發展
加快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學分認定與管理辦法等系列規章制度,對通過參加學校認定的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學科競賽、發表學術論文、科學研究、發明創造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學生,認定相應的創新創業實踐學分。
四、總結展望
未來,XX省各高校應緊抓新時代機遇,加速與政、企、社會平臺的融合,促進科技創新扶持力度,勇于實踐,大膽創新,積極融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社會主潮流。努力探索構建出一條基于能力本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創新創業育人體系,繼續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事業走向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
[1]周萍.眾創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路徑探索[J].繼續教育研究,2018(12):62-65.
[2]高來健.高校創業導師的遴選和培育機制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7.
作者簡介:
劉佳軍(1970-),男,漢族,山東文登人,山東交通學院船舶與輪機工程學院分黨委書記,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