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淵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時代需求,課程改革的深入,多媒體在現代職業教育教學中,使用率迅速上升。在運用多媒體如何優化職業學校政治課堂教學過程及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當前任課教師密切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政治課堂? 優化教育? 多媒體運用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074-02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優化和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時尚,尤其是舉行公開課和優質課的評比,教師都喜歡用多媒體教學。因此,多媒體的運用為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從而改變了傳統教育在教學目標不全,重知識傳授、輕學法指導和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簡單劃一,教師照本宣科,教學枯燥無味,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教學手段陳舊呆板,以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來應付一堂課等狀況,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已遠遠不能適應學生的需要。因為就政治教學而言,電教媒體形式多樣,表現力強,可打破時空局限,延伸人的感官,以形體、色彩、動感與音響等藝術效果,感染吸引學生,能擴大學生視野,啟迪思維,信息傳遞反饋快捷,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運用多媒體教學優化政治課教學勢在必行。那么,如何運用多媒體優化政治課教學呢?我來談點自己的幾點想法: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熱情是教學的關鍵。受學科特點的影向,大多數中職學生將上政治課當成一種負擔,缺少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F代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政治理論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化空洞說教為形象生動、有趣。用鮮明與動態調動了他們的好奇心,誘發他們的探索欲,巧妙運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觸景生情。如在講“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須依法規范自已的行為”這一內容時,先給學生播放趙本山的小品《賣輪椅》,學生看后頓時活躍起來,興趣盎然。在此時,引導學生思考:該小品要表達什么主題?小品能帶給我們什么啟示?小品的內容與學習內容有什么對應關系?被小品激發起熱情的學生,就以上問題進行開展討論,然后由師生共同總結:參與經濟活動,不能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必須依法規范商業行動,老幼無欺是經濟活動參與者的經營準則。而鮮明、形象、生動的情景會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所以教師教學恰當地運用幻燈片、投影、錄像等教學手段創設引人入勝的道德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產生情感共鳴,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狀態,營造了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從面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進面擴大教學容量,充實教學內容,這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優越性。
二、“虛”和“實”的和諧教學。多媒體教學情境源于生活,因而有它“實”的一面,多媒體教學情境又因為知識化而高于生活,因而有其“虛”的一面。因此,多媒體教學情境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教師營造的教學情境既要讓學生通過“虛擬”的多媒體教學情境學會知識,又要讓學生體會到教學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從而使教學的現實情境和虛擬情境通過現代教育技術融會貫通,和諧統一。使學生對枯燥的理論趣味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如在講授經濟常識《國家宏觀調控》時,由于學生的活動場所主要是學校,與社會有距離,日常學習經書本知識為主,因而宏觀經濟政策不易理解。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們利用課件設計三組動畫,用三維蹺蹺板來表示社會的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狀況。用一組動畫表示“總供給=總需求”表明宏觀經濟比較穩定。第二組動畫顯示“總供給小于總需求,蹺蹺板向需求方傾斜表示容易引發通貨膨脹;第三組顯示總供給大于總需求,蹺蹺板向供給方傾斜表示出現通貨緊縮。通過這三組動畫表明后兩組動畫顯示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不良狀態,不利于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此時國家必須進行宏觀調控,采取有效措施、運用具體有效的方式加以解決,以便實現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重新平衡。通過邊看動畫、邊講解,學生對抽象的問題有了直觀的認識,不僅理解起來容易得多了,而且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
三、在教學過程,把握好“動”和“靜”的和諧處理。人的情感和認識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與每個人所接觸的社會情境密切相關的。而人的感情認識可以在某種特定場合中被激發出來,即觸景生情。讓學生感知情境、體驗情境地,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F代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出多維的、動態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對具體事例、情景的感知,激發學生動情點,有身臨其境地之感受,并進入角色,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教師可以期望教學活動化,活動情境化、情境媒體化,但不能偏離教學內容的教育,不能僅是教學形式的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靜思,頓悟,不能讓圖、形、聲、色、像等多媒體情境占領課堂主體,以致顯得熱鬧有余,內涵不足。多媒體的作用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動”得起來。同時,又給學生留足“靜”的空間,真正使教學情境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進而達到和諧相配。
四、掌握好多媒體教學的量和度。多媒體教學情境能使課堂教學遠離枯燥,使學生學得有滋有味,提高課堂效率。然而,教學效果的追求是永遠沒有止境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雖說現代教育技術在整體上可以優化教學過程但在整體教學過程中,教育手段的選擇應以教學內容而定,關鍵在于教學媒體能否處理好教學時間和教學效果的關系,一味追求現代教學技術,可能只會提高教學的成本投入,而降低了教育的效率。由此審視多媒體教學情境會產生一些疑問,這些多媒體教學是適合學生最近的發展嗎?這些多媒體教學情境運用的量和度合適嗎?但這些問題告訴我們,多媒體教學并不見得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用得當則“錦上添花”,反之就有不當之處。這表明現代信息技術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向學生傳遞信息的物質手段,是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工具?,F代信息技術僅僅是一種手段和工具。
因此,教育技術與傳統方式有機結合起來追求和諧的多媒體教學情境,幫助學生進入學習佳境,借境悟理,真正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最佳目的。只有密切結合學生的心理需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進行合理的優化整合,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玲.在中職政治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 2013(8):144.
[2]盧煒.淺談多媒體課件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