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政治教學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教學形式上出現了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教學對于教育過程的優化是非常有利的,給教學創造了便利條件,使學生以最短時間獲得了更多知識。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得政治課堂教學更加的生動直觀,教師對此非常青睞,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利用已經是教學的重要改革形勢。但其中存在的利弊也逐漸顯露了出來,基于此,本文先對多媒體在高中政治教學利與弊進行了分析,提供了對應的改革策略,希望為多媒體應用在高中政治教學提供可行性參考建議。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高中政治教學? 利弊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084-01
前言
多媒體教學是指教學中教師從教學對象和課程教學目標的特點入手,把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學媒體相結合,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國教育事業正在發展過程中,在教育現代化中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成為了重要標桿。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中提高了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從實際中看,其中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其教學模式中的弊端引人思考。
一、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優勢
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來說,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是非常顯著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工具是教科書、粉筆、黑板,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這些工具向學生面對面傳授,這種模式使用了很長時間,和高中當今學生各種學習情況并不相符。教學改革隨著呼聲越來越高,高中政治教學中開始使用多媒體技術,它結合音響、投影儀、微機等工具,通過多媒體課件制作來進行教學,可以大量的囊括事件、新聞、時政熱點等,引導自主學習,從而更好的避免灌輸式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應用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特點是內容豐富、直觀、新穎,教學時間得以節省,學生有了更多自主時間。
教學內容在高中政治教學是比較抽象、復雜的,只是依靠教師單方面講解,學生學習只是依靠記筆記,這樣對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立性思維培養是不利的。中學生熱愛的東西都是豐富多彩的,枯燥和單調的課堂講解長時間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長此以往就會排斥政治課,對于學習政治知識很受影響。傳統教學中,政治教學沒有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和聽講時不認真,緊靠死記硬背,在考試時記的,過后就又忘了,這樣的教學效果不明顯。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政治教學當中,可以給學生創造良好學習氛圍,包括視頻、圖片、文字等各式各樣的材料,學生對此會有新奇感,學生積極性得到激發,提高學習動力,對教師來說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弊端
1.課堂內容過多。多媒體技術有比較大的信息呈現量,教師在課堂上不知不覺的就使得教學速度加快,沒有重視學生的各種思維節奏。比如學生思維沒有跟上教師的腳步,信息量快而且多,學生記筆記時又不會很完整,會使他們鞏固和復習所學知識受到影響。傳授知識的時間比學生對知識進行感知的時間較短,教學節奏比較快,學生很容易出現不充分的感知知識,不透徹的理解,不斷增加知識的各種疑問,對政治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使教學中出現了“人機共灌”的現象,教學效果嚴重的降低。
2.濫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是直觀性和形象性的,在教學時應用對于學生加深知識理解是很有利的。有些教師在高中政治教學當中總是想要通過視頻、圖片、文獻材料來使課堂得到充實,在課堂上使學生注意力有效吸引過來,忽略了教學在實際當中的需要。多媒體內容過多會使課堂變得容量過大,這樣學生注意力不僅沒有辦法吸引,反而會使注意力變得更為分散。例如,有些教師想要使可見變得美觀,就會往里面插入圖片,特別是動畫的插入,很容易吸引注意力,但對于課件真正內容卻忽略了。
三、多媒體技術弊端克服策略
1.發揮每一種媒體的優勢。每一種媒體是對學習或者教學效果是有效的,目前不存在全能媒體。每種媒體在實際應用中都有些許的局限性存在,在有些學習和教學中會有不良影響的產生,在有些教學情境中,相比這種媒體,或許還有效果更好的另一種媒體。不可能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把所有媒體全部用上,在使用時要揚長避短結合教學目標,選擇媒體時不用太多,要求質量就可以。
2.提高學生學習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是處于主導地位的,學生聽講是被動的。而學生在新課改背景下在課堂上成為了主體,教師要使傳統角色得以轉變,在學生學習中起到協助作用。例如某個專題“中國政治制度”,這個政治教材占了很大部分篇幅對于我國機構職能、組織機構以及政體進行了描述。這種內容教師就要根據所在市的各種政府機構的設置在網絡課件中給學生創立的各種自由交流平臺,學生可以自己查找資料,做好匯報和問卷調查。教學的這種模式不僅使學生興趣得以提高,又使他們合作能力得以培養,收獲了良好教學效果。
結論
多媒體技術在目前已經是一種即將普及的教育方式,在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大范圍應用,這使得傳統教學模式受到沖擊。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廣泛使用,可以使課堂信息量有效增加,有利于學生提升創新型的思維,給學生創建一個聲像結合的學習氛圍,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形象,學習時避免了枯燥乏味。
參考文獻:
[1]呂峰.轉型時期的課程與教學論的革新——評《課程與教學論》[J].中國教育學刊,2018(03).
[2]王繼雅.網絡教學在作業治療學的應用[J].長江叢刊,2018(16).
作者簡介:
馬玉芹(1976.8-),女,回族,寧夏西吉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