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彤 馬利軍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移動醫療技術也越來越成熟,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穩定期管理的應用方面取得較大進展。通過該技術對于穩定期慢阻肺患者線上復診、調整治療等提供了方便,從而使患者提高對于自身疾病認識,持續監測自身健康,提高治療疾病的依從性。本文綜述了移動醫療技術在穩定期慢阻肺的應用現狀,并對互聯網移動醫療技術應用的局限性及發展方向進行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移動醫療技術;COPD
中圖分類號:R197?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6.014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6-0038-03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mobile medical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ature, and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application of stable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is technology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on-line referral and adjustment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o that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diseases, continuously monitor their own health, and improve compliance with treatment diseas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mobile medical technology in stable phas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nternet mobile medic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Key words:Internet;Mobile medical technology;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全球常見的慢性疾病,影響了全世界數百萬人。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到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將成為全球死亡的第3大原因[1]。在我國,據研究顯示,20歲及以上成人的COPD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則達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年齡越高,COPD患病率越高。男性患者數為女性的2.2倍。全國總患病人數為9990萬,即約1億人。COPD已經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最常見慢性疾病,構成我國重大疾病負擔[2]。COPD的特點是不可逆的氣流阻塞和相關的肺損傷,管理的目標是優化癥狀、風險控制和提高生活質量[3]。傳統醫療及護理模式及自身認識不足導致患者定期長期住院造成高醫療成本及對生活質量的不良影響[4]。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一系列新興的在醫學上有發展潛力的技術,如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網絡或遠程醫療,有利于加強自我健康管理[3]。互聯網+的發展及應用對改善患者健康狀況至關重要,本文主要介紹移動醫療技術在穩定期慢阻肺的應用現狀,并對該技術應用的局限性進行探討。
1概述
1.1含義? “互聯網+醫療”是依托于互聯網,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通過與傳統醫療業務交叉滲透、融合創新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醫療模式。這種模式可使醫療資源配置和利用更大化[5]。移動醫療技術作為“互聯網+醫療”也得到快速發展。移動醫療(mobile health, m-Health)是指通過使用移動通信技術(例如衛星通信、PDA和移動電話等)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的技術設備,具體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則是以基于安卓(Android) 和蘋果(iOS) 等移動終端系統的醫療健康類APP應用為主,它是在當代信息技術革命與生物醫學技術革命的結合中,產生出的一種全新的醫療健康模式[6]。
1.2移動互聯網與COPD? 傳統醫學模式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為COPD慢病管理帶來很多有利影響。移動健康(mHealth)通過實現預約掛號、在線問診、疾病監測、健康管理等服務,被廣泛用于COPD等慢性疾病的健康服務和患者教育。專為移動設備設計和提供的移動APP,已被手機和平板電腦應用商店納入以備用戶采用[6,7]。移動APP在大數據模式下,通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連接患者和醫學專家、護士等專業醫療人員,線上對COPD等慢病患者進行多學科、多種類科學的指導[8],彌補了傳統醫學模式的不足,可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對慢性病患者的最優化管理以及對高危人群的預防管理[9],形成集預防、診斷、治療和預后為一體的慢性病管理體系,在這整個體系中,可以建立患者與專業醫護人員、管理體系之間緊密聯系,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患者[10]。
2移動醫療技術在COPD患者中應用的優勢
2.1為患者堅持復診提供支持? COPD作為重要慢性疾病之一,完全治愈較為困難,是持續終生的疾病,并且與高發病率和死亡率、健康資源的使用有關,甚至具有高于預期水平的合并癥[3]。由于患者活動能力下降,癥狀及經濟負擔和服務可用性,患者通常無法堅持獲得面對面的繼續診治[11],而移動醫療在互聯網背景下可以使這些問題得到解決。移動醫療技術中的便攜式可穿戴設備,可以便捷簡易地檢測患者相關健康數據,再通過移動醫療APP的互聯網技術,智能地將這些數據進行收集、保存、分析,上傳到數據庫,使醫生與用戶定期看到患者相關健康指標變化。移動醫療技術的這些功能,使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自身健康監測,避免重復檢查、降低醫療費用,便捷化、簡單化、經濟型的特點利于用戶接受,從而提高患者依從性。Kwon H[12]等研究認為使用m-Health技術對于COPD患者的院外康復起到促進作用,從而改善患者運動能力及呼吸道癥狀。也有研究[13]表明使用智能手機移動應用程序干預慢性病患者,能使他們感覺到在院外也能及時與醫生溝通,時刻進行疾病監測,會更積極管理自己的健康。
2.2為患者調整治療提供方便? 數字健康平臺系統記錄了患者的日常癥狀,用藥情況,加上監測身體指標的變化,產生一個包含高質量數據的大型數據集[14]。用戶可以使用移動醫療APP與醫生在網絡線上進行溝通,使醫生了解到用戶的病史、癥狀,用藥情況,生活方式等,醫生得到反饋綜合分析后,進行藥物方面調整治療,包括用藥劑量與種類等,從而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患者接受醫生或者其他醫務人員發來的健康信息,學習并遵照執行,有利于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促進積極按時用藥[15]。一些有限的證據表明,使用計算機和移動技術對患有COPD的人進行自我管理是有益的[4]。也有研究表明通過m-Health和其他技術等綜合護理系統管理COPD,有可能降低住院費用,使患者長期受益[6]。
2.3提高患者對疾病認識? 研究表明認為早期準確診斷COPD和干預患者的生活方式可以對改善長期生活質量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了進行早期診斷與干預治療,避免病情惡化,患者需要認識到相關臨床癥狀及病情加重表現[6]。我國目前基層存在醫療機構對于COPD重要性認識不足、社區群眾對引發COPD的相關因素認知不足等問題[16]。移動應用程序可以提供很多COPD治療和管理指南和教育資源,包括視頻,論壇和氧療在內的信息等,可使患者了解發病原因、疾病發展、治療原理、預后注意事項等疾病相關知識,從而加強患者對自身癥狀以及疾病的認識,有利于及時獲得適當干預,預防急性發作,減少住院治療及死亡風險[6]。有研究認為如果患者有效地使用與健康相關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進行自我管理及接受教育,可以明顯改善疾病[13]。
3移動醫療技術應用局限性
雖然科技的發展為我們帶來許多便利,但是目前互聯網為基礎的移動醫療技術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缺乏統一應用標準及規范,個人隱私安全保護問題,監管不到位,法制體系不健全等。
3.1缺乏應用統一標準及規范? 移動醫療技術發展前景大好,受到資本市場爭相追捧,但有研究顯示,現在大多數商用應用程序從未在臨床試驗中評估其益處或危害,目前尚未達成一致的質量標準規范,以確保醫療應用程序安全,內容準確,對用戶有效[17]。移動醫療缺乏比較一致的行業標準,隨意性較大,各種形式、版本、功能的移動醫療軟件紛紛出現,市場魚龍混雜,雜亂不一,對于患者來說無法篩選健康具有資質的應用程序,容易讓人疑惑。移動醫療軟件對慢性病患者干預的方式、方法和內容,只有符合相關標準和指南、有證可依才能獲得積極的效果[18],而很多移動軟件沒有相應資質,專業人員參與度不高,不能判斷診療過程是否符合醫學操作規范,限制了行業的發展。
3.2個人隱私安全問題?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傳播更廣泛、快捷,除了其便利的積極作用,也存在容易泄露的風險。對于COPD慢病管理的移動醫療應用,患者在使用應用軟件過程中,除了輸入大量的用戶個人信息,還有一些疾病咨詢與自身健康監測數據。移動醫療機構可以獲取到這些信息和所患的有關疾病方面的隱私,再因利益驅使將這些個人信息利用移動醫療平臺售賣,另一方面這些信息也可能由于移動醫療機構管理不當而被黑客或不法分子盜取,這些問題使得個人隱私存在較大的泄露風險,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19]。隱私是否得到保障是患者是否愿意參與使用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政府及相關機構要加強監管,特別注重隱私的保護[10]。
3.3監管不到位? “互聯網+醫療”作為一種新的行業模式,超出了傳統法規所能監管的范圍[20]。由于目前國內并未設置專門的移動醫療監管機構來對移動醫療APP進行監管和專業考核,診療水平不齊,信息與數據安全也無法得到保障。同時,移動醫療APP中的信息泄露、虛假廣告、非法行醫等問題也十分嚴重[21]。目前監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多方機構無法多樣參與互相監督,監管主體不明確,監管體系不完善,責任界限不清晰,監管的力度和方式不規范,約束程度不理想,導致醫療質量與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22,23]。加強監管措施,需要法律法規的制約,而在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規定中,移動醫療APP領域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
4展望
移動醫療APP彌補了傳統醫療系統資源分配不平衡、高價格低品質等缺點,使患者更便捷、有效地進行自身健康管理,讓大部分醫院醫生和患者受益。但發展過程中還面臨一些問題,阻礙了移動醫療行業健康安全發展,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制定相應標準與規范,完善法律體系,加強監管,保障平臺質量安全與用戶隱私安全,從而提升用戶信任度。總的來說,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包括移動互聯網在內的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技術與傳統醫療的跨界融合將進一步整合醫療資源和擴大醫療服務覆蓋力,改善醫療衛生服務效率和質量,可以促進我國醫療體制的改革,造福于社會,也是“互聯網+醫療”模式改革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Yang F,Wang Y,Yang C,et al.Mobile health applications in self-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ir efficacy[J].BMC pulmonary medicine,2018,18(1):147.
[2]Wang C,Xu J,Yang L,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J].Lancet (London, England),2018,391(10131):1706-1717.
[3]Morrison D,Mair FS,Yardley L,et al.Living with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airways disease: Using technology to support self-management- An overview[J].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2017,14(4):407-419.
[4]McCabe C,McCann M.Computer and mobile technology interventions for self-management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7(5):CD011425.
[5]李全才.“互聯網+醫療”建設與應用模式探究[J].中國數字醫學,2015,10(11):1.
[6]Sobnath DD,Philip N,Kayyali R,et al.Features of a Mobile Support App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Literature ReviewandCurrent Applications[J].JMIR mHealth and uHealth,2017,5(2):e17.
[7]孫愉婷,周立業.“互聯網+”背景下我國移動醫療的機遇與挑戰[J].衛生軟科學,2017,31(1):27-30.
[8]王秋穎,董怡然,李英超.移動醫療APP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14):167-168.
[9]陸帥.國內“互聯網+醫療”發展現狀研究進展[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8,43(11):1535-1537.
[10]王高玲,張怡青.基于“互聯網+”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體系構建[J].中國衛生經濟,2017,36(10):69-72.
[11]Disler RT,Inglis SC,Newton P,et al.Older Patients' Perspectives of Online Health Approache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Telemedicine journal and e-health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elemedicine Association,2018.
[12]Kwon H,Lee S,Jung EJ,et al.An mHealth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fil breath):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MIR mHealth and uHealth,2018,6(8):e10502.
[13]Wang J,Wang Y,Wei C,et al.Smartphone interventions for long-term health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an integrative review[J].Telemedicine journal and e-health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elemedicine Association,2014,20(6):570-583.
[14]Velardo C,Shah SA,Gibson O,et al.Digital health system for personalised COPD long-term management[J].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2017,17(1):19.
[15]修曉蕾,吳思竹,孫小康,錢慶.移動醫療新紀元:互聯醫療(cHealth)模式及應用[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7,38(6):2-6.
[16]徐寶龍,于莉靚.某區基層醫療機構慢阻肺的防控狀況調查[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5):297-299.
[17]Scott IA,Scuffham P,Gupta D,et al.Going digital: a narrative overview of the effects, quality and utility of mobile apps in 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J].Australian health review:a publication of the Australian Hospital Association,2018.
[18]陶品月,黃惠橋.移動醫療App在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進展[J].護理學報,2016,23(19):22-25.
[19]陳歡歡,王高玲."互聯網+"背景下我國移動醫療監管模式的設想[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10):30-33.
[20]朱勁松.互聯網+醫療模式:內涵與系統架構[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1):38-40.
[21]楊逸斐,于洋,張晗興,等.關于移動醫療APP在實際使用中存在的問題[J].遼寧經濟,2018(12):48-50.
[22]夏述旭,陶紅兵,都麗婷,等.“互聯網+”背景下移動醫療質量與安全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7,24(3):82-85.
[23]李寅馳.移動醫療APP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7):143-144.
收稿日期:2019-2-15;修回日期:2019-2-25
編輯/王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