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 周梁云

摘要:目的? 探討以評價為導向的多元化培訓模式在消化內科護理人員素質培訓中的應用。方法? 自2016年7月開始我科全體護理人員采取以評價為導向的多元化培訓模式,消化內科全體護理人員52人為研究對象。2015年1月~2016年6月為傳統(tǒng)培訓模式,設為對照組。2016年7月~2017年12月采取以評價為導向的多元化培訓模式,設為干預組。比較兩組護理人員自我效能感、工作成就感、醫(yī)生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患者滿意度。結果? 干預組護士自我效能感得分為(25.95±7.45)分,高于對照組的(22.84±6.1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士在職業(yè)滿意度、自我愿望、自我價值體現(xiàn)、綜合成就感四個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醫(yī)生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得分為(63.37±2.89)分,高于對照組的(60.69±4.36)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滿意度得分為(97.38±4.43)分,對照組患者滿意度得分為(96.86±3.74)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以評價為導向的多元化培訓模式應用于消化內科護理人員素質培訓中,提升了護理人員自我效能感、工作成就感、醫(yī)生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多元化培訓模式;消化內科;素質培訓
中圖分類號:R473.5?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9.061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9-017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oriented diversified training model in the quality training of digestive internal nursing staff. Methods? Since July 2016, all the nursing staff of our department have adopted an evaluation-oriented diversified training model, and 52 people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have been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was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From July 2016 to December 2017, an evaluation-oriented diversified training model was adopted, which was set as an intervention group. The self-efficacy, work achievement, docto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nursing staff,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elf-efficacy scor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25.95±7.45),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2.84±6.1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nurs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such as occupational satisfaction, self-wish, self-worth, and comprehensive achieve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63.37±2.89),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0.69±4.36),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7.38±4.43), and the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96.86±3.74),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evaluation-oriented diversified training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quality training of digestive internal nursing staff, which improves the self-efficacy, work achievement, docto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nursing staff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Diversified training mode;Gastroenterology;Quality training
全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1]中指出:主要任務第一是加強護士隊伍建設,第二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及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是護理事業(yè)發(fā)展永恒的主題。隨著消化內鏡診療技術在消化內科的發(fā)展和應用,消化內科也然成為包括消化內科和消化外科的大消化。因此,對消化內科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傳統(tǒng)的培訓方式已不能滿足臨床的需要。我科自2016年7月對護理人員采用采用多元化培訓模式,體現(xiàn)在培訓課程的選擇、培訓人員的安排、培訓方式的改變及培訓效果的評價,效果滿意,匯報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自2016年7月開始對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全體護理人員采取以評價為導向的多元化培訓模式,消化內科全體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共52名,均為女性,年齡21~50歲,平均年齡(31.67±7.36)歲;主任護師1人,副主任護師3人,主管護師15人,護(士)師33人;護理能級N112人,N216人,N310人,N413人,N51人;研究生2人,本科37人,大專12人。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全科護理人員總數(shù)及能級比例沒有變化,職稱及學歷均有提升。2015年1月~2016年6月為傳統(tǒng)培訓模式,設為對照組。2016年7月~2017年12月采取以評價為導向的多元化培訓模式,設為干預組。
1.2方法
1.2.1培訓內容的選擇? 根據(jù)護士能級的不同制定業(yè)務學習內容及形式:主講者為各能級護理人員。N1護士培訓內容以讀書報告為主,可以是平時臨床工作中遇到的技術及護理困難去循征,去查閱文獻后進行的匯報;也可以是其他科室輪轉培訓的心得體會。N2以臨床護理質量問題為主,按照護理質量標準梳理平時工作中的質量問題,頻發(fā)問題及常見問題為主,進行原因分析,尋求整改及改進措施,如何評價等。N3護士培訓內容以個案護理匯報為主,選擇臨床危重患者及特殊病例,進行護理難點和護理疑點的講解和討論,鉆研專科知識,提出個性化的護理措施。N4護士培訓內容以臨床帶教、團隊管理為主,如對新職工、實習生、進修生的帶教培訓心得體會,經(jīng)驗傳授;科室團隊建設的可行性建議等。N5護士培訓以科研論文書寫指導、護理亞專科發(fā)展為主。
1.2.2培訓方式的改變? 將以前以word版式為主的培訓形式改為PPT展示,并且結合激光筆的使用進行脫稿展示,主講人授課結束后全體參與人員進行討論,提出疑問和需要改進的方面,形成共識,主講人最后進行總結并添加到PPT中。課后把PPT發(fā)至科室群,供休息人員學習和查閱。1周內將PPT進行打印并簽名。
1.2.3培訓過程的評價? 制作讀書報告、業(yè)務學習、個案護理的各類評分表。①讀書報告:評分項為PPT制作、語言表達、臨床應用、文獻查閱、整體效果五項;②業(yè)務學習:評分項為PPT制作、語言表達、臨床應用、課件內容新穎性、整體效果五項;每一項內容分高、中、低三個分值(5分、8分、10分);③個案護理:評分項為案例選擇(10分)、護理評估(20分)、護理措施(30分)、有針對性疑難問題(20分)、臨床專業(yè)知識拓展(20分)、匯報情況(10分)。聽課者在聽課結束時寫上通過此次學習的收獲和打分的依據(jù)。護士長進行匯總分析,每年進行分值排序,對位列前三位的人員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
1.2.4培訓效果的評價? 在每月的理論考核試卷中,隨機考核當月學習內容的知識點,了解護理人員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早晚交班的過程中,也進行針對性提問和評價。
1.3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人員自我效能感、工作成就感、醫(yī)生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患者滿意度。
1.3.1自我效能感? 采用由 Schwarzer等人編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進行評價。該量表共有10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采用4級(1~4級,完全不正確一完全正確)。低分者缺乏自信、較自卑,解決問題能力較弱。高分者具有較高的自信心,解決問題的方式越多、能力越強[2] 。
1.3.2工作成就感? 參考相關文獻對護士工作成就感的考察指標,結合我院實際,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考察,內容包括職業(yè)的滿意度、自我實現(xiàn)愿望、自我價值體現(xiàn)和綜合成就感四項內容。
1.3.3醫(yī)生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測評從奉獻精神、工作責任心、服務態(tài)度、護理質量、溝通與協(xié)調、團隊合作精神、帶教工作7個項目進行測評,滿分70分,每個項目分三個等級(5分、8分、10分)。
1.3.4患者滿意度? 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測評分,分患者對護士技術的滿意度及對護士態(tài)度的滿意度兩個方面,滿分100分。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比較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士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 干預組護士自我效能感得分為(25.95±7.45)分,高于對照組的(22.84±6.1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043,P=0.001)。
2.2兩組護士工作成就感得分比較? 干預組護士在職業(yè)滿意度、自我愿望、自我價值體現(xiàn)、綜合成就感四個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兩組醫(yī)生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得分比較? 干預組醫(yī)生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得分為(63.37±2.89)分,高于對照組的(60.69±4.36)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386,P=0.000)。
2.4兩組患者滿意度得分比較? 干預組患者滿意度得分為(97.38±4.43)分,對照組患者滿意度得分為(96.86±3.74)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79,P=0.712)。
3討論
傳統(tǒng)的培訓模式為灌輸式及填鴨式培訓模式,一般有護士長指定培訓內容及主講者,對培訓效果也沒有評價及獎勵,造成主講者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培訓授課,對自身要求低,不要求上進。培訓的目的是提升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包括專科理論知識、專科技能、臨床護理能力及公共技能,從而提升護理人員的職業(yè)幸福感及工作成就感[3-5]。鑒于此,科室通過查閱文獻、向上級醫(yī)院及資深老師取經(jīng)等方式,逐步摸索出改進培訓模式的實施方案,并對新的培訓模式效果進行觀察和評價。
通過以評價為導向的多元化培訓模式的應用,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訓主題自行選擇,選擇空間大,范圍廣,充分發(fā)揮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護士長最后要對培訓主題進行審查,把握好方向。主講者自行進行文獻查閱和問題分析,把自己的學習所得呈現(xiàn)給其他護理人員,促進主講者進行充分準備和完美展示。另一方面,聽講者在聽的同時要進行思考,對講課內容及效果要及時進行評價,促使聽講者認真聽講。除了進行書面評價以外,大家對講授內容進行討論,會碰撞出火花,產(chǎn)生靈感,促進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并對護理創(chuàng)新和科研活動創(chuàng)造了可能性。
應用多元化培訓模式以來,科室共進行了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典型案例4起,獲得專利12項,申報課題4項。護理人員在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自身價值也得到了體現(xiàn),各能級護理人員自我效能感、工作成就感、醫(yī)生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在改變培訓模式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得分也有提升,由(96.86±3.74)分提升到(97.38±4.43)分,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是由于醫(yī)院對患者滿意度工作的重視,護理人員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在培訓模式改變前滿意度就達到了一定的程度。
本研究僅對兩種培訓模式的效果進行了一個短期的評價,長期效果尚不明確,有待繼續(xù)研究。另外,在多元化培訓模式的選擇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探索。
綜上所述,以評價為導向的多元化培訓模式,對提升護理人員自我效能感、工作成就感、醫(yī)生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患者滿意度均有提升,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全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1):1-5.
[2]李玉鳳.護士長管理對護士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1611-1612.
[3]羅旭文,陳曉琪.應用多元化培訓模式培訓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J].當代護士,2014(10):158-159.
[4]朱品俐,胡華青.多元化培訓模式在產(chǎn)科新護士培訓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5(5):87-88.
[5]徐園,焦靜,曹晶,等.基于護士核心能力構架的培訓課程在新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9):1087-1090.
收稿日期:2018-9-28;修回日期:2018-10-23
編輯/楊倩作者簡介:江華(1973.10-),女,江蘇無錫人,本科,主任護師,主要從事消化內科護理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