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芳 甄國新 趙瑞蘭 楊慧

摘要:目的? 了解順義區中小學生飲食行為與超重肥胖之間的相關關系,有效引導中小學生合理飲食行為,為保障其健康成長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多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于2017年7月對順義區1212名中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相關因素進行Logistic 多元回歸分析。結果? 學生超重肥胖檢出率為35.53%,其中男生為42.66%,女生為28.8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24.852,P<0.01);多因素分析顯示,男性是學生超重肥胖的危險因素(OR=1.863,95%CI=1.455~2.384);而吃早餐是學生超重肥胖的保護因素,包括天天吃早餐(OR=0.164,95%CI=0.058~0.464),有時吃早餐(OR=0.166,95%CI=0.058~0.478)。結論? 順義區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率較高,健康飲食行為與超重肥胖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各部門應加強營養和健康知識教育,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飲食行為;超重;肥胖
中圖分類號:R179?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9.045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9-0138-02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and Population Health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17,He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ting behavior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Shunyi District an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nd to effectively guide the reasonable eating behavior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ensuring their healthy growth. Methods? A multi-layer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212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Shunyi District in July 2017. Logistic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related factors.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as 35.53%, including 42.66% for boys and 28.87% for girl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 24.852,P<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males were risk factors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students (OR=1.863, 95% CI=1.455~2.384); while eating breakfast i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students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eating breakfast every day (OR=0.164, 95% CI=0.058~0.464), sometimes eating breakfast (OR=0.166, 95% CI= 0.058 ~ 0.478). 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 rat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Shunyi District.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healthy eating behavior an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ll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nutrition and health knowledge education to ensur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Key words:Eating behavior;Overweight;Obesity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學生營養不良狀況得到改善,但超重肥胖率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兒童肥胖對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和肝臟、運動骨骼、心理行為及認知智力等多方面帶來危害[1]。為了解順義區中小學生飲食行為與超重肥胖之間的相關關系,有效引導中小學生合理飲食行為,保障健康成長提供依據,2017年11月順義區在5所學校開展了調查研究。
1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采用分層抽樣抽取2所小學、2所初中和1所高中為監測校,小學四至六年級,初中、高中一至三年級,每個年級隨機抽取1~3個班(保證每個年級至少80人)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1.2調查方法? 2017年11月使用北京市學生常見病及健康危險因素監測項目下發的《學生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調查表》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基本信息、本年度健康體檢信息、近1周飲食行為等。問卷采用集中填寫的方式,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帶領學生填寫,現場回收問卷。
1.3統計學分析? 用EpiData 3.1建立數據庫并進行數據雙錄入,用SPSS 20.0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字2檢驗比較不同組間學生超重肥胖率的差異,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飲食行為與學生超重肥胖的關系。以P<0.01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212份,回收有效問卷1199份,有效應答率為98.93%。調查5所學校,其中小學生470名,初中生498名,高中生231名;男生579名,女生620名。
2.2超重肥胖檢出率? 1199名學生共檢出超重肥胖者426名,檢出率為35.53%。其中男生超重肥胖率為42.66%(247/579),女生超重肥胖率為28.87%(179/6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24.852,P<0.01);小學生超重肥胖率為36.38%(171/470),初中生超重肥胖率為36.14%(180/498),高中生超重肥胖率為32.47%(75/23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字2=1.177,P=0.555)。
2.3飲食行為與學生超重肥胖的相關性? 以是否超重肥胖為因變量,以性別、每天喝含糖飲料、吃甜食、油炸食物、新鮮水果、蔬菜、喝奶制品及吃早餐情況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經分析發現,男性是學生超重肥胖的危險因素;而吃早餐是學生超重肥胖的保護因素,見表1。
3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順義區中小學生超重肥胖檢出率35.53%,遠高于2014年四川省中小學生13.0%的超重肥胖率[2],也高于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超重肥胖率19.4%的全國水平[3],雖然時間上有差距,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率均會有所增長,但是有報告推算到2030年學齡兒童超重肥胖率會增至28.0%[1],順義區目前已高于此水平,提示順義區中小學生超重肥胖形勢嚴峻,學校、家長和社會應引起重視,加大中小學生超重肥胖干預力度。男生超重肥胖率高于女生,與國內其他研究[4,5]結果一致,可能與男生更喜歡高熱量的食物,而女生因更關注自己的體形可能會控制飲食甚至節食有關。
順義區中小學生飲食行為與超重肥胖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吃早餐是學生超重肥胖的保護因素,與祖菲婭·吐爾地等[6]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早餐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在全天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中有著午餐和晚餐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顯示,不吃早餐會影響人體血糖和設計遞質水平,從而影響認知能力[7]。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喝含糖飲料、吃甜食、油炸食物、新鮮水果、蔬菜、喝奶制品與超重肥胖之間未出現相關性,可能原因是超重肥胖的學生及其家長已經意識到問題,故意減少學生含糖飲料、甜食、油炸食物的攝入量,同時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鮮蔬菜、水果及奶制品的食用量普遍增長。
學齡期兒童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營養和飲食問題是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科學合理的營養和健康飲食行為,對正常的生長發育以及預防超重、肥胖、成年后慢性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政府、學校、家庭、社會應共同合作,抓住青少年這一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加強營養和健康知識教育,對不良的飲食行為進行必要的干預,積極培養健康科學的營養膳食行為習慣,控制超重肥胖發病率,保障兒童青少年營養充足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馬冠生.中國兒童肥胖報告[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23.
[2]曾婕,盧旭,陳劍宇,等.四川省漢族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現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學校衛生,2017,38(9):1299-1302.
[3]王爍,董彥會,王政和,等.1985~2014年中國7~18歲學生超重與肥胖流行趨勢[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7,51(4):300-305.
[4]張振峰,鄧美榮,楊超,等.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現狀及相關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8,34(5):687-690.
[5]安美靜,陳天嬌,馬軍.北京市房山區中小學生視屏時間與超重肥胖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18,39(4):506-508.
[6]祖菲婭·吐爾地,李衛民.烏魯木齊市中學生飲食行為及其與超重肥胖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8,26(6):685-687.
[7]張淵,鄭星虎,欒春湘,等.早餐營養干預對大腦工作能力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03,24(5):483-484.
收稿日期:2019-1-21;修回日期:2019-2-5
編輯/肖婷婷
基金項目:1.2016年河北省省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編號:USIP2016054);2.北京市順義區衛生計生科技發展專項(編號:wsjskyfzzx-y-02)
作者簡介:趙芳芳(1988.12-),女,河北唐山人,碩士,醫師,主要從事中小學生防病研究
通訊作者:楊慧(1987.9-),女,河北邯鄲人,碩士,實驗師,主要從事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